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商务礼仪简明教程
7855700000032

第32章 中餐礼仪

引例

某集团公司的用餐礼仪规范

某核电集团因有大量技术项目与外国企业合作,来华合作与交流的外商较多,因此,公司经常性地有各种规格的宴请活动。为加强员工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公司对外形象,公司总裁办与公关部联合研究,制定了如下“员工用餐礼仪规范”:

不宜吃得响声大作,“电闪雷鸣”。

不宜乱吐废物,唾液飞溅。

不宜张口剔牙,捅来捅去。

不宜宽衣解带,敞胸露背甚至赤膊上阵。

不宜挑肥拣瘦,挑三拣四。

不宜替人布菜,热情过头。

不宜以酒灌人,出人洋相。

餐饮礼仪是餐桌上一种具有无形约束力的行为规矩,包括对自身的约束和对待他人的礼节。餐饮应酬,谁都无法避免,因此要懂得餐饮礼仪,避免失礼、违礼和无礼。中餐用餐历来有许许多多的讲究,比如,排位礼仪、上菜礼仪、敬菜礼仪、敬酒礼仪、入席礼仪、就座礼仪、摆菜礼仪、夹菜礼仪和餐具使用礼仪等。这些礼仪因地域和文化传统差异,各地会有较大区别,但基本的礼节大体相同。这里仅就其中一些共同性的礼节作扼要介绍。

一、中餐的排位礼仪

无论是正式宴会,还是便宴或家宴,讲究主宾尊幼、依序排位历来是餐饮礼仪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中餐的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排位是地位尊卑有别的一种体现。

中餐排位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

桌次排列中,一般遵循“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的基本规则。即以“门”为基点,桌席纵向排列时,距门越远,桌席越尊贵;桌席排列与门平行时,右边为上桌,左边为下桌。这里的左和右是以面对门的位置来定的。餐桌较多时,桌次尊卑依序排列,餐桌大多形状一致,但有时主宾桌可以略大一些。

位次排列,一般应遵循“主人定位”、“右尊左卑”、“近高远低”、“面门为上”的基本规则。位次排位要注意如下礼仪规则:

主人要坐主桌,并面对正门。其右手边为主宾,其左手边为次主宾。

主人的正对面为主陪,一般情况下,男女主人应对面而坐。

每桌上位次的尊卑以距离主人的远近而定,近者位尊,远者位卑。

桌席较多时,每桌一般都应安排主人的代表,位置一般坐在每桌的主陪座位上,即面向主人,以便与主桌主人的行为呼应。同时须注意通常以靠墙的座位为上座,靠过道的座位为下座。

除主桌外,一般每桌的客人以10人以内为好,最好是双数。

注意某些特殊情况下的礼仪,如遇主宾身份比主人高,则为表特别敬重,可将主宾安排在“主人”位置上,而主人则坐在主宾位置。在高档酒楼宴请时,如果有节目表演或简短仪式等,则以观赏角度最佳的位置为上座。如果主人夫妇宴请客人夫妇,则主宾夫妇可分坐男主人两旁,女主人可坐在男主宾旁也可坐在女主宾旁,以便交流。

总之,除正式宴会比较严格按规则操作外,一般的宴请可以酌情灵活,不必过于拘谨地死套规则。因为现代人的观念相对开放,只要大家觉得不违背相互尊重的原则,方便自由交流、气氛和谐,有些规则适当变通未尝不可。

二、中餐的上菜和摆菜礼仪

1.中餐上菜的礼仪

中餐上菜的礼仪,因各地域的饮食习惯不同,上菜的顺序稍有不同,比如,广东一带,讲究先喝汤后吃饭菜,而其他地方大多是先吃饭菜后喝汤。南方多习惯主菜先上,而北方则大多是主菜后上。上菜的礼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上菜的顺序、上菜的时机、上菜的方位、上菜的同时介绍菜肴等。

