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向市场化的中国经济
7859200000014

第14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非公有制经济

中国是研究经济学最肥沃的土壤。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有自己的独特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的改革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发达国家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当然对我们有用。但真正能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最终还是中国人自己面对中国的实际所创造出来的理论。只要我们大家勤于耕耘,善于耕耘,在中国这片研究经济学的肥沃土壤上,就一定能够开出美丽的思想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实。这是我的开场白,也是对爱好经济学的青年同志们的一点期望。

理论是要求彻底的。如果理论不彻底,那么沿着它的逻辑思路追溯下去,很可能否定自己。

为什么我们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改革以来,我们提出了这样那样的理论,似乎是为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这些理论都经不起推敲。

为什么我们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一种理论认为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因此需要非公有制助一臂之力。那么沿着这种理论追溯下去,当我们的生产力有了高度发展之后,我们便不需要非公有制经济了。非公有制便可以减之,灭之了。逻辑上必然是这样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养猪理论”,养猪是为了吃肉,先把猪养肥了,然后宰了,吃猪肉。生产力不发达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发展,好比养一头猪,经济发展起来了,猪养肥了,对不起,该动手宰了吃肉。这种理论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当做某个历史阶段的事情。私营企业主不无担心,担心有朝一日要消灭他们,于是有钱了,不发展生产,不追加投资。而是流往国外,弄好几本护照,准备一有风吹草动,便溜之大吉。盖坟墓、盖房子、吃喝嫖赌。你可以教育他,但他有理由,就是要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就是这种理论带来的不良后果。

还有一种理论——“生产力多层次论”。认为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是多层次的,有先进的,有落后的。由于生产力多层次,所以要允许非公有制存在与发展。落后的由个体来经营,稍微先进一点的可以办私营经济,更先进的就办公有制经济。这种理论把生产力的不同层次同不同的所有制机械地相匹配。这是错误的。

首先,生产力是否是多层次的?我说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不能设想所有地区、所有产业、所有部门的生产力的发展都处在同一水平。它是分层次的。有的领域先进,有的领域落后。那么是不是说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就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匹配呢?这种理论对不对呢?在机械唯物论者那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成为一种“脚穿鞋”的关系,37 号正好,36 号夹脚,38 号太大。没有那么机械。认为先进生产力的对应便是公有制经济,落后的生产力对应的便是非公有制经济,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从历史发展长河来看,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力的变革,将导致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但现代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个体小规模经济只能适应落后的生产力的说法失去了意义。我在日本参观了很多小企业、个体企业,厂房只有几平米,但设备先进,产品高、精、尖,销往世界各地。用那种落后的生产力与个体小规模经济相配的理论怎么能解释?美国和欧洲正筹划信息高速公路,这将是生产力的伟大变革,许多工作,许多事情,在家里便可以完成,个体完成,因为网络建立起来的。这怎么解释?

还有一种理论前几年很盛行,后来被当做资产阶级自由化给批了,叫做“资本主义补课论”。因为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中间跳过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因此需要“补课”。1956 年对资改造结束,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阶段。有人认为:“改造得太早了,跳过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现在看来,这个阶段不能跳跃,需补课,应当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以后,这种理论给批了。这种理论认为对资改造不是不对,是太早了,应该补课,补课完成之后,再消灭。其实,这个理论不对,但批得也不对。总之,按照这个理论,生产力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迟早有一天总要被消灭的。

以上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似乎是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寻求根据,但沿着它们的逻辑思路追溯下去,又否定了自己。它们经不起推敲。

我们为什么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

如果说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不清楚,现在应该比较清楚。我在80 年代中期就指出,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谈到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斯大林理论的批判问题。我们的批判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斯大林认为“全民所有制内部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只有两种公有制形式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系。”这个理论是对的,而我们却把它当做错误的给批了。因为商品交换是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的,相互转让商品所有权,因而形成商品货币关系。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所有者是一个,不可能有商品货币关系,不可能有市场。

我们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如果是单一的公有制,所有者为一个主体,统收统支,统购统销,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两种公有制经济之间有商品货币关系。然而无论前苏联还是我们为了实现指令性计划,集体经济也纷纷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以形成统一的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因此,尽管有两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它们之间多少带有商品货币关系,但还是不可能有市场经济。

