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商务礼仪简明教程
7855700000047

第47章 欧洲国家的主要礼俗与特殊禁忌

欧洲现约有46个国家,人口密集,民族众多,经济发达。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瑞典、比利时、挪威、丹麦、波兰、西班牙、荷兰等。这些国家王公贵族云集,生活奢华,文明习俗和宗教独领风骚,其移民和文化传播对大多数中小国家影响深远。

一、英国的主要礼俗与特殊禁忌

1.概况及文化背景

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国土面积24.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0万,仅首都伦敦就有700多万人。英国人由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四部分组成,其中英格兰人占80%。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北爱尔兰地区居民信奉天主教。

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伦敦一直是世界金融中心。英国一直是发达国家,目前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人均GDP达24000美元。

英国目前仍保留着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首相是政府首脑。英国人以传统和保守著称,至今仍保留着封建时期的封爵封侯的做法,亲王、公主、王子、公爵、子爵、勋爵、伯爵等依然存在,人们以获得这种公侯爵位为荣。英国人对外形成了“清高”、“谨慎”、“绅士”的整体形象。

英国王室的权威性和文明的示范性对英国文化传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英国以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而著称,注重礼节和自我修养是英国的传统。他们极其注重衣着,对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十分讲究,追求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好讲派头,强调矜持庄重。任何时候都彬彬有礼,性格内敛,不爱表露自己的情感,遵守规则,处事近乎刻板,时间观念很强。很少从主观角度看待问题,凡事强调和注重客观依据,擅长分析,喜欢将问题描述成规则定律,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办事讲究循序渐进,慢条斯理。经济上比较注重短期利益。

2.主要生活习俗

英国人初次见面一般以握手为礼,通常不像东欧人那样爱行拥抱礼。熟人见面,通常是点头致意或用手指碰一下帽沿即可,不必握手。喜欢别人称呼其世袭头衔或荣誉头衔,极少用“阁下”、“先生”、“夫人”、“小姐”等文明称呼。

英国人非常讲究穿戴,常常“以貌取人”。上流社会喜欢穿燕尾服、戴礼帽、持手杖(也叫文明棍)或雨伞。普通人大多穿三件套西服,打传统式领带。一般不打条纹形领带,因为它容易让人联想到老式学校的制服领带。女士除服饰外,还非常讲究帽子、配饰、小提包及手套的搭配和谐。

英国人的饮食具有“轻食重饮”的特点。食物基本是面包、火腿、牛肉、鱼、土豆、番茄、鸡蛋、牛奶和沙拉。平时最爱吃的是土豆、炸鱼和煮菜,变化很少,也没什么特色。“烤牛肉+约克郡布丁”就是国菜。但对饮料却很讲究,最为普及的是红茶和威士忌。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多数人几乎嗜茶如命。英国人喝酒喜欢在酒吧喝,酒吧在英国街头比比皆是。但英国人不喜欢劝酒。

社交场合,英国人最注重“女士优先”的规则。丈夫通常要携夫人一起参加社交活动。

英国人很注重公私分明,下班后不谈公事,特别讨厌在就餐时谈公事,也不会邀请因公事交往的人来家中做客。人际交往中,英国人不喜欢贵重礼物,而鲜花、威士忌、巧克力、工艺品或音乐会门票等则是送给英国人的上佳礼物。英国人接受礼物时一定会当场打开包装,并稍稍赞赏后礼貌致谢。

英国人还有一些特殊的肢体语言,如用食指将眼皮往下微微一扯,表示自己的事被人识破;用手敲鼻尖,表示保守秘密;耸动肩膀,表示不感兴趣或疑惑不解。

节庆及时间习俗:最重要的是圣诞节和复活节(3月21日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其次是国庆节(女王生日)、4月1日的万愚节(即愚人节)、4月23日的圣乔治(英国的保护神)节,每年的7、8月份为工商界人士的度假期,基本不开展商务活动。

