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是清朝难得的干才,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脱颖而出,展现了他多方面的才能。
首先,胡林翼是清朝少见的军事家,他长于治军练兵,善于征战驰逐。在军事指挥上极有才具,有一套独到的军事思想。胡林翼强调将才在谋不在勇,应以静制动,以预应猝,以我料敌,通权变,知进退,能正能奇。胡林翼军事思想的核心内涵是:通变与坚忍。通变是灵活的军事方法,坚忍是坚定不移的精神意志,万万不可稍挫稍懈。胡林翼在十几年的戎马倥偬中充分实践了这一思想。
咸丰五年(1855年)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在军事上开始独当一面。他指挥围攻武昌的战事,这一年,对胡林翼来说,是出师以来最艰苦的磨炼,他虽名为巡抚,但号令不出30里,粮饷断绝,兵勇溃散。胡林翼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说:“今年打三四十仗,仗仗皆苦。”又抒发感慨地说,平生自谓才大,自幼即狂,谓世人皆无才,此次作守办一方之事,始知事之艰难,今年之难之苦,如不是竭力尽心,万难支持,“心中未尝不愁,却喜性情开朗,不甚怕死,故如此磨折如此艰难,形状如昔,惟须发稍白耳。”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胡林翼凭着封建儒生的坚忍志气,与太平军进行着长期的较量。在粮尽饷绝求贷无援的情况下,他派人到益阳老家,运家谷40余船,以济军需。由于兵将疲软,他对武昌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并利用这一机会,选将练兵,他说:“惩前毖后之计,首在练兵,明职教战之方,贵在选将”,他裁汰旧勇,重新募兵,并按湘军章程,以罗泽南、彭玉麟部为骨干,大力扩充在鄂湘军的水、陆二师,并以湖北籍将领余际昌等部为基干,建立一支约8000人的楚军,后来胡林翼陆续将湘、楚军扩编至6万人左右,从而使湖北成为当时军力最强的省份及日后围攻安庆、天京的大后方。
在长期备战之后,胡林翼于咸丰六年(1856年)十二月利用太平天国内乱之机,攻下了武昌,占据湖北大部分地区,并以日行800里的速度向朝廷报捷。清廷赏给胡林翼头品顶戴及太子少保衔,实授湖北巡抚。
在武昌争夺战的历练中,胡林翼增长了较多的军事经验,因此在后来协同曾国藩出师安徽时,便常有正确的战略观点,对于战事的全局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例如他在咸丰九年至十年(1859—1860年),对太湖潜山战役的看法,便是最明显的例证。太湖与潜山处于皖鄂交界处,是太平军由安徽进入湖北,胡林翼由湖北进窥安庆的必经战略要地。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曾、胡合军,在黄州商定四路东进,向安庆逼近。此时太平军固守太湖城,陈玉成率10万大军来援,意图不仅在解太湖之围,亦欲乘机击破清军,解除清军对安庆的威胁。战场形势的变化,使胡林翼感到急需调整战略部署,四路出击,兵力分散,难以抵敌。他与曾国藩一日一信,频繁切磋战事。曾国藩对放弃围攻太湖,迟疑不决,胡林翼明白提出:“应专打援贼”,即放走了太平天国守军,也无妨,援军破,则所得不止太湖;如果援军得逞,那就危及大局。在思虑定计之后,胡林翼不顾曾国藩的反对,将部署在太湖附近的各支清军合而为一,以多隆阿为统帅,合力御敌,与陈玉成部在太湖、潜山一带激战,又抽调各路清廷援军陆续投入战场,在包围与反包围的巧妙形势下,陈玉成主力被击溃。这一战役,使安徽方面的太平军再也无力阻止清军的全面推进,不久形成了对安庆的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