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7852600000104

第104章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儿童时期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好的习惯。

我的女儿在北京月坛中学读书时,第二次赴日民宿归来,写了9000字长的《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一文,发表在2001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她的分析让我刻骨铭心。

她写道:

与日本孩子在一起,最深的印象之一,恐怕就是文明礼貌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可是,目前的情形好似日本才是礼仪之邦,因为日本年轻人在礼仪方面相当规范。在中日青少年交往中,我们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我本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很懂礼貌的人了,没想到在日本,我竟成了一个举止粗鲁,没有章法的人。一次我向扶美子借了东西,因为我和她已经很熟了,没打招呼就把东西还给了她。没想到,几天后,她不仅责怪我不讲礼貌,还讲得挺激动,而我却有些莫名其妙。不过细想一下觉得她也是对的,中国留下的古训“相敬如宾”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又一次在博物馆里看展览,我想更清楚地看展品,不自觉地趴在了玻璃上。这时,扶美子马上提醒我不要违反博物馆的规定。我一脸茫然,问怎么啦?她有些不能容忍地说:“这是常识,你难道不知道吗?”一句话让我站在那里尴尬万分。说真的,我在国内还真的没留意这样的规定。

日本人的礼貌还表现在很多小的事情上。比方说,你请他吃饭,第二次见面时他一定会再次感谢你。再比方说,日本人见面时一般都互赠礼品,就算他事先没有准备,日后也一定会补上,真正做到“礼尚往来”。

一天,我和扶美子外出很晚才回家,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眼前一排很矮的座位上空着,就想也没想地坐了上去。扶美子吓了一跳,赶忙叫我起来,几乎是用责怪的语气说:“这是老弱病残专座,你怎么坐了啊?”“可是现在没人啊。”我不解地问。“那也不能坐啊!”扶美子倔强地说。真没想到,日本公共汽车上的秩序会这么好,要是在中国,别说这种情况,我看就是有老人也不一定会有人让座呢。

日本的高楼大厦比中国还多,所以,人们常常要乘坐各式各样的电梯。我对日本人乘滚梯的方式也感慨颇多。在中国乘滚梯,同一方向常常两人并排,甚至挤得满满的。如果被夹在人群中的人有急事也出不来。可是,日本人乘滚梯全部偏左站,把右边的通道让给急着赶路的人。像这样处处替别人着想、处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做法,差不多已成了许多日本人的习惯,青少年还能例外吗?

女儿的文章使我想起了近年来很多人对中国德育的无序状态的批评,如“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显然,培养一代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对于中华民族优良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儿童时期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好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我们存放于神经系统中的资本。你有了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薪酬也很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有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闯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踌躇满志,胸有成竹。没想到,刚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

老板走了,年轻人闲不住,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没有一个人闲着。

十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这些年轻人捶胸顿足,后悔莫及。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因为他们长这么大,就很少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更谈不上习惯养成。

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但如果大人不及时纠正和教育,他翻惯了,就成了习惯。

作为孩子来说,那是正常的,但是教育就是要让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由不懂道理变得懂道理,遵守社会规范。否则我们的孩子将来就麻烦了,将来他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找不到工作。所以要让孩子懂规矩,不能乱动别人的东西。动别人的东西要说:这个我能看看吗?别人同意了才可以看。未经别人允许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这就是习惯。

我妻子搞国际旅游。她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她跟一个饭店的总经理去开会,她们两个人是好朋友。那个朋友的丈夫坐在台上,是一位大领导。开会的时候,这位大领导就在台上抠鼻子,东抠一下,西抠一下。他夫人在台下就觉得特别丢人,说太难看了,恨不得上去打他一个耳光。

这就叫坏习惯。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

我们要给孩子培养好的家规、家训、家风。古代的人就有很多好习惯,比方说:出必告,返必面。就是说,离开家的时候要跟家人说一说你要去哪里,回来要和家里的人打声招呼。这是好习惯。

说不清楚什么原因,我习惯于屋子里乱一点,尤其是写字台上,各种资料乱堆,各种用具乱放,只腾开中间一块地方放稿纸和墨水,我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写作了。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妻过来三下五除二,把我的桌子归置整齐,我反而写不下去了,总在找那些失踪的东西。等找回失踪的东西,桌子上又乱成原先的模样。由桌子乱延伸到床铺乱,衣服乱,反正我用过的东西都乱。当然,这乱是别人说的,在我眼中一点不乱,什么宝贝在哪里一清二楚。麻烦的是,女儿不知什么时候也搞得屋里乱,比我还乱。早晨起来找不着该穿的衣服或其他用品,也不是很少见的事。

我对女儿不满,却原谅自己。细想一下,还是不乱为好。我反思的结果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这是教育的根本。

于是,我写了《小学生的10个良好习惯》,强调从小教孩子“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耐心听别人讲话”、“按规则做事”等等。我甚至建议父母,每天晚上入睡前,要求孩子把衣物有规律地放在固定位置,并将第二天用的东西备好。

叶圣陶先生说得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想,对于儿童尤其如此。

如何看待习惯对孩子的重要影响?我认为:

习惯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往往决定他很多事情的成败,而所谓素质高低常常就是习惯好坏。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让人一生受害。一定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做起。错过了最佳时期,培养出好习惯的难度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