3.特殊礼仪禁忌

英国人忌讳数字“3”、“13”和星期五,视菊花和百合花为“死亡之花”,十分忌讳。

英国人偏爱蓝色、红色和白色,故将其作为英国国旗的主色调,反感墨绿色。

英国人十分喜爱动物,尤其是猫和狗,但他们讨厌大象、孔雀和猫头鹰。

忌讳谈论王室、教会、北爱尔兰独立等问题。应避免说“英格兰人”,而应称为“不列颠人”,因为对方有可能是苏格兰或北爱尔兰人。交谈中忌讳对方将手插入衣袋。

英国人忌吃狗肉和猫肉,也忌讳吃过咸、过辣及带有黏汁的菜肴。

英国人还忌讳跷“二郎腿”、做“V”型手势、当众打喷嚏、在屋里撑伞、从梯子下走过、把食盐碰撒、当众耳语、打碎玻璃等。

二、法国的主要礼俗与特殊禁忌

1.概况及文化背景

法国的全称是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面积55.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100万,其中首都巴黎就有约1100万人。绝大多数法国人信奉天主教,少部分信奉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其奶酪、葡萄酒、时装、香水、美食等享誉世界。法国曾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几个世纪以来,法语一直是国际外交语言,足见其在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二战”期间,法国沦陷于纳粹德国的统治之下,1958年在戴高乐的统领下建立共和国。法国一直是发达的工业国,目前GDP总值位居世界第五,属欧盟最大的农业国和全球最大的旅游国。

法国人天性浪漫,热情豪爽,善于雄辩,幽默风趣,崇尚自由,纪律性较差,不喜欢集体行动,但民族自豪感极强。法国人好开玩笑,高谈阔论,讨厌沉默寡言的人,偏爱音乐和艺术,很珍惜人际交往,很讲究法律规则,喜欢冒险和浪漫经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极强。

2.主要生活习俗

法国人对人习惯称呼其姓而不呼其名,也可姓与名兼称,但熟人、朋友、同事之间则宜直呼其名或爱称。商务或政务交往中多用谦称或敬称,谦称为第一人称复数,类似于“敝人”或“敝公司”;敬称为第二人称复数,类似于“您”,对官员、贵族和有身份者,多称“阁下”;对陌生人则称“先生”、“夫人”、“小姐”,但忌讳称“老先生”、“老夫人”、“老人家”等。

法国人见面多行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法国人行吻面礼时,意在表示亲切和友好,故彼此要在对方的双颊上交替互吻两三下,且要发出亲吻的声响。但并非真的亲在对方脸上,其实只是表演性质,弄出空响声即可。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可脱帽致意或点头致意。

法国人对衣着很讲究,以华丽和精致著称,十分讲究整体搭配。商务活动多穿西装,庆典仪式多穿配以蝴蝶结的燕尾礼服或黑色西装套装。女士则多穿套裙或连衣裙大礼服。法国女人视化妆和美容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法国人很讲究吃喝,其烹调技艺居欧洲之首,法国菜的特色是鲜嫩、用料考究、口味浓郁,注重色和形。法国大餐大多价格昂贵,法式焗蜗牛、扒鹅肝等都是名菜。干鲜奶酪是法国人午餐和晚餐的必备食物,法国人的餐桌上几乎餐餐都有葡萄酒,几乎逢食必饮,但没有劝酒的习俗。法国人的餐桌上,酒水贵于菜肴,讲究不同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餐前喝开胃酒,吃鱼喝白葡萄酒,吃肉喝红葡萄酒,餐后喝白兰地。法国人对鸡尾酒不感兴趣。在宴会上,法国人认为“交谈重于一切”,对蒙着头只顾吃而不交谈的食客,法国人很是鄙视。

法国人酷爱花,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花,应约赴会总要一束鲜花献给主人。应邀做客时,如唱片、书籍、画册、糖果、法国本土产的香槟或白兰地等都是可带的不错的礼品。但初次见面不宜送礼,因为这会令法国人疑惑,且是不善交际的表现。接受礼品若不打开,则法国人认为是无礼和粗俗的表现。

