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传奇邵逸夫
7829300000006

第6章  远下南洋

困境对于有准备的人,永远都是另一个机遇的开始。

邵氏兄弟聚在一起,商量公司的出路。兄弟几个一致认为,固守上海这块弹丸之地,“天一”必死无疑。以“天一”眼下的实力,若与“六合影业”硬碰硬,无异以卵击石。若想杀出重围,觅得生路,只能另辟蹊径。

可是,路又在哪里呢?

此时,邵氏最主要的家族事业,就是电影业了。“锦泰昌”交给几个老伙计打理着,因疏于过问,已日渐零落。邵醉翁早期与人合伙的商号也已倒闭,邵氏兄弟已经没有了退路。

况且,就这么拱手交出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兄弟几人决不甘心。

“另辟蹊径,另辟蹊径……”邵醉翁念着这几个字,沉吟着。突然,他眼睛一亮,“蹊径”两个字启发了他。他想,既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国内这条路走不通,何不远兜远转,去国外尝试一下呢?

想到这里,他顿觉豁然开朗。倘若在国外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基地,便进可攻,退可守,还可与上海总部相互照应。

兄弟三人当即决定:走出国门,开发国外市场。

去哪里呢?三人商讨之后,把目标定在了华人较多的南洋。

南洋指现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当时,南洋聚集了许多华人,这里讲中国话,看中文报刊,演中国戏。而正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南洋,经济发展缓慢,百姓生活单调枯燥,没有什么娱乐消遣,从上海等地进口的中国影片自然在南洋大受欢迎。

邵氏兄弟把目标锁定在南洋,便因为此。

兄弟三人中,老三邵山客原在公司负责影片发行工作,此番前去南洋开拓市场,自然也非他莫属。邵山客明白,大哥邵醉翁要留在上海坐镇总部,主持全局;二哥邵村人除了做编剧,还一直负责公司财务,掌管着公司所有账目,也不能离开。邵山客义不容辞,知道只能自己离开故土,去异地为邵氏家族的事业打拼了。

初离家门,前途未卜,邵山客未免忐忑。他向大哥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单枪匹马,如何能在国外经营一家电影公司?

当时,还有几个月,邵逸夫就中学毕业了。邵醉翁深知,自己这个六弟虽然年轻,却颇有头脑,在电影方面天分很高。年轻人敢想敢干,头脑清晰,正是开拓新市场的好人选。况邵逸夫初出茅庐,也正需要一个锻炼的机会。于是他对邵山客说:你先去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如果南洋的市场打开,我自会给你派一个得力帮手的。

1928年春天,上海黄浦江码头。

邵氏兄弟四人齐集于此。叮嘱的话已经说完了,此刻只剩依依惜别之情默默流淌于兄弟们心间。春寒料峭,春雨绵绵,每个人都觉出了一些冷意,但这毕竟是充满希望的春天啊。

几个大大的箱子已装上船,里面是“天一”公司的影片拷贝。邵山客正是要带着这些拷贝,远下南洋开拓新的市场。

汽笛鸣响,邵山客挥挥手,登上舷梯。兄弟几人默默地看着他,将所有的祝福和不舍埋在心底。

邵醉翁心情尤其复杂。他不知道他的这招“以退为进”,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但三弟却要为此背井离乡。

轮船缓缓离岸。邵山客站在甲板上,凭栏远眺,思绪翻滚。前方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他觉得,就和这茫茫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也许暗流翻涌,也许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