上菜的普通顺序是:先冷盘后热炒、先主菜后小炒,先上菜后上点心、主食,最后上水果。如果上菜的顺序混乱或颠倒,则显得该店不够档次和正规,自然宴请客人的礼遇也就降低了。

上菜的时机和速度也必须讲究,宴请客人时,如果是正式宴会,致词等仪式未结束时不宜上菜,凉菜未上齐时不宜上热菜。上菜速度最好不快也不慢,一道一道有节奏地上。一次性很快上齐菜,桌上可能摆不下,有些热菜也可能很快就凉了,影响口感和食欲。如果上得太慢,又可能出现桌上没菜吃的现象。这都是宴请时不应当出现的状况。

上菜时的操作位置一般应遵循“左上右撤”的规则,即从餐桌的主人位置看去,从桌的左边上菜而从餐桌的右边撤盘。而且,上菜和撤盘时,切忌从主人或主宾身边进行,以免影响尊者用餐。桌上如果有小孩或老人,上菜时也要尽量避让小孩和老人,以免发生意外。

上菜时应先报菜名,简单介绍每道菜的特色、寓意和食用方法等,以增添客人用餐时的乐趣和食欲,借此弘扬饮食文化和体现对客人的无比敬重。

2.中餐摆菜的礼仪

摆菜是上菜的延续,桌上的菜按一定的礼仪规则摆放好,也是宴请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中,菜的摆法是一种无声语言,比如,迎客时鱼头朝里鱼尾朝外,意即“请进”,表示欢迎之意;而送客时则鱼头朝外鱼尾朝里,意即“请慢走”,表示欢送之意。现在,这种无声语言的功能已基本消失,但摆菜的礼仪规则却并未废除。摆菜的基本礼仪要求是:尊敬主宾、方便食用、讲究美观和造型、尊卑有序。

新上的菜应先推至主宾面前,优先让主宾品尝,以示尊敬。如果是没有转盘的桌席,主菜最后要留在主宾一方。凡是上来有图案的菜肴,如花鸟、人物图案等,应将图案的正面朝向主宾,以供主宾欣赏和食用。

按我国传统礼仪习惯,有“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背”的礼仪规则。也就是摆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背朝向主宾。因为这些部位不便食用也不是最好食用的部位,比如,鱼腹刺少,肉嫩且味鲜,将鱼腹朝向主宾,则表示尊重。

突出主菜,摆位适中。一般筵席,主菜应摆在正中央,汤菜、拼盘、刺身或炖菜等大型餐具的菜肴也应摆在中心位置,方便大家食用。

随着宴会的进行,上菜逐渐增多,桌上菜肴要注意摆放的造型美观,凌乱不堪或同类菜肴摆放一边都是不合适的。比如,上了三道菜时,条状摆放就不如呈三角形摆放美观,五道菜时摆成梅花状就比较美观。

比较高级的菜式、有特殊风味的菜式,一定要先摆在主宾面前,待上下一道菜时再顺序移放在其他位置。而具有明火的锅仔、热汤四溅的铁板类菜肴则一般不要先摆在主宾面前,以免给主宾带来任何不便和影响。

3.中餐换盘和撤盘的礼仪

进餐过程中,为卫生和方便起见,一般应及时为客人更换餐具。大多数情况下应注意如下规则:

已经脏了的餐具必须尽快更换。

盘内骨渣、外壳较多时必须及时更换。

食用名贵菜肴前原有餐具须更换。

凡装过异味菜肴(如鱼)的餐具必须更换。

凡吃甜食、甜汤之类的食物前,餐具须更换。

一般性宴会,虽不必每道菜都换盘,但至少有三种情况应换盘,即冷盘吃完上热菜前、荤菜上完上点心和主食前、甜品和果盘上来前。换盘时若盘中还有未吃完的食物,应先征求一下客人的意见,是否可以换盘。