此外,法国人很讲“骑士风度”,尊重和保护妇女是男人的天职和荣幸,做不到这一点,在他们看来,男人就不配称为男人。而且,法国人偏爱“国货”,礼品选择尤需注意,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的最棒,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节庆及时间习俗:7月14日为国庆节(攻克巴士底狱纪念日)、11月1日为万灵节,又名诸圣瞻礼节,每年7月中至9月中为度假期,每年8月全法国几乎都停止营业。

3.特殊礼仪禁忌

因墨绿色是纳粹的军服颜色,法国人很忌讳墨绿色。也讨厌黄色的花卉,认为那是不忠诚的象征。

忌讳数字“13”,不坐13号座位,不喜欢13人一起进餐,不住13号房等。

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利。也忌讳仙鹤图案,认为那是淫妇和蠢汉的象征。忌讳送香水给女士,认为这意味着求爱。

三、俄罗斯的主要礼俗与特殊禁忌

1.概况及文化背景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接大西洋,东西最长约9000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横跨欧亚大陆,国土面积1707.5万平方千米,差不多是中国的两倍,居世界第一位。人口1.42亿,共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人约占83%。主要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俄罗斯盛产石油和天然气、木材,重工业和军工业发达,人均GDP约2000多美元,属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历史上,俄罗斯在15世纪以前,只是一个小国。1547年伊凡四世将其改为沙皇俄国后,开始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其疆域逐步扩大。1721年,彼得一世改为俄罗斯帝国,开始称雄东欧和北亚。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联,随后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称霸世界近半个多世纪,直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国家。辉煌的历史使俄罗斯人均受教育程度极高,据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有高等教育学历,故是世界人均藏书量最高的国家之一。良好的国民素质使俄罗斯具有非常重视个人修养和文明礼仪的习俗,公共场合人们交谈从来都是低声细语,绝不大声喧哗,妨碍他人。在公共场所从来都是自觉排队,依序办事,绝不插队和拥挤。音乐和艺术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俄罗斯人谈吐文雅、礼貌谦恭,非常注重仪表和举止文明。总体上,俄罗斯商人具有典型的“儒商”气质,大多性格开朗、豪放、集体观念和纪律性很强。但俄罗斯人办事效率和效益观念不强,较为拖拉,故有人总结与俄罗斯人打交道的经验是:催他干、哄他干、帮他干、逼他干,即不停地催促、施压和适度地激励和给对方出点子是不错的有效办法。

2.主要生活习俗

在社交场合,初次见面,一般以握手礼最为普遍。熟人之间尤其是久别重逢,通常会热情拥抱,并互吻双颊。在比较隆重的场合,男士见女士,通常会行吻手礼,即男士弯腰亲吻女子的右手背。在迎接贵宾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客人献上“面包和盐”,来宾应欣然笑纳,这是给予宾客的一种极高礼遇。

俄罗斯人的姓名较复杂,由本名、父名、姓氏三节构成,一般情况下,使用前两节称呼即可,只有在极其正规的场合,才需要将三节连在一起称呼。在称呼上,过去惯以“同志”相称,现在也逐渐习惯用“先生”、“夫人”、“小姐”相称。俄罗斯人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故以职务、学衔、军衔相称是最受欢迎的。值得注意的是:俄语里也有“您”这一称呼,多用来称呼女士、长辈、师长、上司和贵宾,如果长者对晚辈以“您”相称,则意味着带有讥讽之意,或是表示自己的不满或愤怒。

俄罗斯人非常讲究衣着和仪表,外出时衣扣要扣得完整,总习惯衣冠楚楚。在民间,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为主。未婚姑娘则多戴帽子而不戴头巾。目前,男士多穿西装,一定要刮干净胡须;女士多穿套裙或连衣裙,且一般要化淡妆。

