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中旬,国内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楼兰稀世彩棺神秘失踪的消息,在历史和考古学界掀起轩然大波。那么,这件至今下落不明的国宝是怎样被考察队发现的?仅仅1天时间,在人迹罕至的大沙漠里它为何会“不翼而飞”?
早在1999年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个名叫“楼兰学会”的民间团体,就以极大的热情想宣传楼兰,并组织了一次考察楼兰的活动。
为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免遭人为破坏,新疆自治区政府曾于1996年5月,专门发布了禁止到楼兰古城探险旅游的禁令,强调楼兰、尼雅等是还没有开放的国家重要文物遗址,一定要严格管理,严格把关,不允许未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者擅自进入。
由于上述“背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不得不严格控制参加人员,并制定了不准破坏、带走文物等考察纪律。经过大量准备工作后,一支由51名研究历史、考古、社会学的专家、学者和部分游客(其中包括一名日本人)组成的考察队,乘坐十几辆越野车,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府所在地库尔勒市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3月26日下午6时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史志办张体先一行4人乘坐的考察队7号车,首先到达著名的营盘遗址古墓群与小佛塔中间地带。考察中,张体先在一条干涸的小河道里,意外发现了一具独木舟棺材。他们将这具奇特的棺木从河道里拉出来后,发现残棺仅剩85厘米长、50厘米宽,棺帮厚约2厘米,估计此棺原长约3到4米,其余部分已断朽在地下。当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极“普通”的残棺,竟是出自汉晋的稀世国宝———楼兰彩棺!
据发现楼兰稀世彩棺的张体先介绍,发现残棺后,他们从现存部分看到,这一独木棺的胡杨木质仍还结实,外部构造精致,表面平整,内凹部分打磨得十分光滑细腻,底部的紫色油漆花纹仍十分明显。残棺上下均有竖道花纹,为方头如意纹及雀彩玄武纹。它是一罕见的沙漠彩棺。对楼兰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张体先,马上意识到此棺的历史价值不同寻常。但考虑到考察队在进入楼兰遗址前就制定了铁的纪律:不准带走任何文物。所以,考察队决定到宿营地请示领导后再作决定,于是就把彩棺放在了原地。据张先生事后回忆,当时共有两辆车,有7个人看到过彩棺。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3月26日晚,张体先等7人回到宿营地后,集体向考察队领导汇报了发现彩棺的经过。据学者们判断,此彩棺极可能是汉晋时期西域36国中一个山国国王的墓葬。况且前两年考古学家在营盘遗址上,还发掘过一些颇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墓,所以考察队领导对此棺十分重视。27日上午10时,考察队一行出发去龙城前,有关领导特意告知张体先,要派一辆车去营盘寻找那具彩棺。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一名炊事员受了伤,等张体先为他包扎好伤口走出宿营地时,才发现寻找彩棺的车已走了。当晚在龙城宿营时,一位参加找彩棺的队员告诉张体先,因为他没亲自去,再加上沙漠里地貌极为相似,结果领导派出的那辆车,在营盘遗址周围转了很多圈,也没找到那具彩棺。
在茫茫沙海中这本是很正常的事,再加上这里是“进去出不来”的沙漠腹地,外人难以进来,所以当时众人想反正彩棺放在那里也不会丢,还不如等考察完周围的几个文物点,返回时再接着寻找。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具楼兰稀世彩棺会出什么意外。然而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29日,当考察队考察完预定地点返回到那条干涸的河道边时,几个人走到彩棺发现地一看,不由大吃一惊:楼兰稀世彩棺已不翼而飞!
国宝遗失,绝非儿戏。4月3日,考察队再度赴营盘所在遗址寻找彩棺。众人以原彩棺出土处为中心,在周围数十公里内展开梳头式大搜寻,仍一无所获。接着,又经一番艰难寻找后考察队领导终于失望了,他们断定这具彩棺已被人盗走!楼兰稀世彩棺失踪的消息传出后,引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后经数月查寻,彩棺至今仍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