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幽默笑话
7862700000060

第60章 奇思妙联(7)

冯将军直斥汪精卫

冯玉祥将军虽然已统兵数十万,但仍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1927年,他驻兵郑州,特别看不惯国民党高级官员奢侈散漫的恶习。于是,他给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写了一副对联: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横披:官僚旧样

政客们看了,非常不快,在汪精卫面前大肆攻击冯将军,而汪精卫因慑于冯玉祥将军的势力和他在人民中的威望,只好强忍着,自我解嘲地说:“冯君爱民,我等须师之嘛!今后要改!”。

巧改黄埔军校门联

1924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党人帮助下,在广州筹办了黄埔军校。

******、叶剑英、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等同志在军校工作,开设了政治教育课。头几期的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和军事上的骨干力量。校门口的一副对联,基本上反映了该校的面貌: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被迫纷纷离去,军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黄埔军校成了某些人升官发财的“捷径”。此时有人巧妙地将军校大门上的那副对联改为:

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

“请”、“莫”二字一颠倒,准确地反映了军校性质的根本变化,人们看后,无不点头称是。

嘲讽陶希圣之联

大汉奸汪精卫有个亲信,叫陶希圣。汪精卫投降日寇之后,陶希圣曾作为汪精卫的密使往返于汪、蒋之间。陶希圣是个无耻的两面派和政治投机家。1938年他在武汉主编《民意》周刊时,民间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副对联:

见冯言战,见汪言和,见蒋和战皆言;对国骂共,对共骂国,对日国共都骂。

联中,“冯”指冯玉祥,“汪”指汪精卫,“蒋”指******,“国”指国民党,“共”指共产党,“日”指日本。当时,冯是坚决抗日的,汪是亲日的,蒋是在公开场合表示抗日而暗地里则是随时准备与日本议和的。

这副对联,巧妙地刻画了陶希圣这个政治投机分子的丑恶嘴脸。

二三条巷伪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并组织了国民政府,且自任主席。当时,沦陷区的爱国人士作联痛斥这个大汉奸道:

国祚不长,八十多天袁皇帝;

封疆何窄,二三条巷伪政权。

上联以袁世凯窃国称帝为喻,暗示汪精卫卖国投敌必遭同样下场。下联则嘲讽汪精卫的伪政权充其量不过是在敌军卵翼下的******,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他们只能在几个城市据点的一些热闹街巷里勒索收捐税而已,一出市郊便是新四军游击队的天下了。

叠联讽政

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都希望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但是,******却撕毁和平协定,重新挑起了全国范围的内战,把亿万人民再一次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人作了一副叠字对联,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这种倒行逆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户户家家,男男女女,寡寡孤孤,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这是一幅多么真切而难得的国难图啊!

刘师亮两书巧联

刘师亮是民国时期成都的进步文人,他常以对联为武器,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

在国民党统治区,伪政府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弄得人民缺衣少食,怨声载道;而******政权还总是高呼“民国万岁”,高唱“天下太平”。刘师亮激于义愤,挥毫作联:

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

此联巧借谐音双关,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国民党政府不仅常假借名义搜刮民脂民膏,而且徇私枉法,常判“有钱就有理,无钱理不成”的官司。刘师亮不顾个人安危,在某法院门口又题了一联:

有条有理;

无法无天

此联语由两句成语组成,而“条”字的真正含义是“金条”,“法”字的真正含义则是“法币”(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真是一针见血,读者无不称赞。

乔大壮书联

乔大壮是四川华阳县人,他平生愤世嫉俗,好打抱不平。1948年春,许寿裳先生被害于台北。许先生是乔大壮早年在北京的同事,他的惨死激起了乔大壮对******集团的极大愤慨。当******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单方面召开伪“国大”时,他给南京的国民大会拟了一副对联,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愤怒:

费国民血汗已几亿?集天下混蛋于一堂!