俄罗斯是最讲究“尊重女性”的,任何场合,都能见到为女士拉门、让座、让道,以及其他女性的关心、爱护和体贴之举,这已经形成了社会风尚和基本公德。且敬老也是俄罗斯的基本传统,“退休仪式”是俄罗斯最独特的敬老文化,不仅隆重,而且会展出退休者的劳动业绩、资料、照片、证书、奖状等。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重和味浓。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黑面包、鱼子酱、酸奶、酸黄瓜是常见的食品,且俄罗斯人吃水果不爱削皮,食品制作相对粗糙。烈性酒、冷饮和冰淇淋是俄罗斯人最爱喝的饮料,且多数人酒量很大,伏特加和中国的二锅头是俄罗斯人最喜欢的白酒。俄罗斯人一般不吃海参、海蜇、木耳、驴肉、墨鱼、无鳞鱼等。菜肴喜欢熟透和酥烂,非常喜欢中餐。

俄罗斯人喜欢送礼,每逢节日、生日、应邀做客等少不了送礼,城市里礼品店很多。鲜花、烈性酒、木套娃娃、画册、艺术品、唱片和工艺品是最适宜的礼品。礼品不一定要高价值,但最好具有纪念意义或特色。

节庆及时间习俗:每年4~6月是俄罗斯人的度假季节,不宜进行商务活动。其重要的节庆包括元旦、1月6日的东正教圣诞节、三八妇女节、5月9日的胜利节、6月12日的独立日、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12月12日的宪法日等。

3.特殊礼仪禁忌

俄罗斯人偏爱单数,尤其是数字“7”,据说源于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了世界,1天休息,这就是一周的来历,故“7”代表成功和好事来临,受上帝宠爱。

俄罗斯人非常崇拜盐,视之为珍宝和祭祀用的供品,认为盐具有祛邪消灾的力量,不慎打翻盐罐或不小心把盐撒在地上是不祥的预兆,为消除凶兆,他们会把撒在地上的盐拾起来撒在自己头上。

与其他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一样,俄罗斯人很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

俄罗斯人酷爱向日葵,称之为“太阳花”,视之为“光明的象征”,故选为国花。俄罗斯人送花的讲究很多,含苞待放的玫瑰宜送给年轻姑娘,康乃馨和菊花宜送给中老年女士,紫罗兰和含羞草宜送给儿童,日常送花一定是单数,只有悼念死者才送偶数的花。且探望病人不宜送白色花,因为苍白是病人最忌讳的。黄色代表着背叛和变节,尤其是黄色的蔷薇花令人沮丧、容易枯萎,送给朋友则象征友谊的完结和凋谢。俄罗斯人也很忌讳黑色,因为黑色是丧葬的代表色。

镜子是俄罗斯人很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十分忌讳。

俄罗斯人认为“左主凶,右主吉”,故忌讳左手接触对方和递送物品。

俄罗斯人很喜爱动物,尤其崇拜马。但十分讨厌兔子和黑猫,认为兔子是怯懦的动物,象征任人宰割,兔子从身边跑过便是不祥的预兆,遇见黑猫也是不幸的象征。

与俄罗斯人交谈,忌讳涉及政治矛盾、前苏联解体、阿富汗战争、大国地位、民族矛盾及经济难题等话题。

四、德国的主要礼俗与特殊禁忌

1.概况及文化背景

德国的全称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200万。一半左右的人信奉基督教,一小半人信奉天主教。德国素有“欧洲心脏”、“经济巨人”、“啤酒之国”和“香肠之国”的别称。德国的经济实力居欧洲之首,位列世界第三,人均GDP约22250美元。

历史上,勇敢的德意志部落在广袤雄伟的森林中骁勇善战,成功击退了罗马帝国的入侵。这一历史形象深深地烙在德国人心中。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德国许多公园和公共场所的装饰大多是雄狮、骏马或肌肉结实的男人,德国人从不会用柔美的女子形象来做宣传,这些实际就是德意志民族性格特征的写照。德国男人踢球和开车时,这种风格都很明显,马路上随处可见疯狂的司机。

