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士远(1881—1955),陕西汉阴人。1917年,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兄弟先后来到北大。当时的北大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沈士远讲授“国故概要”,一学期以《庄子·天下篇》为挈领,旁征博引、见微知著,号称“沈天下”。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北大成立了教职员会,马叙伦等人发起组织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会联合会,推康宝忠为主席,马叙伦为书记。康宝忠病逝,马叙伦任主席,沈士远任书记,参与领导北大的爱国运动。李大钊请沈士远拟稿的信“士远先生:陈德荣君事,弟探询之结果不得要领,我想由校出一保呈亦无妨。他们盼望很切,乞即属文牍处拟稿如何?弟李大钊。”足见沈士远的爱国家爱青年一贯精神。
1921年春夏,北京再次爆发旨在发展教育事业,争取教职员生存权利的反对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的索薪斗争。参加的学校有北京大学等八所高等院校,各校选派3名代表组成“北京国立专门以上各校教职员联席会议”,并举行了游行、请愿活动。在经过多次与教育部索薪不得结果的情况下,6月3日,各校教师学生千余人到国务院请愿,李大钊参加了这次请愿活动,遭到军警的殴打。据1921年6月5日《晨报》报道:当时现场“北大校长蒋梦麟受伤不能行动,法专校长王家驹、北大教授马叙伦、沈士远头破额裂,血流被体,生命危在旦夕,李大钊昏迷倒地,不省人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八校长达4个多月的索薪和为争取教育经费的斗争终于以教育界获得胜利而告终。
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说。信仰三民主义的沈士远时任北大庶务部主任,与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是同事,他从思想上同情这些革命者并尽力提供帮助。1920年1月的一个傍晚,时在教育部供职的马叙伦得到军阀政府要在当夜逮捕陈独秀的消息。因情况紧急,当面去通知陈独秀已来不及。为避开监视,他机智地打电话给住在陈独秀附近的沈士远教授,叫沈转告,但在电话中又不能道出陈独秀的名字,便说:“告前文科学长速离叔雅所。”陈独秀得此报告,遂连夜躲避。翌日晨,在李大钊伴同下,陈独秀化装乘骡车离开北京,在路上商定了建党之事。
沈士远给北大教授们的印象是:老实厚道且又直爽,憨憨厚厚、傻傻乎乎,兢兢业业、专心做学问。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是日正值清明,周作人、钱玄同、沈尹默等相约在海淀春游,并借宿于沈士远家,李大钊之子李葆华等“孔德的学生也往那里找他们的旧同学”,亦一同前往,借宿在沈士远家。次日在报上看到李大钊等被捕的消息,沈士远将李葆华继续隐匿于城外,后让其化名杨震,由沈尹默设法送往日本留学。
沈士远离开北大后所任职务始终与教育有关,如湖北省教育厅长、浙江省教育厅长、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副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