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188

第188章 王森然

王森然(1895—1984),原名王樾,字森然,号杏岩,曾用哑公、子燕、杏楠、黑衣、菊子、涤楼、养吾等70个笔名。直隶(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革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史学家、美术家。1907年,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县立高小。12岁时就写出了“振衣帕米尔,濯足太平洋”的豪言壮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森然积极宣传革命,并带头剪掉辫子,壮举曾轰动全县。1912年,孙中山北上路过定县,在车站稍停,专门接见了王樾,鼓励他:“你们要努力去做,勇敢地去做,将来的中国要靠你们的。”1917年,王樾在直隶省立第九中学读书,担任学生会会长,蔡元培到直隶九中视察,对他十分赏识,给他讲了许多要振兴祖国,首先要振兴教育的道理,他很受启发,奠定了终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决心。在蔡元培的鼓励下,王樾搜集了大量的河北民歌,编成了一部《民歌汇选》。

1919年五四运动时,王樾正在直隶高等师范读书,他先后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何孟雄、邓中夏等人,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1922年6月,从直隶高师毕业后,王樾到保定甲种工业学校和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3年5月,因发表了痛斥曹锟贿选总统的文章而受到通缉,他化装逃往北京,在北大李大钊等教授的保护下,改名王森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当年8月,在何孟雄的帮助下,王森然到冀州创办直隶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4年,经李大钊推荐受陕西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之邀,到榆林中学任教,因此而结识了刘志丹、杨虎城等人。1925年,王森然回到北京,在文化大学、四存中学任教,同时到北大听课,聆听了鲁迅先生的教诲,并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卓越的绘画才能,还与齐白石结为忘年之交。后来,王森然先后到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和绥远五族学院任教,都因为宣传马列主义、支持学生运动而被排斥。

1927年,王森然到北京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与胡也频等来往密切。这一年,他出版了教学法著作《中学国文教学概要》。李大钊被杀害后,王森然不畏强暴,在天津《大公报》发表《李大钊先生评传》,痛悼烈士,声讨国贼。

1928年,王森然考取了国立京师大学国学研究馆史学研究生。此后十数年间,整理出版了《文学新论》、《印度革命与甘地》两部著作。创办了华北大学艺术专修科。1944年,齐白石在北平中山公园为王森然举办画展,亲自撰写了前言,高度评价王森然的精湛艺术。1948年,受徐悲鸿邀请,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49年,应陶铸之邀,随解放军南下,受聘为武汉军管会顾问,中南区临时政府文教接管部副主任。1980年,85岁高龄的王森然应全国人大之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松鹤朝阳》和《群鹰图》两幅巨型国画。1982年,被增补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