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128

第128章 刘惕庄

刘惕庄(1896—1927),又名刘愈,化名李子香。湖南衡阳金屏乡珠园村柳家湾人。1918年与同乡杨鹤云一道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矿冶科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参与组织湘南学生联合会,并率“救国十人团”赴衡阳等地宣传革命思想。1922年春,与杨鹤云同入中共湘区区委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习。同年在长沙与杨鹤云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1月,湖南自修大学被反动政府查封后,刘惕庄回衡阳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春,与杨鹤云同赴北京,考入中国大学法政系(后改北京法政学院)。

在中共北方局的领导下,刘惕庄协助李大钊、王荷波开展革命活动。他先后担任北平中国大学法政系中共支部书记、中共北平西部区执委、北平市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在李大钊等领导下积极组织该校学生参加声援上海工人的示威活动。不久,经党组织安排,担任李大钊的保卫员。

1926年3月14日,为了声讨日本军舰炮轰大沽口炮台的侵略行径,和杨鹤云协助李大钊动员北京工人总会和学生总会等200多个团体,组织20多万群众,举行反日示威大游行。18日又在天安门召开了10多万人的声讨大会。段祺瑞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刘惕庄、杨鹤云亦受伤。

“三·一八”惨案后,刘惕庄和杨鹤云二人随同中共北方局领导人李大钊转入地下。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派兵闯入苏联大使馆逮捕李大钊时,刘惕庄因外出执行任务幸免于难。李大钊被捕遇害,王荷波来北京继任中共北方局书记,随即组建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刘惕庄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张作霖与阎锡山开战,北京城内空虚,中共北京执委会拟乘机发动工人武装起义。10月18日,刘惕庄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为保护党的机密和同志的安全,他与同时被捕的王荷波、杨鹤云等18位难友坚持狱中斗争,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无情折磨。11月11日深夜,敌人把他们杀害在北京安定门外。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刘、杨等18位烈士忠骨迁葬于八宝山烈士公园,建造烈士墓碑,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葬礼,命名为“十八烈士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