书城政治红船见初心
78047700000002

第2章 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了红船精神的概念,并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揭示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时隔12年,2017年10月31日,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他再次重申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红船精神,并要求全党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反映了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昭示着共产党人的初心。

第一节 习近平同志的红船情怀

红船精神的提出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红色情怀。习近平同志深受党的优良传统和科学理论的熏陶和培育,也不断从革命先辈的身上汲取管党治党经验,将党的历史奉为最好的营养剂。

一、不忘初心 情系红船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孕育形成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1921年7月底,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于8月初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条小船上完成了建党最重要的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船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因而被誉为“红船”,也因此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上具有了特殊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宣传党的历史,保护管理中共“一大”南湖会址,文化部拨专款在嘉兴成立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并在南湖烟雨楼陈列革命史料,包括湖面上仿制的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纪念船。从1959年10月1日起,正式对外展出。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纪念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船身长约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中舱放一方桌,桌上摆设茶具,周围放着椅凳,前舱搭有凉棚,房舱设有床榻,后舱置有橱灶等物,船艄系一小拖梢船,为当时进城购物接人等所用。当地群众把这条纪念船亲切地称为“红船”。之后,红船就一直停泊在南湖烟雨楼前湖心岛东南岸边的水面上,向人们展示当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生动场景,接受着人们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瞻仰。

1964年4月5日,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参加过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董必武,再次回到嘉兴南湖视察。这天正值清明,细雨纷纷,董必武登上停靠在南湖烟雨楼旁的中共“一大”纪念船,回忆起当年代表们在游船内秘密聚会,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情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挥笔题诗一首——《清明节游嘉兴南湖烟雨楼》:“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党的诞生地,或瞻仰红船,或亲笔题词,或郑重勉励。2001年,在建党80周年之际,嘉兴南湖作为党的诞生地之一的历史地位被正式确立。同年6月,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0月,调任浙江工作仅仅10天之后,习近平同志就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专程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接受革命精神教育,并指出:如果我们的党员同志能够来到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有助于“精神传承、思想升华”。南湖红船早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心中向往的圣地,人们特别是共产党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瞻仰,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南湖红船逐渐成为党的诞生地的重要标志,这是历史沉淀的结果。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2]

人们对红船的崇敬之情使得对红船精神的理论总结越来越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红船精神的概念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背景下提出的。200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1月至6月,红船所在地的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南湖区区委迅速研究部署,以红船为载体,在全区党员中开展“红船精神”内涵,以及如何弘扬“红船精神”的大讨论。同时区委决定以向社会征集有关“红船精神”表述语的方式,让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短短半个月,共征集到表述语663条,区委对这些来稿进行汇总、梳理、归纳,评出了“开天辟地、坚定信念、劈波斩浪、扬帆引航”等4条表述语。

红船昭示初心,红船承载使命,红船孕育了伟大的“红船精神”。2005年2月,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同志率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到南湖瞻仰红船,举行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学习会。当他获悉南湖区正在开展“红船精神”大讨论后,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表示,提炼“红船精神”不光是南湖区的事,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事,要集思广益、立足全局、认真提炼,要放到全国大背景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习近平同志专程派人到南湖区进行调研,对“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进行提炼。不久,即2005年6月21日,他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提出了“红船精神”的概念及其内涵,认为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二、深刻总结 精辟概括