联语一泻如注,彻头彻尾地揭露了伪“国大”的实质,人们看后,无不拍手称快。

郭沫若对对免受罚

郭沫若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聪明而又调皮的学生。有一次,学生们趁老师外出钓鱼,偷偷跑到学校后面的一个寺庙里,偷吃老和尚的桃子。和尚为此事找到老师告状,并请追查。

老师非常生气,表示一定要狠狠地教训这些学生。于是拿着戒尺,板着面孔,来到教室里,对学生训斥起来。训完后,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

昨天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巡视了学生一番,缓缓地说:“我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谁能对出它的下联,可以免罚。”这时,郭沫若站起来,问:“老师,如果对得好呢?”

老师眯了下眼睛,略一思索,说:“全免了,一个也不处罚。”

郭沫若一听,高兴地说:“我对下联。”于是在黑板上写出了下联: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一看,惊喜非常,连声叫好,笑容满面地叫郭沫若坐下,郑重宣布:“由于郭鼎堂(郭沫若原名)的下联作得好,偷桃的事,不再追查,处罚全免了!今后不准重犯。”

同学们都轻松地笑了,同时向郭沫若投以钦佩和感谢的目光。

南国参观对妙联

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院址在海南岛儋县,是中国热带作物研究的基地。

1961年3月1日,著名诗人萧三来此参观。那时,“两院”刚从广州搬来不久,师生们艰苦创业,自己动手,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在南国这块美丽的地方,到处是红旗招展、热气腾腾的新局面,师生们写了许多诗歌来歌颂自己的新生活。萧三参观后,兴趣盎然,遂提笔写下了一阕上联: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并在后面写着:“希望后来参观的高明者对下联。”

事有凑巧,3天以后,即3月4日,郭沫若也来此参观。“两院”同志告诉郭老,萧三同志3天前曾来此参观,留下了一阕上联,希望后来参观的高明者对下联。郭老看了萧三的上联,略加思考,欣然命笔:

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

两位老诗人这段对联轶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郭沫若数易匾额词

1962年夏天,在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家乡,建成了黄继光纪念馆。

纪念馆的负责人给郭沫若先生写信,请他撰联题额。郭老很快写出了一副对联:

血肉作干城,烈慨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欣。对联是写出来了,但匾额题什么词呢,郭老却煞费苦心,踌躇不定。

他开头想了几个:“永垂不朽”、“浩气长存”、“气壮山河”等,觉得缺乏新意。接着,改了个“藩翰中朝”,又感到“藩翰”二字过于典雅,也圈去了。后又改为“火中凤凰”、“青年师表”、“人民模范”,又觉空而不切;再又改为“血铸和平”、“国际英雄”,也不满意。就这样,想了20多个,最后才确定用“凯歌百代”作为匾额。这四个字,雅俗共赏,意味深长。现在只要你一进纪念馆的大门,就会在白色照壁上看到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白云山上传佳话

古大存有一首游广州白云山的诗,其中一句是“天风海水白云间”。园林部门的人觉得这句诗颇能表现出白云山的风韵,故于1963年做了两块对联式的木板,挂在羊城八景之一的“白云松涛”的“听涛亭”柱子上,其中一块写上上面那句诗,作为下联,而另一块木板空着,向游客征求上联,却一直求不到理想的联句。

1964年7月24日,郭沫若游览白云山,在双溪别墅休息时,听到这件事,他稍想了一下,说:“上联可用‘旭日朝霞红雨乱’,原下联‘天风海水白云间’的‘间’字改为‘闲’字更好。”接着,就动笔把对联写了下来:旭日朝霞红雨乱;天风海水白云闲。

写完之后,又在对联旁边写道:“羊城八景之一的白云松涛处,有人以‘天风海水白云间’句索对,今易‘间’为‘闲’字,较活而有意趣。因用上旬以配之,深于诗者谅不以为避重就轻也。”

郭老白云山改字对句的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郭沫若病榻属对联

1978年,86岁的郭老已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但他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