德国人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结为五大点:一是极其务实,凡事追求可靠和踏实,大到建筑、汽车、设备、家具,小到日用品,似乎都从“百年大计”着眼,结实无比,从不马虎和敷衍,令人放心。二是纪律严明,法治观念极强。在德国,事无巨细,皆有严密的法规、制度可循,且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三是守时,极重信誉。德语中有一句话叫“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故无论是社交或商务活动,世界上没有比德国人更守时的,迟到几分钟会被德国人视为一种侮辱,商务交往中如果你迟到了,也许就意味着合作的大门已经对你关上了。四是极端自尊,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作为战败国,连遭惩罚,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德国人极其重视民族自尊,他们偏爱国货,对外国舶来品不屑一顾,喜欢与会讲德语的人交往,甚至对美国人占绝对优势的篮球、橄榄球、垒球等运动项目,酷爱体育的德国人也毫无兴趣。因此,过于自负和高傲似乎成了德国人整体的外部形象特征。五是珍惜传统,处事刻板,极重交情。德国人极为珍惜本国的传统文化,处事相对守旧和刻板,一旦交往中某种事情超出了常规需要灵活处理时,德国人可能会不知所措。德国人酷爱集会和结社,家庭观念极强,人际交往讲究感情基础,“先交朋友后谈生意”的原则很适合与德国人交往。

2.主要生活习俗

一般情况下,德国人见面行握手礼,情侣、夫妻或好友见面则行拥抱礼。且与德国人握手宜有力且短促,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年长的德国男士会以吻手礼表示对女性的问候。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对待人际交往的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会令其大为不快。德国人的姓名与美国人的顺序相同,名在前姓在后。一般忌讳直呼其名,应以姓氏相称或叫全称。德国的称呼有尊称和友称之分,对陌生人、长者或一般交往,要用尊称“您”,而对私交好友、关系密切者,则用友称“你”,“先生”、“夫人”或“女士”、“小姐”是可行的大众化称呼。德国人对职衔、学衔、军衔等很看重,称呼时一定不要忘记使用其头衔,“阁下”称呼并不通行。

德国人在社交场合很讲究风度和举止庄重,总体风格是朴素大方和整洁。穿戴整齐,衣着深色和素雅是其特点。时髦、前卫和花哨的服饰,德国人难以接受。他们穿西装多为三件套,且一定要打领带,赴宴或出入影剧院时男士多穿深色礼服。但蓝色的夹克与法兰绒长裤也同样被视为正装。女士多穿深色裙式套装配白衬衫,一般不喜欢服饰太花哨,爱穿长裙,略施粉黛,戴金戒指。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避免被当成“新纳粹分子”,少女多为短发或披肩发,染发或烫发者多为已婚妇女。

与德国人交谈,大都喜欢闲话少说,直奔主题,看不惯拐弯抹角、没话找话等用废话浪费别人时间的人,故一般应言辞简洁,避免拖泥带水。恭维会让德国人感到尴尬,他们既不会恭维别人,也不接受恭维,往往以微笑暗示赞许。他们认为生意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故对商务场合的幽默言辞并不欣赏。

汉堡和自助餐发源于德国,故德国人对其情有独钟。德国人历来以肉食为主,咸猪手、香肠、猪排、牛排、土豆、鸡鸭和禽蛋都是德国人的主要食物,比较注重食物的含热量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口味适中,喜酸甜,不爱油腻和过辣的菜肴。啤酒、咖啡、红茶和矿泉水是主要饮料,啤酒杯通常很大,一般不碰杯,一旦碰杯,则宜一口喝光。据说每年光一个啤酒节就要喝掉100万千克的啤酒。如果啤酒和葡萄酒混喝,德国人一定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否则,他们会觉得有损健康。

