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7862600000154

第154章 芙蓉城成都之谜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的中心,长江支流岷江的上游。自古以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称誉。又得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灌溉,更使成都得天独厚、成为美丽富饶的好地方。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在土筑的城墙上遍种芙蓉,“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故成都又称“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名成都,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故名成都。公元前316年,秦惠王灭了蜀国,设立蜀郡,并派张仪等人在成都东南方,用土筑大城、少城,周围12里,称“张仪城”。传说建城时,屡筑不就,后来“有大龟浮于江”,跟着龟爬行路线筑城,就成功了,所以张仪城又叫“龟城”。因土城是仿照秦都咸阳的式样建筑的,故有“仪筑成都,以像咸阳”之说。汉代,成都仍称蜀郡。汉武帝时,改筑大城、少城,各开九门。东汉末三国时期,刘备统一巴蜀,建立蜀汉政权,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晋代初年,设成都国,以后复称蜀郡。隋代初年,城址又向西南面扩大。到了唐代,成都改为成都府。唐末,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又将城市往南扩展,并用砖石筑城,工程浩大,周围25千米,有街坊120条。这是历史上成都城市扩建工程中较大的一次。宋代仍称成都府。元代设立成都路。明代复称成都府。明太祖又筑成都新城,用砖石在城中建筑蜀王宫城。清代仍为成都府。两千多年来,成都的建置屡次变更,城址修筑时有兴废,但成都城址,至今仍在这里。

历史上,成都曾是刘备的蜀汉,李维的成汉,王建的前蜀,孟知祥的后蜀,农民起义军李顺的大蜀,张献忠的大西等建立政权的国都。

成都又是一座富有革命传统的城市。宋、元、明、清农民队伍,多以在成都建立政权为目标,进行英勇斗争。近代史上,曾爆发了著名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导火线。1913年建立了“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以纪念四川人民的英雄业绩,现在此碑在人民公园。

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坐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先后流寓近四年,并在花溪畔营建了一所草堂。杜诗流传至今有1400多首,其中有240余首是在这里写的。

唐代以后,草堂旧址几经变化。从北宋开始,在遗址上正式建立祠宇,后来陆续修葺扩建。其中最重要的两次是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奠定了现在草堂的基础。解放后,在这里建立了杜甫纪念馆。草堂园林幽静,风景秀丽,文物荟萃。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郊,是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为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故名。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6世纪,最初是与汉昭烈庙相邻(刘备死后谥号昭烈)。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故大门门额上写的是“汉昭烈庙”。但是人们还是称它为武侯祠。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重建的。

青羊宫位于通惠门外南面,百花潭北岸,为成都现存的最大最古老的道观。青羊宫初名青羊肆,唐代改名青羊宫,现存建筑是清代重建的。内存两只铜羊,一为清代所铸,另一传为南宋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