在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中形成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实践是红船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具体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他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3]以“首创”“奋斗”和“奉献”为内涵的红船精神集中概括了建党前后开展革命活动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风貌,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意义、目标和宗旨。习近平同志还指出:“红船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也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4]红船精神的精神实质是走在时代前列,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而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则是其基本精神内核。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件大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5]首创精神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敢于担起对历史、对时代的责任,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伟大首创精神的政党。没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就没有与时俱进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寻求创新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飞跃的过程,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工作,及时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始终走在前列的重要表现。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关键在于理论是否先进。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自觉推进理论创新,科学地回答时代所提出的重大课题,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党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坚定理想”就是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百折不挠”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勇于实践,不论经受多少挫折,绝不屈服退缩的坚强品格。面对艰难险阻、风险和挑战,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把理想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才能落实走在前列的要求。任何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习近平同志说:“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但是,“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统一的。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虽然经过长期努力,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种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共产党人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7]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是党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价值追求。“立党为公”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它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而是忠实地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忠诚为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共产党人必须把大公无私,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实质上就是为共产主义的崇高事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敢于牺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立场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必须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遵循。中国共产党只有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否则就会失去自身的先进性,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无数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事业。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正是站在人民立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习近平同志指出,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奠基与开篇,她孕育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成长基因,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革命精神的核心价值。习近平同志说:“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9]建党时孕育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首次表达,是我党最初始、最本真的心志,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源。弘扬红船精神,有助于我们寻到初心之根、立党之魂,守根固本,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都继承和发展了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红船精神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了新的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其他革命精神共同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机整体。红船精神和此后的许多伟大精神前后相接,汇聚成超越时空、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族谱。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10]

三、重温初心 坚定信念

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实践的精神结晶,就是红船精神。回望党的初心,阐释红船精神,要求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大力发扬红船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是学习党的历史。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同志还善于总结历史经验,通过回顾党90多年的历史,他认为,我们党要继续前进,就是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也就是要不忘初心,不忘历史,要保持建党时的主张和理想,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90多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1]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指出,“我们党现在已经90多岁,马上要进入百年了。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12]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要把党和人民90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作不能忘、不能丢的立身之本,“不能数典忘祖”,“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13]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4]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15]2014年10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时,强调要“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16]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同志在延安调研考察时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17]2015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给国测一大队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18]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19]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同志又到吉安、井冈山、南昌等地调研考察。他指出,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革命理想教育要坚持下去。[20]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21]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深刻阐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2]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不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之心;不忘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之心;不忘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使命之心;不忘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23]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同志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和浙江嘉兴,在上海瞻仰了“一大”会址,重温了入党誓词;在浙江嘉兴瞻仰了南湖红船,并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再次阐释了红船精神的内涵,提出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他指出,“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24]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革命精神。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世界,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从十月革命的火光中,早期先进分子找到了能够指引中国人民摆脱苦难、走向光明与幸福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他们毅然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反动政府宣战。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红色基因,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都要坚持这种革命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如果丧失了革命精神,满足于现状,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将消失。过去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是革命,今天为实现伟大梦想而进行的斗争也是革命,所不同的只是革命的具体形式与斗争策略,不变的则是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25]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建党初期从事革命活动中,早期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怕牺牲,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2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要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他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27]他还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28]只要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补好精神之“钙”,身体上就不会得“软骨病”,行动上就不会“摇摆不定”,就能够在民族复兴的史册上,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不忘初心就是要永葆奋斗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干,就不能从实践中提炼真理,不能将真理回炉实践中去检验,真理就不会有发展,中国梦就只不过是一张美好的蓝图。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唯一途径。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历史从来不是空洞的言说,民族复兴也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习近平同志指出,“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谛。”[2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个干部有无担当精神,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0]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忘初心就是要恪守为民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红船之所以能够从南湖驶向全中国,勇立潮头、破浪飞舟、扬帆远航,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共产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根本任务,也是判断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共产党员要增强宗旨意识,他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3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为人民造福,既是我们党建党的初心,也是无数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事业。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穿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不忘初心”,目的就是要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不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奋斗历史,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对人民的承诺;目的就是要警醒全党,不论时代怎样发展,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永葆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永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最根本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和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人民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战胜一切困难,突破一切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节 红船精神昭示共产党人的初心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孕育产生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它集中体现了建党精神,凝结了建党初心,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一、红船精神凝结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古今中外,许多帝国的灭亡和王朝的衰败,许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的衰落和垮台,关键问题就是没有坚持始终如一,没有做到善始善终。历史深刻地告诉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公开亮出自己“立党为公”的鲜明旗帜。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酝酿、筹备建党时,就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建党目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立党为公的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

