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7849900000035

第35章 外交为什么?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个命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今天,在21世纪初,当中国国力渐强,国家在国际社会逐渐立足,人民逐渐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今天,我们可以问一问:外交为了什么?中国开展外交工作为了什么?

如果说毛泽东提出了这一命题与文艺工作者讨论,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并且由此开创了“深入生活”的创作道路的理论,使得文艺工作者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促进了文艺工作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提出“外交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正是想追寻、追问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工作,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和外交战线的工作人员,都是为了什么?

外交为什么,现在答案已经渐渐明确。

2003年9月6日,外交部首次尝试对公众开放,民众走进外交部,实地了解中国外交,这是重视“外交为民”的李肇星的一大发明。外交部成为中国各大部委中首个对公众开放的单位。2003年12月23日下午,外交部长李肇星通过外交部网站“中国外交论坛”及新华网“发展论坛”与公众进行在线交流。2万多名公众参与了访谈,共提出近2000个问题。李部长就其中具代表性的近40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全面介绍了2003年的中国外交工作。在谈到外交人员的素质的时候,他说:“我认为外交人员首先要具备的素质是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一个外交官来说,除了祖国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没有其他个人的利益。”这表明,在这个外交人员代表的心里,外交人员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同时他很自豪地说:“总体讲,中国的外交队伍令我感到骄傲,他们是一支不怕苦、不怕累,甚至是不怕牺牲自己生命的、可靠的、能战斗的、忠于祖国的队伍。”当追问他原因时,他简单列举了几个例子:“在我们的外交队伍里,有许多动人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比如在今年的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全体同志在张维秋大使的领导下,先是照顾在那里工作的中国劳务人员和专家,然后在战争爆发前不到两天的时间才撤离,而且撤离的时候把大使馆里所有的贵重物品都安全地带到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再比如说中国有一个中年外交官,叫符华强,曾在一个屡经战乱的非洲国家工作并受枪伤。在若干年的时间里,他的身体里一直藏着一粒子弹,他忍受着痛苦,不向组织报告。这种事迹还有很多。不久前俄罗斯莫斯科友谊大学发生了11名中国留学生被烧死的严重事件,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和领事官员、教育处的官员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线抢救受伤人员,不分昼夜地照顾从国内去的死难者的家属。还要坚持日常工作,还要同俄罗斯方面进行交涉。我们现在走出国门,到国外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不久前江西景德镇的一批同志到新西兰的奥克兰去工作遇到严重困难,有些同志想不开,中国总领馆的同志夜以继日地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并争取新西兰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使江西的同志很受感动。外交部还有些同志常年工作在非常艰苦的地方,比如在玻利维亚,我们大使馆所在地海拔高达3650米,相当于西藏布达拉宫前广场的高度。还有些同志在疾病多发地区或战乱地区工作,比如在阿富汗和刚刚独立、条件比较艰苦的东帝汶工作。就是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他们也有不少困难,包括长期离开自己的亲人,长期离开自己的祖国,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不辱使命,确实也值得我本人学习。我自己在工作当中也经常从这些同志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李肇星看上去平民、和气,言辞却犀利尖锐,大显其文人风骨和“文装的解放军”风度。在全国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2004年3月,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说:“事实上,外交工作就是服务,首先是服务于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崇高目标,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接着,他进一步明确说:“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也贯彻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宗旨。去年我们和有关部门、有关地方以及有关国家配合,妥善地处理了日军在华遗留的化学武器泄露事件、俄罗斯友谊大学火灾造成我人员伤亡事件、新西兰音乐学院倒闭导致中国留学生失学事件,伊拉克战前、利比里亚内乱期间协助安排中国公民安全撤离等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在国际上为维护中国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多做实事。”这样,就把外交为国家利益、为国内经济建设、为法人和公民的权益服务的“外交为民”思想一步步具体化了。

更令人觉得有意思的是,在回答问题的最后,这个外交部长抓紧时机补充了这样的话:“为了完成中国外交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世界人民服务这样一个光荣的职责,我们有一支非常好的、可以使祖国感到骄傲的外交队伍。我们有一位中年参赞叫符华强,他长期在战乱地区工作,曾经被子弹打中,但是他带伤工作长达20多年,默默无闻为祖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还有一位参赞叫李建国,他曾经在疾病多发的地区工作,有一次他连续15天带病坚持工作,为加强中国人民和驻在国人民的友谊辛勤劳动。他不久前英年早逝,非常不幸。还有一位大使叫邵关福,他负责在东帝汶建立中国大使馆时及后来为加深中国人民和东帝汶人民友好关系而工作期间,由于条件所限,曾经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住在船上用集装箱改成的非常简陋的房子里为祖国奉献。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理由为自己在外交战线上有这样优秀的儿女感到骄傲。我们的外国朋友也可以为有这样真诚地为和平、为友谊奉献的中国外交官朋友而感到高兴。”李肇星好像比较愿意更多地介绍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付出很多的外交工作者的事迹,这是否说明这位外长比较看重外交为民的另一侧面?

