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为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利,更是名声和尊敬。凡成大事者,大多是以“信”立身、立业。能让“信”行于天下者,必巩固于天下,安邦于太平了。
胡雪岩向来不会因为一生注重信用而会因为一件事使自己多年建立的信用付之东流。因此,他即使到了最后是勉力支撑,而且岌岌可危的时候,宁可支撑到最后一败涂地,也要极力地维护自己的信誉、形象。
胡雪岩非常看重事情的结果。他说:“为人最要紧的是取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临到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
左宗棠西征凯旋,以大学士的身份掌管兵部,并且受醇亲王之托整顿旗营,特地保荐新疆总兵王德榜教练火器、健锐两营。此时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兴办南洋防务,为加强实力,并且委派王德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预计招募六千人马,需要有至少四千支火枪。虽说招募来的新兵粮饷由户部划拨,但首先还需要有一笔开拔费,粗略一算就是二十五万两银子。左宗棠西征时,曾经在上海设了粮草转运局,由胡雪岩全面负责转运局的事务。转运局直到左宗棠西征结束回到朝廷,依旧没有撤销。此时此刻,左宗棠自然又要想到胡雪岩。左宗棠特地将胡雪岩从上海召到南京,交代他为自己筹饷和购买军火两件事,胡雪岩满口应承。
胡雪岩虽然一口答应下这两件事情,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十分棘手,问题的关键首先还是一个“钱”字。左宗棠此前为粤闽协赈已经要求胡雪岩拨给二十万现银,如今又加了二十五万。同时,转运局存有的洋枪仅剩下两千五百支,所缺之数要现买。按当时市面的价格,每支纹银十八两,加上水脚,一千五百支需银三千两。几笔加起来,所需费用已近五十万两之多,数额极其巨大。若在平时,这五十万两银子对于胡雪岩也并不是十分为难,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首先,由于中法两国矛盾纠纷,上海市面已经十分萧条。加之胡雪岩为控制生丝市场已经投入两千万用于囤积生丝,致使阜康钱庄也是银根极紧,难于有能够调动的头寸。其次,李鸿章为了排挤左宗棠,不让他在东南地区插足,已经筹划在上海搞掉左宗棠的心腹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台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这一部分协饷的目的,原是用来归还胡雪岩为左宗棠经手的最后一笔洋行贷款的。这一笔洋行贷款的第一期五十万还款期限已经到了,按照协议,到期不还,由胡雪岩个人垫付。
境况如此糟糕,本来胡雪岩当时可以向左宗棠坦白陈述这些难处,求得他的谅解,即使推脱不了这两件棘手的事,至少也可以获准暂缓办理,那样胡雪岩也可以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但他却不愿意这样做,他知道左宗棠虽然入了军机,但事实上已经老迈年高,且衰病侵身,在朝廷理事的时日不会太多,自己为他办事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了。自结识左宗棠之后,胡雪岩在左宗棠面前说话从来没有打过折扣,因而也深得左宗棠的信任。他不想让人觉得左宗棠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仰仗了,自己也就可以不理他,不为他办事了。更重要的是,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生都非常讲究信用,为自己创下牌子,最后为一件事就把牌子砸了,实在是不划算,自己也决不甘心。当时胡雪岩说:“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最后失一回信用,且不说左大人不定会起疑心,就是自己也不甘心,多年做出来的信用牌,因为一件小事就砸掉了。”
胡雪岩在对待左宗棠的态度上,至少有两点很可以让我们感佩:
首先,对于热心帮助过自己的人,绝不用完就扔,过河拆桥。胡雪岩结识左宗棠,从一个生意人的角度来说,虽然他是将左宗棠作为可以利用、依靠的官场靠山来“使用”的,他也确实从这座靠山的关照中获得了许多生意,赚了许多银子。但是,他并不完全仅仅只是将左宗棠作为能靠就靠,靠不住了就弃之他投的单纯的依靠,而是作为真心朋友来交往的,即使自己已经处于极其艰难的境地,他也要完成左宗棠交办的事情。从胡雪岩的个人品德上来说,这不能不让人敬佩。
其次,始终如一地维持信用。胡雪岩一生注重信用,注重维护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他从来不会因为一件事使自己信用付之东流。因此,宁可支撑到最后一败涂地,也要保持自己的信誉、形象。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这两点其实都非常重要。一个生意人的信用,不仅仅看他在某一桩具体生意运作过程中的守信程度,更要看他以往的信誉状况。信誉形象是由一个人一贯守信建立起来的,而且建立信誉形象的过程是漫长而十分艰难的。但是破坏信誉形象却非常的容易,一次的信用危机,足以使用一辈子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形象彻底坍塌。这是任何一个生意人都必须要时刻注意的。
一个过河拆桥或者说话不算数不能兑现允诺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的。说话做事言而有信,有始有终,方可广结善缘,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