撤换餐盘时服务人员应站在客人右侧用右手将餐盘撤回放入托盘中,并注意不能将脏物掉洒在客人身上。

三、中餐餐具使用礼仪

与西餐相比,中餐最大的特点就是所用餐具大不相同,筷子、勺子、盘子、杯子、湿毛巾等用具都与西餐大不一样,其使用礼仪也就自然不同。

1.筷子的使用礼仪

筷子是中餐用餐最重要的用具,在取菜和用餐时,其用筷的礼俗和礼仪规则应侧重注意如下十点:

筷子的拿法约定俗成,这与毛笔的执法类似,拿法不规范,夹菜时的动作就不雅,或者效率很差,有些难夹的菜夹几下都夹不起来,很是尴尬。拿筷时手指应往内收而不是往外翘起。手指外翘容易出现指着别人的动作,很不礼貌,且用力不集中,使用起来就不自如。

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舔筷子。因为,舔筷子是极其幼稚的不雅动作,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别人看了会很倒胃口。

和别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挥舞指挥棒似地摆弄筷子,这样对人很不尊重,非常失礼。

严格遵守筷子的使用功能,筷子是用来夹取食物的,不能用来剔牙、挠痒等,否则,会显得很缺乏修养。

夹菜时筷子上不能残留食物,所以,夹菜前要设法将筷子上残留的食物去除干净,否则,给人感觉很不讲卫生且缺乏教养。

用筷时应讲究礼让,当两人的筷子同时伸向一个盘子时,切忌碰撞和“打架”,这是极不礼貌的“截筷”,这时应礼貌地说声“对不起”或“不好意思,您先请”,以示尊重和礼让。

用筷时应先看准再伸手夹菜,切忌用筷子在碗里“淘宝”。你用过的筷子在碗里“倒海翻江”一番,如同洗筷,别人还怎么吃?所以,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找心仪食物的做法会显得很缺教养,属非常自私的行为。

筷子不用时宜搁在筷架上或盘子上,不宜拿在手上或放在碗口上或桌面上。拿在手上似乎在暗示别人,你已经是急不可耐地等待夹菜,而现在却不知道有什么可夹的,表明桌上的东西不合你的胃口。筷子放在碗口上,俗称“封口筷”,意即主人在下“逐客令”。筷子放在桌面上,则很不卫生,启用时也不方便拿起。所以,筷架是专门用来放筷子的,没有筷架时就应放在盘子上,避免失礼。

用餐时,晚辈、下级、客人抢先动筷是很失礼的行为,为表示对尊者的敬重,菜上来时,应请尊者先动筷,或者主人主动礼貌地示意大家动筷。如果只顾自己抢先,既显得非常自私,又表现出目无尊长、缺乏教养的品行。

筷子要成双使用,用一只筷子插入食品食用的行为是极其不雅的,而且犯忌。筷子插在食物上,这是古时祭祀时上供品的做法,容易引起客人的不快。

由此可见,筷子虽小,但礼节颇多,用餐时如果餐桌上提供了公筷,则要尽量使用公筷,这是现代文明的体现,既卫生,也文明。

礼仪知识小贴士

使用筷子的八大礼俗禁忌

一忌“跛脚筷”,两只筷子长短不一或摆放不齐,这是对客人的不敬。

二忌“封口筷”,用餐时主人将筷子置于碗口中央,暗示我不想大家再吃了,等于在下“逐客令”。

三忌“供筷”,将筷子插入食物或碗中,如同供奉死者的祭祀品,引人不快。

四忌“叮当筷”,即用筷子敲打餐具,意即抗议上菜迟缓或对饭菜不满意,属行为放荡,缺乏涵养的表现。

五忌“指挥筷”,边说话边将筷子当指挥棒,或用筷子指着别人,很是失礼。

六忌“连珠筷”,用筷子连续不断地夹同一食物,会显得很没涵养,如同“饿死鬼”一般,狼吞虎咽。

七忌“粘连筷”,即筷子上粘连着食物去夹菜,显得极不卫生,令人反胃。有的人有给客人敬菜的习惯,敬菜时最好要用公筷,切忌用自己使用的筷子给人敬菜,现代人很讲卫生,这种行为让人很是尴尬。