陈独秀认为,政党应该为全社会的幸福而努力,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他宣称:“对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永远不忍加入。”[32]陈独秀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他认为,因为中国依然处于阶级社会,所以必须有政党,工人阶级的存在自然需要能够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政党。要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只有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只有以无产阶级政党代替资产阶级政党,才有希望。

李大钊也认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非常重要。他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胜利,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胜利,中国要真正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只有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以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参照,建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李大钊还强调,中国所要建立的政党要与民国以来的旧式政党或政治派别严格区别开来,它“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33]即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应当体现先进阶级的特性。为此,李大钊积极投身于建党的筹备工作中。

蔡和森到法国以后,研究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经验,译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治中国,因此他也提出了“组织共产党”的主张。蔡和森强调,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有组织的部队,是工人阶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主张学习俄国布尔什维克组党的方法。毛泽东对于蔡和森提出的用俄国式的方法组织共产党,以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从上可见,早期共产党人一致认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建党初心还体现在党的早期纲领中。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规定了奋斗目标和行动路线。早期共产党人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纲领,为实现伟大梦想指明了方向。1920年11月,由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表示:“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共产党将要引导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向资本家争斗,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这政权是维持资本家的国家的;并要将这政权放在工人和农人手里,正如1917年俄国共产党所做的一样。”[34]1921年8月初,在南湖红船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清晰地回答了党成立的政治目的、革命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要采取的手段。纲领的第一条就写明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个纲领从思想到内容,体现了早期共产主义者拯救中国社会、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35]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36]党的“二大”不仅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且还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重要文件,精辟地阐明了党的性质以及党和群众的关系,强调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不是讲学的知识者,也不是空想的革命家,而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还提出了建设党为“无产阶级大群众政党”的任务,阐释了党要“到群众中去”、党的“一切活动不离开群众”“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我们的组织与训练必须是很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37]等建设无产阶级“大群众政党”的思路。“群众党”的概念,将党和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说明这个党是以群众为基础,为群众谋利益的。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私利,它的奋斗目标完全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总之,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纲彰显了立党为公的建党初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绝不是为了谋取一党之私利,而是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大公无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

二、红船精神彰显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始终载着红船上创业者的意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只能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不断铸就的。

红船精神不仅是建党实践的产物,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理念。早在殷商之际,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从桀、纣亡国的教训中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尚书·盘庚》篇记载了“施实德于民”“重我民”的思想;《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也提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西周大政治家、思想家周公鉴于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深刻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劝诫国君要“怀抱小民”“用康保民”。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的德治思想,充分发挥了以“仁”为核心的民本学说。孟子则进一步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对民本思想做了系统的发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民贵君轻”的政治卓见。荀子继承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提出君民“舟水”关系说。秦汉以后,民本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反复引用并阐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并强调“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明末清初,传统民本思想达到顶峰,黄宗羲宣扬“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虽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根本上说,传统民本思想只是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经验提出来的,它始终无法跳出君主专制主义的制约,不可能真正以人民为本位,更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一个政党是否坚持“立党为公”,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说到底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政党。早期的共产党人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主体作用,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李大钊坚信,“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38]陈独秀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也逐渐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若要实现社会变革,非得依靠中国广大民众的改变。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39]只要能够广泛地凝聚群众的力量,那就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变革。

正是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就开始深入工农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唤起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推动革命的发展。

