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171

第171章 汤化龙

汤化龙(1874—1918),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著名立宪派人士。清朝光绪进士,授法部主事。后任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1906年考入日本法政大学,曾与同学组织留日教育学会,出版《教育》杂志。1908年秋毕业回国任湖北咨议局筹办处参事。次年当选为咨议局副议长,复被举为议长。10月武昌起义后,即时应变,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汉阳失陷,随黄兴往上海。1912年与立宪派诸要人在上海发起“共和建设讨论会”。4月当选为临时参议院副议长。5月加入共和党。10月组织民主党任干事长。1913年当选众议院议长,支持袁世凯独裁。与梁启超合组进步党,对抗国民党。袁死,转附段祺瑞,曾任段内阁内务总长,不久失意。

李大钊于1912年经孙洪伊介绍和汤化龙相识,二人对李大钊的才干比较欣赏,于是选派李大钊和张泽民、李培藩等人赴日留学,每人每年的补助比较宽裕,约为300元,所用经费取之于进步党。当然,汤化龙等资助和支持李大钊等出国留学自然有其政治目的,即为进步党储材,为实现立宪制的中国现代化培养具备近代政治、法学知识的青年政治家,以便回国以后和他们一道承担改造民国的重任。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受汤化龙委托,还负责照顾汤化龙之子汤佩松(当时9岁)学习英语。

1916年5月,李大钊从日本归来,汤化龙创办《晨钟报》,聘请李大钊为编辑主任。向李大钊承诺“言论绝对自由,不加干涉”。

《晨钟报》创刊不久,重新召开的国会参、众两院正式追认了总统黎元洪对段祺瑞的国务总理的任命,由此却开始了“府院之争”。黎、段本属不同派系,由相互之间权力之争而引发的矛盾便日益尖锐起来。国民党人和南方地方势力支持黎元洪,进步党和亲段的北洋督军支持段祺瑞。这种政治分野导致了倾向国民党方面的孙洪伊和坚持进步党立场的汤化龙之间的矛盾。孙、汤之间的矛盾,使李大钊陷入了两难的窘境。应该说,汤化龙曾有恩于李大钊。而汤化龙之所以资助李大钊,固然是由于李大钊博学多才,但是和孙洪伊的引荐也是分不开的。而办《晨钟报》,也是受汤化龙之邀。所以在孙、汤矛盾中间,李大钊不能不顾及到这一点。当时担任众议院议长的汤化龙欲利用《晨钟报》对孙洪伊进行攻击。这样,为人忠厚、性格耿直的李大钊,不仅因为和孙洪伊的私交好于汤化龙,尤其因为自己的思想更接近于孙洪伊,因而他不肯委屈自己的意愿和思想,去按照汤化龙的意思在文章中攻击孙洪伊。显然,汤化龙出尔反尔,违背了自己办报之初的承诺。于是,李大钊不得不采取较为委婉的方式,辞去《晨钟报》编辑主任的职务。

1918年,汤化龙出国考察,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被国民党人王昌刺杀身亡。9月,汤化龙遗体运回北京时,李大钊曾到前门车站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