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商经:胡雪岩商道智慧
7826100000024

第24章 亲疏之间,把握分寸

“亲疏之间,自己要掌握分寸才好”,胡雪岩这句话是有感而发的。

如何才是适度,才是不失分寸。这却是一个很难一句话说清的问题,需要当局者根据事情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置。然而,胡雪岩从不过分慷慨中体现出来的是,以不损害自己和对方利益,避免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互生怨恨,成为仇敌为前提来维系朋友关系的思路,对我们为人处世应该是有启发的。

王有龄作为湖州知府,进省城时却落下了个“好”差事:不归他管的新城县有百姓造反,巡抚却要委任他去料理此事。这件事情,比王有龄当初解决漕米解运的难题更麻烦。最让人头疼的是,王有龄还无法带兵去剿,一来这些清兵向来把剿匪当做发财的机会,到了地方常常是大肆抢掠,实在兵不如匪。新城县本就是因为当地官不恤民众激起的事变,如果这些官兵前往进剿,必然会激起更大规模的民变。二来朝廷派驻地方的绿营兵,平日里如八旗子弟似的养尊处优,连一般的操练都没有,根本就打不了仗。如果王有龄带兵前往,一旦打败了,他王有龄甚至可能命丧新城,即使不丢性命也免不了会因兵败而被革职查问。他想来想去,决定还是先安抚,如果安抚不了再想别的办法。但王有龄自己却不能够亲自前往,因为这也是要冒大风险的,弄不好还会丢命。选来选去王有龄看中了嵇鹤龄。

嵇鹤龄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候补知县,只是由于向来为人耿介、恃才傲物,还一直“候补”着,还不曾掌过官印。他虽有勇有谋,但因为官场不得志,怀一肚子怨气,不肯替王有龄效劳。胡雪岩仔细分析了嵇鹤龄的处境,主动为其着想,经过一番攻心,解决了嵇鹤龄的债务、婚配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让嵇鹤龄感到去新城安抚“反民”正是他官运转折的一个大好机会,逐渐改变了嵇鹤龄对官场的敌对情绪,最后说动嵇鹤龄同意前去。嵇鹤龄接手了这个苦差,想好了对策,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便向变幻莫测、动荡不安的新城县进发了。

王有龄在稽鹤龄蛮有把握地出发后,心中十分高兴,便对胡雪岩说,如果嵇鹤龄能够功成回来,一定要保荐他担任归安县令。归安县本来是由王有龄兼管。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丰裕的归安县却一年能给知府带来五万两银子的进项!让嵇鹤龄当了归安县令,不就是等于从王有龄的荷包里挖走五万两银子吗!胡雪岩觉得,王有龄这一时的慷慨,虽然看似义举,但实际上是以损害王有龄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的,过一些时日一定免不了会后悔,这样他与嵇鹤龄的朋友关系就难以维系了,甚至彼此互生怨恨,成为仇人。

胡雪岩否定了王有龄的慷慨,而主张王有龄把自己兼领的浙江海运局坐办的位置让给嵇鹤龄。这样,一来王有龄可以省点事,二来由嵇鹤龄管海运局,王有龄、胡雪岩经手的几笔海运局垫款、借款,料理起来也会顺利很多,是一举几得的好办法。

胡雪岩确实是人情练达。他成功地阻止王有龄的一时慷慨,其实涉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分寸的把握问题。在胡雪岩认为,嵇鹤龄和王有龄的关系,无论如何也没有达到分以如此大利而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那种程度。王有龄的慷慨,也就有些失去分寸了。朋友亲疏之间,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必然影响日后的继续交往,甚至互生怨恨。

其实,胡雪岩的这一考虑,用于生意场上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合作伙伴之间、老板与下属之间关系的调适,也是必要的。如何把握好适当的分寸,既不疏远,又保持亲密的朋友关系,不会影响到相互之间没有障碍的沟通和配合的默契,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