八忌“杂色筷”,两只筷子颜色不一,不仅是对客人的不敬,且民间视其为不祥之举。

2.其他餐具的使用礼仪

勺子是除筷子之外的又一重要餐具,其作用主要是用来喝汤和舀取食物。但用勺子舀取食物时一般不要太满,以免汤水溢出,一路滴洒。用勺子喝汤时,如果太烫,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更不得用嘴去吹,否则,有失儒雅。用勺子舀取食物,一般不要把勺子塞进嘴里然后又再去公共碗里舀取食物,这样很不卫生,让人反感。不能像小孩一样吮吸、舔食勺子,不仅显得幼稚,且极其不雅。

中餐桌上的餐巾有几种,擦手毛巾、湿纸巾、餐巾等,其用途不一,用法也有讲究。首先要懂得餐巾使用的国际通行规则是“取左不取右”。如果你不懂,就可能拿了邻座的餐巾,使其不知所措。餐巾是保洁和美化的工具,作防止调味汁、汤料等滴落在衣服上,去除嘴上油迹等用,切忌用餐巾擦脸或擦汗。餐巾折成各种花型插在酒杯里,既供人欣赏,也用来区分主宾关系。不同花型、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餐巾用来区分主宾位置,特殊的、显眼的就是主位。餐巾要摊放在腿上,不要塞在腰带里或围在脖子上。正式宴会上要等主人拿起餐巾后客人才可拿起餐巾,反客为主是失礼的行为。千万不要把餐巾当抹布,拿来擦拭餐具,这是对主人或餐厅卫生不信任的表现。席间离座,应将餐巾对折后放在桌上,不要放在椅背上或揉成一团放在座位上。离桌前,先将餐巾对折后放在桌上座位左侧,再起身离席。

茶杯、酒杯、饮料杯一般搁置在用餐者的右手,国际通行的惯例是“固体在左,液体在右”。所以,用餐时要注意别拿反了方向,给邻座造成不便。用餐时一般杯具不要混用,比如拿饮料杯盛酒,在很正式的场合是不合适的。任何时候杯子都不能倒扣在桌上,否则,就是失礼。因为,倒扣杯子要么表达不满,要么就是硬性拒绝,这都是失礼的行为。

牙签是现代流行的餐后用具之一,古代人多用牙线而不用牙签。使用牙签时注意牙签只能用来剔牙,不宜用来取食。剔牙时应用一只手遮住口部,以免龇牙咧嘴,丑态外露。剔出来的东西不要随口乱吐,也不要再次入口,一般应吐在盘子里。剔牙后不要长时间叼着牙签,因为这样很是不雅。

四、中餐酒水礼仪

1.中餐喝酒的礼仪常识

我国素有“无酒不成宴”之说。因此,离开了酒,筵席就会大为降格。我国的酒文化也极其丰富多彩,民间的行酒令各具特色,不胜枚举。关于酒水的礼仪也就花样繁多,应格外注重。

酒大致可分为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香槟、白兰地、药酒等几类,种类不同,酒性大不相同,故其功能和饮用的场合也就不同。

酒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助兴,增添喜庆气氛,成为人们沟通的“润滑剂”,使朋友间更融洽,使陌生人之间不拘束,且酒也有祛寒和保健等医药功能;另一方面,酒会麻醉人的神经,使人思维混乱,故醉酒容易失态,醉酒会乱性,酒会伤肝、伤胃,甚至夺人性命。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不同的酒文化,饮酒的习俗、使用的酒具、饮酒的礼仪和方法均不同。饮酒的基本礼仪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客随主便”是饮酒的第一基本礼仪,切忌喧宾夺主。如果主人有各种类型的酒供你挑选,你当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喝的那种酒,否则,不宜声明或暗示非某种酒不喝,以免令主人为难或尴尬。