2005年3月6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就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昨天被写入了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多舆论都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执政为民、外交为民’这一外交宗旨的体现。请问中国外交部今年在外交为民方面有哪些设想和举措?”他表示:“外交为人民服务就是致力于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福利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关系,同时维护中国公民、机构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机制建设。我们已经建立起境外机构安全和公民保护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和使领馆牵头、各驻外代表机构配合协调的机制,我们也注重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吸取智慧和营养,使我们的外交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同时,他说,外交工作在努力地实践外交为民的理念。而在国际上,要给人民群众做些好事、实事,就要靠朋友。可喜的是,现在,外交工作不仅是外交机关在开展,“全国各部门、各行业都在进行着外交活动,为祖国交朋友,为人民办实事,包括我们非常活跃的议会外交、政党外交、军队外交,还有中国大量的群众团体,也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包括我们的青年团、妇联、工会以及通过各种民间渠道进行的活动,包括我们和国外许多城市建立的友好城市关系”。之后他又借此机会赞扬了外交工作者,特别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孙必干大使。

2006年3月7日,李肇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就明确地说:“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外交的宗旨,这首先是为和平、发展和合作服务的,同时也为维护我海外同胞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以人为本的领事服务。去年中国出境人口达到3100多万,我驻外使领馆一共处理各种领事案件将近3万起,其中今年春节期间香港同胞在埃及遭遇车祸和最近我3名工程师在巴基斯坦遇袭身亡案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交部、商务部和有关使领馆迅速行动,妥善处理,受到中国公民的称赞,也得到外国朋友的敬重。有的侨胞对我说,这件事使他们进一步感到在当今世界上做一个中国人是值得自豪的。”外交为民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为扩展了的领事服务。

2007年3月7日,他在回答处理中国公民海外意外情况有关问题时说:“我们要努力把‘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变成领事保护行动。具体措施包括:发挥外交部牵头的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普及领事知识,颁布《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及时提供领事服务。遇到重大案件立即交涉,必要时派出外交部长特别代表或政府工作组赴事发地,协助有关国家依法保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研究分阶段推动领事保护立法,规范领事保护工作。”

2008年2月26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当日到访的美国国务卿赖斯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

2008年3月12日,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邀请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杨洁篪说:“关于公众外交,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现在很注意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外交工作的建议和看法,并且我们也通过因特网和其他途径来介绍我们的外交信息,介绍外交政策。外交部这几年还搞了公众开放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制度坚持好,搞得更好。我自己觉得中国广大老百姓对祖国的外交事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和有力的支持,这令我和我的同事们很受感动,这也是我们的力量和智慧的重要源泉。”

在公众接待日时,杨洁篪特别强调:“外交为民就是外交为人民服务,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外交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第二,人民是外交的基石和后盾。”“公众外交处”一位官员也感慨地说:“外交部近年来在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外交部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有了公众外交的意识,在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意识也深入人心。”

2007年5月19日,外交部迎来了18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众代表,参加2007年第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橄榄厅,来宾们簇拥在履新不久的杨洁篪部长身边,争相与他握手、合影。外交部长对公众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介绍中国外交政策。以上列举了中国近两届外交部领导人的关于外交为什么的具体谈话,结合外交部已经连续举办了多期公众开放活动、开放外交档案,以及在国外开展的越来越多的华人保护工作,外交部网站扩大了“领事保护”、“领事新闻”、“领事知识”、“领事论证公证”、“侨务工作”、“公民出国注意事项”及“特别提醒”等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为民”主题已经凸现出丰富的内涵。而且我们可以归纳出中国式“外交为民”的几个特点:

第一,外交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一国在不同时期国家利益的中心内容不一样。国家初建,最需要的是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取得国家安全独立。政权及其政府取得国际上的一定位置后,就开始转向民主化改革,国家利益就以人民为中心了。

第二,中国政府在确定了“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之后,外交工作才开始逐渐转入了“外交为民”的民生道路,它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契合。

第三,外交为民是从外交工作对外开放、外交工作保护人民利益的具体事情中慢慢探索出一条现实的道路的。

外交为民,简言之就是外交工作除了为国家发展大计的中心工作服务,也要为了普通大众的切身利益服务。当然,这不是两个问题,为了国家发展和国家利益,最后也是为了老百姓。但是,对每一个公众来说,只有具体的涉外事件才能让人感受到外交在人民身上发生了作用。所以,要明白中心和外围老百姓并无区别,我们要了解外交中心工作变化的过程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