受邀到德国人家里做客,那将是莫大的荣幸,因为德国人没有在家里招待商业伙伴的习惯。不带包装的一束鲜花永远是送给德国女主人最好的礼物,但必须是单数。德国人很少送昂贵的礼物,但比较注重礼品的质量和品位,像中国许多看上去很漂亮,但品质较次的商品绝不宜送给德国人当礼品。做工精致、品质优异的手工艺品、烈性威士忌酒是比较适宜的礼品。且礼品包装忌用黑色、白色或咖啡色彩纸捆扎,也不宜用丝带作礼品外包装。

节庆及时间习俗:元旦是德国人最重大的节日。每年9月的第四周到10月的第一周是慕尼黑传统的啤酒节,持续半个月,热闹非凡。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后的狂欢节,持续时间很长,最后一周是高潮(一般在2月中旬)。商人们在7、8、12月期间多度长假,每周五的下午大多在3点就下班,复活节前的40天属斋期,商务交往宜避开。

3.特殊礼仪禁忌

饮食方面,德国人普遍不太爱吃鱼、虾、海味、羊肉和动物内脏。德国人同样对数字“13”和星期五很厌恶。

德国人特别忌讳一切跟纳粹党徽和敬礼动作相似的图案和手势(如招手或举手),也忌讳谈论相关话题。因为,纳粹的历史是德国人心中最沉痛、最耻辱的伤疤。德国人忌吃核桃大概也因为核桃内有近似纳粹图案的缘故。

德国人比较忌讳红色、茶色或深蓝色,也忌讳送马蹄莲、百合花、石楠花,因为它们都属于葬礼和墓地所用之花。

社交场合,德国人对交叉谈话、手插在口袋中的姿势等都极为反感。此外,德语中最重要的词汇通常都放在句尾,所以,德国人养成了注意倾听最后一个单词的习惯,如果你的谈话欲言又止,或是吞吞吐吐,或是没有明显的收尾,德国人会很反感甚至愤怒。

五、意大利的主要礼俗与特殊禁忌

1.概况及文化背景

意大利,其语言词汇的原意为牧马场,其国土多为山地和丘陵,位于欧洲南部,国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800万,八成以上国民是天主教徒。世界天主教教廷中心“圣彼得大教堂”就坐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梵蒂冈城”内。梵蒂冈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它却完全位于意大利罗马境内。教皇既是罗马天主教派的精神领袖,又拥有梵蒂冈城国的行政、司法和立法大权。梵蒂冈城国的正式居民其实只有几百人,仅四条大街、一个圣彼得广场和一座教堂,但其对世界的影响力却不可小视。意大利的沧桑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由此可见一斑。

古罗马最初由埃特鲁里亚人所建,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6世纪。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通过数次大的迦太基战争,罗马人不仅统一了意大利全半岛,而且扩张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因此,意大利民族包括埃特鲁里亚人、高卢人、希腊人和西班牙人。罗马成了“普世都会”,最终成了世界新的信仰中心。这一时期罗马国力鼎盛,在奥古斯都当政时期,罗马由共和国变成了帝国。随后,帝国日益朝着专制和军国主义方向发展,导致了边沿地区的独立和帝国权威的逐步衰落。大约到公元11世纪,罗马城演变成了由教皇、封建贵族和市政机构共同统治的城邦国家。从公元14世纪末开始到18世纪中,罗马教廷重新掌控大权,日渐昌盛,罗马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振兴时期,使罗马恢复了往日的辉煌。后来,拿破仑攻占了罗马,宣布罗马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第二大城市。19世纪初,庇护九世教皇即位,意大利复兴运动开始爆发,罗马成了意大利爱国和反教皇运动的策源地和大本营。1860年,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保护教皇权力的法国军队被赶出罗马,教廷权力范围缩小到拉齐奥地区(即今梵蒂冈区域),1929年签订《拉特兰条约》(即界定梵蒂冈成为独立主权区域的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从君主制逐渐走向共和制国家。几经兴衰之后的意大利,呈现出饱经沧桑,文化积淀极其深厚的显著特点,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那不勒斯等成了西方文化史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和人类艺术博览的明珠。

