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7836100000034

第34章 结友大颠和尚

唐朝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奉行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政策,佛、道二教为官方所承认,且由于皇帝多信佛、道,所以敢于公开反佛的人已经不多。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论佛骨表》极谏,语涉不敬,惹恼皇帝,被贬潮州。“刑部侍郎昌黎韩愈既贬于潮,浮屠之徒,欢快以忭(高兴)。”韩愈倒霉被贬,佛徒拍手称快,这是合乎生活逻辑的。但韩愈贬官后不久,佛徒中又盛传韩愈皈依佛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问题就出在韩愈和大颠和尚的交往上。

据《潮州府志》载:“宝通,号大颠,俗姓陈氏,或曰杨姓,先世为颍川人,生于开元末年……正(贞)元六年,开辟牛岩,立精舍……七年,又于邑西幽岭下创建禅院,名曰灵山……门人传法者千余人,自号为大颠和尚……长庆四年,一日告辞大众而逝,年九十三。”据此可知,韩愈被贬潮州时,大颠已年近九十岁,在潮州建有禅院,传扬佛教三十多年,门人上千,应该说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僧人。韩愈被贬潮州,十分苦闷和寂寞,听说有这么个人物,于是开始与之交往,现存于韩愈文集中的《与大颠师书》(三封),即是他们交往的证明。而佛徒们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大造韩愈皈依佛门的舆论,世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据此乱加猜测:是不是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而改变了反佛的立场,甚至信奉佛教了?特别是士大夫中一些信奉佛教的人,更乐于打听和传扬此事。元和十五年(820)初,韩愈由潮州刺史改任袁州刺史,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司马孟简就致书韩愈,称“有人传愈近少信奉释氏”。孟简曾任检校工部尚书,是一位精于佛典的佛教忠实信徒,对这位重量级人物的询问,韩愈给予了十分认真地回答,他在《与孟尚书书》中先详细澄清了他与大颠往来的事实:“有人传愈近少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与语者,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务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及来袁州,留衣服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首先肯定传谣者是胡说八道,其次说明和大颠交流的理由:边远地区无人交谈,而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能“以理自胜”“胸中无滞碍”,同时交代了二人往来的具体情况:韩愈将大颠召至州府,住了十多天;韩愈去海上祭神,曾拜访过大颠;韩愈调任袁州,给大颠留了些衣服,而这些均为人之常情,并非信奉佛教。韩愈将此事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楚明白,并且均系实情。因为韩愈虽坚决反佛,但从来不拒绝与僧人来往,如澄观、文畅、惠师、灵师、高闲、盈上,以及还俗前的贾岛(法名无本)等,都和韩愈有交往,所以韩愈在潮州与大颠和尚交往,完全属正常情况。作为宗教,韩愈反佛;作为个体的僧人,韩愈区别情况和他们交往,这正是韩愈的通脱之处。

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反佛立场,韩愈在给孟简的信的最后说:“释老之害,过于杨墨(杨子和墨子)。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旁,又安得因一摧折(被贬),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这一斩钉截铁的回答,重申了自己弘扬孔孟儒道,坚持排斥佛老的立场绝不会改变,既是对孟简的回答和棒喝,更是对造谣生事的佛教徒们的有力回击。

韩愈终生排斥佛老,一篇《论佛骨表》更把他定格在中国历史上勇敢的反佛斗士的位置上。说韩愈和大颠往来是改变了反佛立场,亲近僧徒以示悔改等,确系别有用心的毁谤和中伤。至于佛门典籍《祖堂籍》中关于韩愈向大颠顶礼膜拜,言必称“师”“弟子”等记载,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