一是创办杂志,启蒙教育工人群众。1918年底,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了著名刊物《每周评论》,设有“国内劳动状况”专栏,专门报道工人、农民、人力车夫、城市佣工等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抗争情况。1920年5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以大量篇幅登载各地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材料,其中有上海、天津、无锡、唐山等工业城市的产业工人的情况。1920年8月15日,上海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创办了《劳动界》周刊,陈独秀在《劳动界》第一期第一篇文章中,说明了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歌颂工人阶级的伟大的创造力量。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广州共产党组织于1921年2月13日创办《劳动与妇女》周刊,宣传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妇女的解放。1921年7月,北京的共产党组织创办了《工人周刊》,大量介绍国外劳动消息和各国工人进行斗争的情况。特别着重报道各地工人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境遇及团结斗争的情况,启迪工人的阶级觉悟,被誉为“劳动者的喉舌”“北方劳动界的言论机关”。1921年8月20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创办了《劳动周刊》,以触目惊心的事实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控诉,启发工人阶级要结成团体来保护自己,号召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去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的解放。

二是开办补习学校,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毛泽东于1920年秋开办了湖南一师民众夜校和失学青年补习班,对工人进行启蒙教育。在他的争取和帮助下,湖南劳工会先后创办了两所工人夜校和其他学校。他还经常深入长沙各工厂进行调查研究,宣传、组织工人开展斗争。1920年秋天,为培养工人骨干和妇女人才,工人领袖李启汉选择了上海纺织工人最为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地区,创办工人学习组织——半日学校。1921年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邓中夏、张国焘等人以“平民教育”的名义在长辛店开办了劳动补习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9月,京汉铁路郑州工人俱乐部成立。李大钊亲自到郑州铁路工人夜校视察并接见夜校学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工人们在学习文化的同时,也接受革命道理,觉悟提高很快。1921年10月,李达等人在上海创办妇女学习组织——平民女校,王会悟负责学校行政事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办校目标是培养妇女运动人才。

三是深入工人当中,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1920年11月,在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织领导下,上海工人阶级成立了第一个自己的工会“上海机器工会”。上海机器工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标志着以近代产业工人为主导的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建立了分部。在它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很快得到提高,工人运动开始出现蓬勃兴起的局面。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1921年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毛泽东任书记。他换上粗布短褂,穿上草鞋,深入工厂矿山,同工人交朋友,和他们促膝谈心,鼓励他们团结起来,反抗资本家。毛泽东和不久改名的中共湘区委员会先后领导了安源路矿、粤汉铁路、水口山铅锌矿和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安源大罢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这些工人运动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就热爱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正是掌握了唯物史观,建立了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以往任何政治派别和阶级都没有采取过的全新革命方法,即发动和依靠群众的方法,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伟大创造力解放出来,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三、红船精神体现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表现更为突出。为了救亡图存,许多志士仁人艰苦求索,寻找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真理和道路。为了改变自己的悲惨境遇,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又中日甲午战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西方列强奴役和封建统治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涌现出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黄兴一大批爱国志士。虽然他们的探索失败了,但他们挽救危亡、振兴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流传下来了,鼓舞着中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不断进行爱国救亡斗争。

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迁也激发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外出求学时曾用“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40]的诗句表达志在四方的决心。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决心,使他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周恩来在中学时期回答“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表达了自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正是在这种为振兴中华、拯救国家而奋斗的爱国思想推动下,周恩来由一个破落的世家子弟逐步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追梦之旅,并且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道路。红船精神在追寻中国梦的过程中诞生、传承和发展。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红船精神是我们党自身发展壮大以及党的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完成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力量源泉。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推动民族复兴提供了不竭动力。创新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思想武器。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工作,并及时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41]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自觉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问题,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推动民族复兴提供了信念支撑。艰苦奋斗是与崇高的理想信念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有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问题,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理论修养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共产党人,要禁得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为共产主义的早日实现奋斗到底。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习近平同志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4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脱离实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能是空话。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推动民族复兴提供了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有的只是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43]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本质特征,阐释了党的立场感情、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既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有力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政治优势。正是在无私奉献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迈向新的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44]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的近百年光辉历程中,党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针对不同历史阶段任务而提出的目标、制定的政策纲领不断变化,形成的思想理论在不断发展,但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没有变。因此,把红船精神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就是要继续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民务实清廉,坚定信念、凝聚力量,解决好、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