谦恭是饮酒的第二基本礼仪。斟酒、敬酒、劝酒、拒酒都应讲究礼节,懂得尊卑、长幼、男女有别,要注重谦让和尊重他人。不宜摆出一副“天下无敌”的“酒侠”态势,或目中无人,自斟自饮,或宽衣解带,甚至赤膊上阵,豪饮无度,更要切实避免醉酒失态。作为主人需要适时向客人征求意愿、表达“招待不周”、“便饭薄酒”等客套,而客人也需要对主人的厨艺、盛情等表达赞许和谢意等。

随和是饮酒的第三基本礼仪。当别人敬你酒时或你敬别人酒时,一般不能硬性拒绝或强人所难。这就叫“能喝不喝也不好,能喝多少喝多少”。

尊重习俗,讲究风度是饮酒的第四基本礼仪。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要尽量了解和尊重对方的饮酒习俗。

应付自如,掌控适度是饮酒的第五基本礼仪。有时必须适可而止,而有时需要尽兴,不可一概而论。主人需要让客人吃好、喝好,积极主动地调控席间气氛。而客人则宜积极回应,并懂得“顺势而为”,不宜只顾自己的喜好和“尽兴”而不看主人的脸色和心情。

总之,中餐饮酒的行为规范可以概括为:斟酒要规范、饮酒要适量、劝酒要适度、祝酒要风趣、拒酒要礼貌、敬酒讲尊卑。

(1)斟酒要讲规范。

在没有侍者的情况下,应由主人或主陪首先为宾客斟酒。

斟酒应讲究顺序:位高者先、年长者先、远道而来者先、顺时针逐个斟酒。

斟酒时应站在客人右侧,酒杯应放在桌上,瓶口不宜与酒杯相碰,酒也不宜斟得太满。

客人一般不要亲自斟酒,应由主人或侍者负责斟酒。

当主人为客人斟酒时,接受斟酒者一般应起身或微笑致意,并作扶杯或欲扶杯状,以示感谢或谦恭。

拒绝斟酒时,一般应礼貌地摇手示意,并小声说明缘由,实在无法拒绝时,切不可藏杯或将杯子反扣在桌上,可让斟酒者稍微斟一点,留着不喝即可。

对于拒绝斟酒者,斟酒者不应强人所难,以免尴尬。

一般情况下,尤其在国际交往中,切不可让客人用同一个杯子喝两种酒。

(2)饮酒要求适量。

饮酒适量使气氛和谐,于健康有益,饮酒过量容易破坏气氛,且于健康有害。

常言道:“酒品如人品”,饮酒能体现一个人的格调、品位和文明程度。

一个人的“酒量”弹性是很大的,与许多因素有关,正式场合一般应控制在个人极限酒量的50%以内。

饮酒之前最好先吃些点心、菜肴等,尽量避免空腹喝酒,否则易伤肝、伤胃,且会显著影响饮酒者当时的“酒量”。

喝酒的速度一般不要超过主人,仰起脖子“一口闷”的喝酒姿态极为不雅,容易被人看成嗜酒、馋酒或粗俗之人,尤其是女士,难免被人看成酒鬼或有些另类,且不利于酒精的挥发和消化。

应尽量避免喝混酒,多种酒同时饮用,一般人都不便于控制酒量,容易喝醉。

(3)劝酒要求适度。

中国人讲究“无酒不成席”,劝酒往往是中国酒文化中最著特色的部分。劝酒显示出热情、好客、主动示好等积极的一面,但劝酒必须适度。那种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的非要“一醉方休”的饮酒陋习是粗俗的,尤其是强迫和勉强别人喝酒会令人不快,更是失礼的行为。

对的确不能喝酒的人不宜死缠烂打地劝酒,以免使人为难和尴尬。

对穆斯林教徒是绝对不能劝酒的,因为饮酒有违穆斯林教规。

对于已经喝得面红耳赤的人或已经有些醉意的人不宜劝酒,毕竟把人灌醉是不怀好意的,难免有乘人之危或落井下石的嫌疑。

(4)拒酒要有礼貌。

天生不会喝酒或因身体不适而不宜喝酒的人,应当有礼貌地应对他人的敬酒或劝酒,不宜很生硬地一味拒绝。一般有几种拒酒方式:

一是主动地端起茶水或饮料,表明“以茶代酒”,并礼貌地说明不能喝酒的原因。

二是在说明原因后为不使对方扫兴,可以请人代酒,即请酒量相对较好,且与自身有特殊关系的人代饮(如在婚宴上新郎新娘请伴郎或伴娘代酒)。

三是在实在无法拒绝或不便拒绝的情况下,可以礼貌地端起酒杯做出喝酒的动作,但并不真正地饮酒。一般来说,杯子里的酒是可以不喝的,但空着杯子是不合适的,尤其是端着空杯子与人碰杯是不礼貌的。

(5)祝酒力求风趣。

在比较正式的宴会上,主人和主宾通常要发表简短的祝酒致词,以阐明宴请的事由和表达祝愿和祝福及致谢。

致祝酒词适合在宾主入座后,用餐前开始,也可以在吃过主菜后甜品上桌前进行,一般以不影响来宾用餐为宜。

祝酒词宜短不宜长,且应力求风趣幽默,以活跃席间气氛为好。

宾主致祝酒词时,应该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以示尊重。

(6)敬酒要讲尊卑。

在正式宴席上,敬酒是讲究顺序的,宾客是不能“喧宾夺主”的。首先,主人应向客人和来宾敬酒,以示欢迎、祝福等。主人敬酒后,主宾应向主人回敬一杯,以示谢意和祝愿等。

敬酒时应从座位上站起,且上身挺直,双腿站稳,右手举起酒杯。

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且自身的杯沿要略低于对方的杯沿,以示敬意。

敬酒时应在被敬者开始饮酒后,再将酒杯送至自己嘴边。

一般情况下,男士不应首先向女士提议干杯、晚辈和下级不宜首先提议为长辈或上级干杯,因为必须优先尊重对方的意愿。

在主人向来宾敬酒和主宾回敬过主人之后,来宾之间可以相互敬酒,但应按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等分清先后顺序依次敬酒,且要避免交叉碰杯。

礼仪知识小贴士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

据传,喝酒碰杯的习俗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人崇尚武功,经常开展“角斗”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点酒,以示壮胆和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好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酒中投毒或做手脚,人们便想出一个办法,在竞技开始前双方喝酒时,各自将自己的酒往对方的杯中倾注一点,以示公平。随后,这种礼俗就逐渐发展成为碰杯的礼仪。

2.中国茶道的礼仪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就被当作礼品和贡品,“客来敬茶”已成为我国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按加工制作方法的不同,茶叶大致可分为绿茶、红茶(包括普洱茶)、乌龙茶(包括铁观音)、花茶(包括香片)、袋茶等几大类。一般来说,绿茶性偏凉,更适合在夏天饮用,可以消暑降温。红茶性温热,具有暖胃补气,提神益智的功用,适合在冬天饮用。乌龙茶芳香宜人,健胃提神,可化解油腻,更宜餐后饮用。花茶芳香扑鼻,口感清新,一年四季皆可饮用。袋茶则便宜方便。

根据生活习惯不同,一般而言,南方人爱喝绿茶,北方人爱喝花茶,东南沿海一带的人爱喝乌龙茶,欧美人爱喝红茶,尤其是袋装红茶。

喝茶讲究的人,对泡茶用具往往比较讲究。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泡茶用具和喝茶用具应区分开。

以茶待客时,要注重奉茶礼节,要上热茶,且一般是七八分满,民间有“茶满欺人”之说。

用茶待客时,由谁为来宾奉茶,往往显示出对来宾的重视程度。在单位会客室或办公室接待来客,一般由秘书或接待人员为来客上茶。接待重要来宾时,应由在场的本单位职位最高者亲自奉茶。如果来客较多,应遵循先客后主,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后男,先长辈后晚辈的原则依次上茶。在家里待客,通常由晚辈或女主人奉茶。