如果我们不在所有制方面进行大的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将是一句空话。如果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必须有多种所有制,其中包括多种非公有制和各种各样的混合所有制。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天然与市场经济兼容,或者说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与市场经济互为条件。换言之,如果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反之亦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和市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这个发展首先应归功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该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释五花八门,也说不清楚。有人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社会主义”不应是限制性的定语。一般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这等于没解释。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的解释,就是社会公平加市场效率。社会主义是什么?是公平。实行市场经济就意味着高的市场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相结合。如果只有社会公平,而没有效率,那么只能沦为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是公平。没有效率,公平只是一句空话,实现不了。只有效率没有公平更不行,不公平会引起各种社会动荡,市场效率就会降低,以至丧失。

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先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人说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学说,或是政策,是一种运动,是一种社会制度,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从历史上看,社会主义是针对社会不公平提出来的。有人不劳而获,成为暴富者;有人劳而无获,成为赤贫者。人们提出社会主义,就是要为了实现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要在市场效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没有效率,公平实现不了。

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结合,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构想。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在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基础上。在这种所有制结构下,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才得以结合。既有公有制,又有非公有制,这样一种所有制结构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结合的途径。

公有制经济有强点和弱点。非公有制经济有强点、弱点。我们之所以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原因之一就是要强化它们各自的强点,弱化它们各自的弱点,实现强弱互补。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是为了促进市场效率。公有制经济的强点,第一是容易接受政府宏观调控,第二是容易同社会共同利益相协调。因此发展公有制经济可以解决下列问题:(1)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物质条件;(2)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公有制的弱点是:(1)财产约束弱;(2)效率低。非公有制经济的强点是:财产关系十分清楚,能形成硬的预算约束,强的利益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市场完全兼容,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比公有制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非公有制有弱点:(1)从本性上来说,一般不愿意接受政府干预;(2)私营经济同社会共同利益往往难以协调,有时甚至会有损害公众利益的情况;(3)财产占有的分化会导致收入分配上的差异。从本质上讲,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实现社会公平。

所以,在市场经济下,既保留公有制,又保留私有制,让公有制、非公有制强弱互补,形成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结合。

因此,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做到公平和效率的结合。

那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事情?

理论存在误区。

大家知道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文件意义重大,比起以前文件是个很大的进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这个文件有缺陷。它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几个不同:第一所有制不同,第二范围不同。认为企业、土地、矿山、森林、银行、劳动力等不是商品。这个文件认为“商品经济是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当然与认为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水火不相容的观点相比是个历史进步。但同时它又指出“是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最终是要逾越的。这实质上是说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只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问题,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允许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存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也只能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商品经济迟早要送入历史博物馆,非公有制经济当然要与它同命运了。这是一种理论。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指令性计划不是不能实行而是实行得太早了。我们现在发展商品经济,有朝一日商品经济要退出历史舞台,生产力高度发达了,我们就可以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了。指令性计划不是不应该实行,而是实行得太早了,这种理论也是不对的。

仅把发展商品经济看做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事情,这个看法不对。因为现代经济越发展市场经济越发展。我们很难设想在一个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经济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没有市场。我们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全社会成为一个工厂,由中央统一来指挥。这不可能也办不到。指令性计划经济不是实行早了,而是指令性计划经济本身就是一个空想。过去不能实行,实行的结果不好,将来更不能实行。市场经济是长存的,非公有制经济也是长存的。

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是什么?

这里面也有一个不正确的理论,比如“补充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它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是补充,尽管这种补充是有益的。这种理论又根据于另外一种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只有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既然是补充,那就有问题了。你不能喧宾夺主,你不是嫡系,你是庶出。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看法都由此而来。于是由“补充论”又发展到了“比例论”。非公有制经济既然是补充,就必须给它一个发展限度,不能超过了这个限度。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这种理论在国内盛行得很。因为公有制经济比重在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在上升,特别是国有制经济比重越来越小,有的人觉得这是社会主义的危机,所以需要定个比例,在国民经济中给非公有制经济规定一个比例,不允许超过这个比例,如何定比例,保持比例?结果发现按企业的数目、按资金的数目、按产值、按职工人数??哪个指标都不好定。那么就算把比例定下来了,比如30%,超过就不行了,你把比例限制死了,也就把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性限制死了,企业主的积极性限制死了。企业一看快到30%,不能继续再发展了,于是不追加投资了,往国外转移财产了,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这个比例不能定,定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这在理论上是个很难的问题。1985 年我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有一天下午我约布鲁斯教授谈话,我们为这个问题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我们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我进一步发展为“以多种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盆八宝饭”的理论。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而是它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系1994 年4 月15 日于北京大学“′94—经济改革论坛”所作报告的记录稿,原发表于该校学生编的《天任》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