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向市场化的中国经济
7859200000094

第94章 加快中西部发展 保持区域经济平衡

中国自然地理呈现东、中、西渐高态势,而经济走势则相反,呈东、中、西渐低态势,这是客观现实。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是历史上形成的,而改革开放以来,政策有所倾斜,差距拉大。目前看来,这种差距还在加大,地区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从全国的发展来看,如果无中西部市场的开放,无中西部资源的支持,东部的持续发展将难以维持,资金、人才、资源长期向东流动,会造成社会不安定,中西部人民心理不平衡,影响民族团结。因此,在继续发展东部的同时,注意调整区域差距,加快中西部发展,保持区域经济平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曾有梯度发展理论和跳跃发展理论之争。梯度理论从地区比较利益出发,认为经济发展应循东、中、西阶梯式地进行。这不能说没有根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当然要向效益好的方向流动。投入东部效益最好,东部自然会率先发展,而中部的效益又较西部好,中部自然也会接着发展。跳跃理论认为按照梯度理论的逻辑,那么,西部发展将在最后,同东、中部差距会越来越大。而西部也有一些具备较好发展条件的地区,加以培育,就可以形成发展极,然后通过发展极把整个经济带动起来。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的跳跃发展是可能的。

现在看来,梯度理论有其不合理之处,即没有考虑到我国由单方向的向东向南开放发展为全方位开放,比较优势的格局可改变。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了睦邻友好关系,这使得一些边远地区迅速变成了开放的前沿,成为向西北、向北、向西南开放的通道和门户。中部地区地处内地,但交通、通讯设施正在改善,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种开放态势的变化,改变了原有的东、中、西部的比较优势格局。沿海地区纷纷到黑龙江等地开拓与独联体各国的贸易,到云南、广西等地开拓与越南、缅甸等国的贸易,即是明证。因此,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中、西部的局部地区有可能突破东—中—西部的发展顺序而加快发展,提前发展。因此,跳跃理论有其可取之处。梯度理论是只在向东开放条件下有道理,在全面开放下就有问题了。

以上海为龙头发展经济具有全国性意义,通过浦东—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全国的带动方式就能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东部沿海的一些优势在减弱,也会很快出现与韩国类似的“三明治”经济,由于科技力量不强,未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科技开发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企业内迁,而仅靠第三产业又支撑不了持续发展,就只能与内地合作,这样,中西部发展就有了活力。

目前,中、西部发展的问题,一是市场发育不够,首先要解决经济体制问题。二是交通、人才等问题,而最重要的是资金、交通,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人才迎刃而解。三是寻找几个发展极,通过创造宽松环境,加以重点培育,然后以发展极带动全区域经济发展。四是要转变观念,实际上目前西部已有很大变化,要让更多的人去认识这种变化,带动外国投资者去认识,去投资。

我相信中西部迟早要发展起来。发展极培育得好,发展会更快,投资会有很好的回报。一些外商已开始注意中西部,如西门子公司就在西安、成都、昆明有投资。有远见的人一定会关注中西部,早日进入,占据有利位置。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欠发达地区研究中心召开的“外资西进研讨会”上的发言

原载《会议简报》1995 年11 月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