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经商智慧全书
7852000000075

第75章 26、投资大计放眼于国内市场

李嘉诚无疑是海外投资金额最大的一位香港华人富豪。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李嘉诚却不是第一个。早在很多年前,香港不少财阀已在中国内地轰轰烈烈干起来,并取得了骄人业绩。而李嘉诚先输一步,从此不甘再落后,因此,他从1992年起,把港外投资轴心放到内地市场。

正是这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经济特区,掀起改革开放的巨浪。中国内地,被世界经济界看成全球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据传,亲英亦亲华的马世民,固执地要李嘉诚三思而行。李嘉诚往往是行动迟人一步,但决策已定,就不易随便更改。即使是在香港信心危机再次泛滥之后,香港人似乎不走留于香港就是坐以待毙。长实集团九成以上的董事都主张迁册,仅李嘉诚一人坚决不同意。结果,各公司没有一间迁册海外。

由于历史的原因,李嘉诚过去对待收购来的英资公司,不但保留英人,还继续招聘英人,实行“以鬼制鬼”。现在,李嘉诚向集团高层表示,和黄以后请人,要多用本地人,并且通晓普通话是必要条件——这清楚地表明,他的投资大计是放眼中国内地。为此,他积极寻找大陆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以便拓展内地业务。

应该看到,从1990年初李嘉诚辅佐中信收购泰富起,香港中资与内地国企纷纷扯超人衫尾,欲借超人之力购壳上市,合组联营公司,利用双方的优势,在香港和内地同时拓展业务。就在这关键时刻,李嘉诚果断地选择了首钢为合作伙伴。

首都钢铁企业总公司,是中国特大型四大钢铁基地之一,职工27万人;经营多元化,包括钢铁、采矿、电子、建筑、航运、金融等18个行业;在国内拥有百多家大中型工厂和70家联营公司;在海外拥有独资、合资企业18家。

当然,李嘉诚选择首钢,还有一个机遇因素。香港有一家“东荣钢铁”上市公司,业务以经销钢铁为主,1990年,光钢筋一项就进口33万吨,占香港同年市场1/3。东荣为李明治的联合集团所控。李明治是香港股市著名的魔术师,不停地将全集团各上市公司的股份倒来倒去,据说买家卖家都是他一人,害得小股东叫苦连天,不知所措。后来,由于李明治涉嫌触犯证券条例,招致证监会等机构的大调查,如证据成立,李明治走为上策,有意将旗下上市公司作壳出售。此时,东荣钢铁与首钢的入港发展方向相吻合,它既可消化首钢的钢铁,还可将部分钢铁销往海外。

在李嘉诚与大陆方面筹划之下,1992年10月23日,首都钢铁、长江实业、怡东财务、东荣钢铁在北京签订有关收购东荣的协议,收购价9.28角/股,涉资2.34亿港元。收购方的股权分配是,首钢51%,长实21%,怡东3%,一共为75%东荣股权。收购停牌前,东荣市价为9.2角/股。

表面上看来,东荣的市价及收购价均低于股票面额,可见东荣当时在股市信誉之低,东荣是一只没有肉的微型空壳。但李嘉诚认为,就这只小壳,并不可限制它的未来主人将其发展成大型中资企业。这次合作,成全了李嘉诚与首钢双方面的心愿,也为李嘉诚大举进入内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