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143

第143章 彭素民

彭素民(1885—1924),字自珍,化名彭俭。江西樟树店下乡韶塘村人。自幼聪慧好学,14岁即中生员(秀才),稍后就读于江西省立经训书院,1904年19岁时考入南京两江师范,率先剪辫参加黄兴的华兴会。1905年春东渡日本。7月,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彭素民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07年,同盟会部分会员为加强长江流域反清斗争,成立共进会,彭素民任文牍部部长。1908年,彭素民被派遣回国,支持江西党务、军事,策动驻南昌的新军54标举义。事情泄露,54标遭清洗并移驻袁州,彭素民也被通缉,避居峡江。1909年,化名彭健考入江西陆军测绘学校,发展举义骨干。辛亥革命爆发,测绘学校首谋响应,光复南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彭素民任总统府秘书。1914年,彭素民协助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1923年1月,调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总务部部长,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中国国民党的著名左派、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这一时期,彭素民部署了大量的孙中山签署的任命状,委任共产党人在国内许多省、市和国外华侨、留学生中建立中国国民党组织。

彭素民与李大钊早有交往。1917年,彭素民的日记里即有这样的记录:“早雪,先霰,十一时晴,是日往中山公园摄影,李大钊、仇螯(亦山)、陈其尤、张润之、黄介民五君偕。”六人均曾留学日本。彭素民研究过社会主义学说,1920年9月在上海《救国日报》上发表《各国社会党史略》,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和实现国共合作过程中,彭、李相互理解和支持。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彭素民与共产党人沈玄庐、林伯渠、毛泽东、于方舟、瞿秋白、韩麟符、张国焘等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一中全会,彭素民与廖仲恺、谭平山、戴季陶等当选为中央常委。在担任中央常委兼农民部长期间,委任共产党人彭湃为农民部秘书。发起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又委任彭湃为农讲所第一任主任。彭素民还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撰写了《社会主义和农民运动》。

彭素民是一位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为国共合作作出过贡献的重要人物。

1924年8月3日,彭素民积劳成疾,病逝于广州博爱医院。广州各机关下半旗志哀,孙中山派代表致祭,并亲自撰书挽联哀悼:

吾党惜斯人,应多注海倾江泪;

廿年同患难,未负乘风破浪心。

挽联表达了孙中山对他的崇高评价和相互间的深厚情谊。廖仲恺的挽联则强调了彼此相同的政治态度,以及对他品德的赞扬:

谁为农民,即一端可见其志;

丧我良士,微斯人将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