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90

第90章 加拉罕

加拉罕(1889—1937),现多译作卡拉汉,全名列夫·米哈依洛维奇·加拉罕(Ле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арахан);英文名为Leo Karakhan。俄国高加索人。15岁时投身于反对沙皇的斗争。不久,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党。1905年随父母移居哈尔滨,与哈尔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接上关系,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参与建立了出版社会主义思想书刊的印刷所,以后又参加了俄文报纸《新境报》的编辑工作。1910年他在哈尔滨被捕。被关押在道里监狱。因无证据,一个月后被释放。之后,继续在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深入中东铁路俄国工人中开展工运。1915年9月他再次被捕,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17年2月革命后获得自由。

十月革命后,被任命为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其间,曾于1919年7月25日,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了由他签署的《苏俄对华宣言》,声明废除沙俄时期与中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1923年7月30日,奉命来华谈判恢复外交关系事宜。1924年,与中国政府谈判签订了《中俄协定草案》,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出任苏联驻中国第一任大使。加拉罕一身二任,既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又是苏联政府作为中俄恢复邦交谈判派往中国的外交官。

经李大钊协调,加拉罕曾多次与孙中山接触和书信联系,建立友谊,并介绍鲍罗廷与孙中山会见,促成国共合作,促成苏联大规模军事援助,支持国民革命军北伐。

李大钊、加拉罕援助北方国民军的工作是从援助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开始的。加拉罕以苏联方面的大使身份出现,李大钊则以胡景翼将军的军官代表团成员身份出现。1924年12月底,胡景翼派了一个军官代表团同加拉罕谈判。苏联大使馆武官格克尔写道:“今年(1924年)1月29日,国民军第二军司令胡景翼将军的代表刘将军,及其驻北京代表于将军,以及北京大学李教授(共产党员)来到我这里。将军的代表宣称,来访的目的是谈判援助革命军问题……他们打算请求我们给军队提供教育。”李大钊参加胡景翼的军官代表团有力地推动了苏联援助国民军的工作。

1925年4月至6月正当“五卅”运动处于高潮时期,李大钊和加拉罕、鲍罗廷共同从事苏联援助冯玉祥国民军的工作。在冯玉祥同加拉罕、鲍罗廷谈判中,李大钊又以国民党员身份参加了国民军一军代表团。1925年5月初,一个庞大的苏联顾问组来到了张家口,到国民军第一军工作。

通过李大钊从中斡旋,加拉罕还与冯玉祥、胡景翼建立了友谊,积极支持中国北方的革命运动。李大钊在1926年2月1日、3月2日、4月10日,用英文书写的三封信,保存完好,内容是李大钊与苏驻华大使加拉罕商议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问题。加拉罕是共产国际在华的实际负责人和联系人。李大钊从事的工作也是落实共产国际总战略,关系密切,目的一致,相互支持。

加拉罕在华期间,还多次到哈尔滨探亲,会见老朋友,发表演说,每次都受到欢迎。

加拉罕于1926年8月离任回国,在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1934年后担任驻土耳其大使。1937年苏联肃反扩大化遭到逮捕并处以死刑。1956年2月平反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