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93

第93章 蒋梦麟

蒋梦麟(1886—1964),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6岁入私塾,12岁入绍兴中西学堂。1899年随家迁往上海,入天主教学校读英文。1901年,到杭州一教会学校习英文。1902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改名梦麟。1903年入浙江高等学堂学习,次年中秀才。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08年考取官费留美资格,和胡适一起成为杜威的学生,191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创办《新教育》月刊。蔡元培因五四运动而辞去北大校长之职南下。骑虎难下之际,蔡元培采纳其同乡的建议,让早年的学生蒋梦麟先返京代其掌校。本着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构想,蒋梦麟具体实施建立新的行政组织,北大出现“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之风。蔡元培曾坦承:“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蔡校长不在校期间,代为处理行政事务的是蒋梦麟,曾三度代行校长职权,以致有人说: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与其说是蔡元培,不如说是蒋梦麟。蒋梦麟曾笑着自我评价说:我不是北大的功臣,是北大的“功狗”。

蒋梦麟与李大钊既是同事又是好友。

李大钊在杨昌济引见与毛 泽 东相识后,为了帮助毛 泽 东解决暂时生计问题,去找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后来,蒋梦麟在《回忆中的李大钊、毛 泽 东》一文中记述:有一天,李守常到校长室来找我说,毛 泽 东没有饭吃怎么办?我说图书馆有没有事?给他一个职位好啦。他说图书馆倒可以给他一个书记的职位。于是我便拿起笔来写了张条子:“派毛 泽 东 为图书馆书记,月薪十七元。”

1921年春夏,在为争取教职员生存权利的索薪斗争中,蒋梦麟与李大钊并肩战斗。6月3日,各校教师学生千余人到国务院请愿,遭到军警殴打。“蒋梦麟受伤不能行动”,“李大钊昏迷倒地,不省人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长达4个多月的索薪斗争终于以教育界获得胜利而结束。蒋梦麟回忆,当总统府卫兵殴打教职工代表时,“李大钊挺身与士兵理论,责备他们毫无同情心,不该欺侮饿肚皮的穷教员”。在蒋梦麟眼里,“李守常是一个旧式的读书人,对责任非常忠心,人亦温和厚道。”

李大钊牺牲后,身后萧条,当务之急是死者的安葬,幸有北大同事蒋梦麟、梁漱溟等和友人章士钊、吴弱男夫妇等出手相援,大家集资置办了棺木,才将烈士遗体装殓入棺。李大钊牺牲六年后又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协同其生前友好北大同人胡适、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其发起募捐,实行公葬,蒋梦麟以校长身份出面在北京的万安公墓为其购置墓地(并为烈士的夫人预购了穴地)。

1930年,蒋梦麟重任北大校长。1949年去台湾,主持“农业复兴委员会”,对台湾农业发展付出心血。在中国现代史上,蒋梦麟是很具影响的教育家,提倡自由主义教育,坚持学术自由,他所著《西潮》亦为白话文文学的经典之作。1964年病逝于台湾。

§§第九章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