主人向客人献茶时,应用双手将茶杯奉至客人面前,并躬身道“请”,客人则应起身,用双手接过茶杯,同时道一声“谢谢”。

以茶待客,一般比较讲究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其寓意为“慢慢喝,慢慢聊”。一般是客人喝了几口就需为其续水,避免出现客人杯中茶叶“见天”。在为客人续水斟茶时,注意不要妨碍到对方。尤其是茶水易烫伤人,所以,一般不要在客人正面续水。

在斟茶过程中,作为客人,应该有所示意,或起身或欠欠身,也可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轻轻敲击桌面,以示谢意。斟茶时客人若视而不见或无动于衷,是极不礼貌的。

无论客人还是主人,饮茶时都应慢慢地小口品尝,切忌大口大口地吞咽茶水,或者喝得咕噜咕噜直响。如此饮茶,会显示饮茶者粗俗的蠢相,且可能影响旁人。和别人正交谈的时候,最好别喝茶。喝茶时如果把茶叶喝进嘴里,千万不要吐出来或用手从嘴里拿出来,而应当悄悄地吃掉或找其他地方吐出来。喝热茶时,不要当着别人的面用嘴去使劲吹茶水,那样做既不雅观,也容易将茶水吹溅到别人身上去。

五、中餐用餐的礼仪禁忌

中餐用餐的礼仪禁忌一般有四大方面:

宗教禁忌。如佛教禁食荤、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印度教禁食牛肉、犹太教禁食无鳞的鱼等。

民族禁忌。如回民不吃猪肉、英国人不吃狗肉、美国人不吃鲤鱼、俄国人不吃海参、日本人不吃皮蛋等。

职业禁忌。如司机、法官、飞行员、教师、公务员等不宜饮酒上岗等。

个人禁忌。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高血压病人不宜饮酒,和尚不宜食荤,小孩不宜食辣等。

所有的饮食禁忌中以宗教禁忌最为严格,用餐时必须注意。尤其是宴请客人时要高度注意礼貌地询问客人有否禁忌,如果有就要切实避免犯忌。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必然失礼。

有些禁忌属于民间特有的“潜规则”,也必须注意。比如,与渔民、海员、司机吃饭时,忌讳把鱼翻身,因为那样暗含“翻船”或“翻车”之意,被视为不吉利。

用餐时一般讲究坐姿端正,动作儒雅,不宜摇头晃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污、汗流满面、汁汤横流、响声大作,以免有伤大雅和影响别人食欲。比如,咀嚼时发出“叭叽叭叽”的响声,或是喝汤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都是不雅的行为。用餐过程中忌玩弄碗筷,敲敲打打或比比划划,也不要举筷不定或狼吞虎咽。

切实注意入席礼仪和就座礼仪,如果桌面上没有席位名卡时,切记抢占最佳位置就座。入席时遵循“左进右出”的规则,即从座位的左边入座而从右边离座。

客人不能“喧宾夺主”,在主人未安排坐席或示意客人入座前,客人不宜抢先入座。在主人没有示意开始用餐时,客人不宜抢先取食。新菜上桌,主人没有示意尊者动筷时,其他人不宜抢先品尝。

用餐过程中,如果需要清嗓子、擦鼻涕、吐痰等,最好去洗手间解决,切忌当众操作,举止不雅。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时不可对着餐桌或别人,应扭转身体,用手遮挡,并说声“对不起”。

用餐时遇有异物或不卫生的情况,切忌大惊失色地告知他人,因为这样既影响大家的食欲,又会使主人难堪。一般应保持镇定或干脆去洗手间解决。

女士用餐前应抹去口红,切忌在杯、碗等餐具上留下唇印。

男士进餐时应尽量避免吸烟,如果要吸,应先征求一下邻座尤其是女士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