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1885—1970),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读《黄书》、《民约论》等。后因主持正义,一次学潮后被校方除名。出校后刻苦自学,致力于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辛亥革命前加入柳亚子等发起的南社。1911年赴日本,在东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浙江参与筹办民团,响应武昌起义。后协助章太炎在上海创办《大共和日报》,任总编辑。1913年,任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文职教员,并应邀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兼课。1913年冬,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辞职南下回上海。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邀他任北大哲学系教授。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
1919年冬,北京大中小六十多所公立学校教职员,发起了“索薪”运动。由于马叙伦在“五四”运动中颇有声望,被推举为国立八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李大钊为书记。他们不辞辛苦,代表全市教职员向军阀政府的教育部进行交涉。1921年6月3日,国立专门以上八校教职员冒雨赴总统府请愿,国立中小学教师和小学以上的学生也临时自愿加入,队伍扩大到上万人。当队伍走近新华门总统府时,预伏的卫队突然向手无寸铁的群众袭来。马叙伦和李大钊、沈士远走在队前,都被殴伤。造成“六·三”惨案。马叙伦头部受伤很重,被送进首善医院。但是,反动当局仍不甘休,徐世昌命令特务严密监守病室,同时还提起公诉,说马邻翼代部长及总统府卫兵被马叙伦等打伤,企图非法惩办马叙伦等人。马叙伦愤怒绝食。这一事件引起北京各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强烈愤慨,国内外教育界纷纷致电声援。孙中山致电八校教职员,邀请他们及北京教育界南下到广东去办学。因马叙伦养伤,李大钊任国立八校教职员代表联席会议代理主席,主持会议达一百余次,直到索薪斗争的胜利。
在“索薪”斗争的同时,马叙伦还参加了许多其他活动。当他从报上看到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在远东活动,觊觎我国的消息时,立即与李大钊、谭熙鸿、顾孟余、王世杰等组织了太平洋问题研究会,经常讨论、研究形势和应付方策。
1922年夏,马叙伦出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此后,曾任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1929年冬辞职,次年回北大任教。1932年应聘为国难会议议员。1936年1月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被推为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因贫病交加,蛰居上海,化名邹华孙,专事著述。1945年底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马叙伦与李济深等赴北平,出席政协会议,并当选为政协常务委员,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最初是马叙伦的建议。新中国成立后,任教育部第一任部长,后任高等教育部部长。
马叙伦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于文字学、金石学、训诂学、老庄哲学、诗词等皆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