意大利人性格豪放,感情丰富,待人热忱,彬彬有礼。大都商业道德很好,但时间观念不强,迟到是司空见惯的事。意大利人大都很少提国家,爱提故乡的名字。大多属乐天派,善于交际,上班轻松自在。办事关注细节,感情往往重于规则,所以,一旦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生意就会源源不断。意大利商人讲究按授权行事,从不自作主张,决策过程极其缓慢,因此,临时变更条件等会惹恼对方,耐心和冷静是与意大利人进行商务交往必备的素养。

2.主要生活习俗

意大利人的名字由两节构成,名在前,姓在后。称呼方式一般在姓的前面加上“先生”、“女士”、“小姐”即可,关系密切的亲友之间,可以直呼其名。意大利人非常看重身份,对家族地位、职位等级等非常注重,故如对方有较荣誉的头衔,千万要多加使用。

意大利人见面多行握手礼或招手致意,不过握手时喜欢用另一只手握紧对方手臂。亲朋好友见面,则行拥抱礼和贴面礼。

在日常生活里,意大利人很少穿民族服饰,他们爱戴假发。男士喜欢穿背心,戴鸭舌帽。女士爱穿长裙,偶尔也戴头巾。正式场合,意大利人很讲究衣着打扮。他们认为,质量考究的着装是成功的标志,故男士应穿时尚且做工精致的西装,女士应穿昂贵典雅的套装或时装。在意大利,女士可以穿裤装,但很少穿短裤,因为穿短裤和无袖上衣不能进入教堂。

意大利饮食在口味上接近法式菜肴,注重浓、香、烂,偏爱酸、甜、辣。通心粉、比萨饼、炒米饭通常是当菜来吃。对肉食、蔬菜和水果,禁忌很少,都爱享用。意大利人无论男女,都爱喝酒,一般午餐和晚餐必须喝酒。一般来说,日常一顿饭只有两道菜,但酒却有多种。宴会上,几乎每一道菜要换一种酒。在较重要的宴会上,意大利人有开香槟酒的习俗,开瓶时瓶盖“砰”的一声,弹得越远越吉利,众人纷纷鼓掌庆贺。在席间,意大利人不喜欢谈公事,以便专心享受美味佳肴。

拜访意大利人一般要事先预约。如果应邀到意大利人家中做客,需带上包装好的巧克力、油酥面团、鲜花、书画、工艺品等礼品。意大利人接受礼物习惯当面打开看,并表示喜欢和感谢。

意大利人习惯用手语表达个人意愿。其常用的手势有:大拇指和食指圈成“O”型,其余三指竖起,表示“好”或“一切顺利”;竖起食指来回摆动,表示“不行”或否定;一边伸出手掌,一边撇撇嘴,表示“不清楚”或“无可奉告”;用食指从侧面碰击额头,意思是“你太笨”或“傻瓜”;用食指按在腮帮上转动两下,意思是赞美女士“你真漂亮”;用食指指尖快速地敲打下巴,而后再手指向前推动,意思是反抗或嘲笑。

节庆及时间习俗:意大利的公共假期相对其他欧洲国家是较少的,且周六上午多上班。8月份属暑期,多数公司停止公务,外出度假。宗教节日和每一城市的保护神节日均为法定假日。

3.特殊礼仪禁忌

忌送偶数支鲜花,也忌讳送菊花(包括含有菊花图案)、胸针、手绢、剪刀之类的礼品。他们认为这些物品带有伤心难过之意。

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对数字“3”、“13”和星期五较忌讳。

忌讳称呼“爱人”、“老人家”、“小鬼”等,因为在意大利,爱人代表“情人”,即第三者;“老”带有明显的贬义;小鬼是“小妖怪”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