有一天,湖南汨罗屈子祠的一位负责人来访,郭老夫人于立群热情地接待了他。当来者听说郭老已卧床未起许多时日,于是就叮嘱于立群要精心护理好郭老,说完便起身要走。这时,郭老夫人追问说:“到底有什么事,怎么不说呢?”这位来人只得说出是想请郭老为屈子祠题联留念。于立群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郭老,郭老当即答应了。他在枕边反复思考,遂将记诵极熟的《离骚》摘句集成一联: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方。该联巧妙地表现了爱国大诗人屈原心灵洁美、关心社稷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精神。但遗憾的是,郭老已不能亲笔书成,只好让其夫人用八分书精写。之后,该联被铭刻在汨罗屈子祠内最大的正厅两边的楹柱上,十分醒目。游人看了此联,无不为之赞叹;知道了它的写作背景,尤其令人肃然起敬。

茅盾戏成名人联

抗日战争初期,山城重庆,冠盖云集,文人荟萃。在文化界知名人士的活动中,茅盾发现:老舍对于凤子(当代作家),颇多称誉,凡其言论行动,辄表同意;胡风则深爱高龙生的画作,他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中品评其作品,而胡考则在一旁为之助兴。

有一天,作家又在聚会,别人都在“高谈阔论”,而茅盾却缄口无言,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与茅盾关系密切的作家老向关切地问道:“您怎么啦?在思考什么?”矛盾笑道:“我在构思一副对联!”一听茅盾要属对,大家都说:“请献出!”只见他高声念道:

老舍老向凤子;胡风胡考龙生。

这副用六位文艺界名人姓名组成的短联,对仗工巧。语言流畅,又很好地表现了他们间的关系,真不愧为罕见的佳联。

华罗庚口占妙联

1953年,中国科学院一考察团出国考察,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赵九章等16人。

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古论今,联句作对。华罗庚看了一下钱三强后,便口占一联:

三强韩赵魏;韩、赵、魏是战国时期的三个强国,而“三强”又恰好是钱三强的名字。大家听了都齐声称妙,但谁也对不出下联来。最后大家还是请华罗庚自己来对。只见他指着身旁的赵九章笑着说:

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在这部书中,记载着中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勾、股)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弦)边长的平方;而“九章”又恰好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巧联对出,大家为之叫绝。

望江楼上望江流

1958年3月,成都会议结束后的次日下午,刘少奇前往望江楼公园游览。他登上崇丽阁顶楼时,凭栏远眺,曾漫声吟咏流传已久而未得对句的咏楼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刘少奇当时非常想知道恰当的下联,但未能如愿。

其实,早在30年代,四川省什邡县的李吉玉就对出了下联。一次,李吉玉在县城北面的珠市坝散步,发现坝内有一口井,井旁有一块清朝嘉庆年间树立的大石碑,上刻“古印月井”四个大字。他触景生情,想起了望江楼上咏楼上联,于是对出了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由于李吉玉默默无闻,在1939年就去世了,所以这一下联就没有广为流传。因而,刘少奇也未能见到,如九泉有知,他将引以为慰。

望梅止渴

在西安城的西北,有一个名园叫蓬湖公园。园虽不大,但山水花树、亭台楼榭,十分优雅。每逢春、夏、秋季,游人络绎不绝。

1944年至1947年间,西安地下党在此开设了一个“奇园茶社”。它名为茶社,实为****的一个秘密交通站,党派梅永和以茶社经理的身份担任站长。

茶社开张那天,地下党组织拟写了一副对联,原文是:奇乎不奇,不奇又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横披是:望梅止渴。对联切情切景,寓有深意。所谓“望梅止渴”,意指凡是由延安或外地来西安的秘密交通员,只要在茶社见到梅永和,就可以看到新华社的广播新闻。

1947年夏,梅永和不幸被捕,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下,他坚贞不屈,保护了党的机密。后来虽经党组织多方营救,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妙奇香”的妙联

广州惠爱路(今中山路)的“妙奇香”茶楼门口,曾悬挂着一条向顾客求对的上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茶楼老板从名利出发,出此奇联怪对,以招徕顾客。

联语挂出后,不少文人雅士确实劳神凝思,但终未得佳句。

一天,一位远方客人到店饮茶,当他看到这条上联时,便推杯凝视不语。老板脸上堆笑,带着讥讽的口吻说:“客官如有意,何不挥毫赐教……”没等他说完,只见客人把茶一饮而尽,说:“老板如有笔墨,何不拿来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