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商经:胡雪岩商道智慧
7826100000014

第14章 锦上再添花

胡雪岩认为,在别人春风得意之时,锦上添花,让对方喜上加喜,也不失为一种结交朋友、建立彼此信任关系的一种绝好策略。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得到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左宗棠引为知己,并让左宗棠心甘情愿地厚着老脸为他讨来朝廷特赐的红顶子。就是因为胡雪岩给战功卓著的左宗棠送去了两件珍贵礼物,为其锦上添花,使之获得左宗棠的信任和关照,在商界处处畅通。

要与左宗棠结交,并让其成为自己在官场中的一座牢固靠山。胡雪岩深知,赠金和送美之类的对付地方官员的一般招数,对于一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使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来说,几乎不可能起任何的作用。起初,由于杭州被太平军占领期间的谣言,左宗棠对胡雪岩既早闻其名,也早有戒备。左宗棠甚至接到许多状告胡雪岩的禀帖,他决定一律查办,指名严参。这位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总督,在胡雪岩前去拜见时,心中成见颇深,极为鄙视,甚至都不给他让座,很是“晾”了胡雪岩一把。而胡雪岩最终还是想方设法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他引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为胡雪岩在官场中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支持。后来也正是因为左宗棠的鼎力举荐,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赐的红顶子。

左宗棠几十万兵马东征镇压太平军,每月需要的饷银高达二十五万两之巨。由于连年战争,大清王朝的国库早已空虚。两次鸦片战争的巨额赔偿犹如雪上加霜,使征战的清军军费自筹就变得更为困难。当时朝廷财政支出,用兵打仗采取的一律是所谓“协饷”的办法,也就是由各省自己拿出钱来做军队粮饷之用,说白了就是各部队自己想办法筹饷。面对每月二十五万两的巨额饷银,胡雪岩知道这件事情非常棘手。但他懂得如果能够顺利筹集,帮助左宗棠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左宗棠对自己会加倍信任。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愿意为此尽一份心力,而且当即就为筹集军饷想出几条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原来,太平天国起义十余年来,不少太平军将士个人都已经积累不少钱财。如今太平军败局已定,他们聚敛的钱财根本无法带走,朝廷应该想法收缴。但由于这些太平军从来不敢公开活动,唯恐遭到官府逮捕杀头,常常躲藏起来。胡雪岩认为左宗棠可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张贴告示,令原太平军将士只要投诚,愿打愿罚各由其便,并且以后不予追究已往过失。

左宗棠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既收集钱财筹集军饷,又能收服太平军残兵败将,笼络人心,一箭双雕。但如此做法还没有先例。如果处理稍有不周,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左宗棠将心中的疑问及顾虑和盘托出,胡雪岩忙出妙策。胡雪岩分析:太平军失败后依据朝廷法律很多人都要治罪。但人数太多,株连过众,又容易激起民愤,扰得社会不安宁。这与朝廷要实施的战后休养生息的方针背道而驰。最好的处置就是网开一面,给予太平军残兵以出路。实行罚款,略施薄刑,这些四处躲藏的太平军出钱代罚后就能够光明正大做人,当然愿罚,何乐不为。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当即命胡雪岩着手办理。胡雪岩的办法不仅为左宗棠解决了军饷,还捞到了一份好差事。回去后,胡雪岩立即着手,张贴布告,向太平军的残兵晓之以义。没多久,逃匿的太平军便纷纷表示愿意归抚,一时四海闻动,朝廷惊喜。借助这一机会,阜康钱庄自然也得利不少。

通过这几件事,左宗棠既了解了胡雪岩的为人,也了解到胡雪岩办事的手段。他知道此人确实是一个十分难得的人才,于是倾心结纳,倚之为股肱,两人很快成为知己。有胡雪岩鞍前马后地为左宗棠筹粮筹饷,左宗棠在军事上节节胜利,战功卓著的左宗棠更加器重胡雪岩,胡雪岩自然在官场有了比当初王有龄、何桂清更大的靠山。

胡雪岩做的这两件事,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所谓雪中送炭是因为粮食、军饷,都是左宗棠当时最着急也最难办的事。当时杭州刚刚收复,善后工作是一件大事,而善后工作要取得成效,第一位的是要有粮食。另外,当时镇压太平军实际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协同进行,而且太平军败局已定,左宗棠当然是想争头功。这个时候,粮草军饷也是当务之急。没有粮饷就无法进一步展开军事攻势,而且一旦“闹饷”,部队无法约束,也就势成“乌合”,还会酿出更大的乱子。胡雪岩的到来,使左宗棠这两件让他头痛不已的事情一下子变得迎刃而解,哪里还有不得他赏识的道理!用左宗棠的话说,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不但杭州城可以得救,就是肃清浙江全境的全部太平军,他也有十分把握了。所谓锦上添花,左宗棠在朝中大员里面向来以能征善战闻名,粮饷难题的解决使左宗棠如虎添翼,军事上连连取胜,在朝中地位也是日渐上升。

至此,胡雪岩走上其一生事业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