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在江苏和浙江两个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南部,它是长江下游,也是我国东部近海区最大湖泊,同时它也是全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江南水乡泽国。湖区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左右,湖河水网交织,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特点。湖的北面和东面有江南名城无锡和苏州市,西面紧邻江南低山丘陵、南面连接钱塘江三角洲。太湖湖身呈椭圆形,西部岸线弧形平滑,东岸则蜿蜒曲折,有港湾交错的特征。湖区属北亚热带,在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四季宜人,温热湿润。
太湖古称具区、笠泽、五湖、震泽。因湖中有洞庭山,又有洞庭之称。古太湖的范围很大,几乎包括现在的整个太湖平原。后来,随着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太湖面积逐渐缩小,并在三四千年前,分裂成为现在的太湖、淀山湖、阳澄湖等湖群。太湖是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湖泊最大的。
目前,太湖在缩小,太湖之谜仍留有悬念。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面积36500平方公里。太湖地区是个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洼地,大部分可种植水稻,而且产量很高。五代时期的吴越在太湖地区立国,南宋靠太湖地区经济维持偏安的局面,在北方建都的明清王朝所需要的皇粮漕米,几乎全部出自太湖之滨。盛产稻、麦和蚕桑的沿湖平原,是国内重要的粮食和丝绸产地,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湖中盛产鱼虾,鱼的种类大致有鲤、鳜、鲢、青、草、鲫、鲥等八九十种,另外还有与大海联系的刀鲚、鳗鲡和河豚等洄游性鱼类。太湖银鱼有两种,即:大银鱼和短吻银鱼,以短吻银鱼为特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因受太湖调节气候的影响,湖南部的洞庭西山、东山气候很好。冬季比附近地区暖和,能够生长典型亚热带的果树如枇杷、柑桔、杨梅等,果品质量优良,经济收益很大。太湖的名茶碧螺春,在我国众多的绿茶中也属珍品,因此而驰名中外。
据《太湖备考》载,在1300多年前,洞庭东山有碧螺峰,石壁间有数枝野茶。山中人朱正元加以采制,其香异常,就称这种茶为“吓煞人香”。后来,清代康熙皇帝到江南一带巡游,以其名不雅,改名为“碧螺春”。这是传说,碧螺春实以碧螺峰所产的茶叶品质绝佳而得名。
浩瀚如海的太湖,风光美如画。湖中散布着四十八处岛屿,这些岛屿和沿岸的半岛、山峰合在一起,号称七十二峰。它们从浙江西天目山绵延而来,或止于湖畔,或纷纷入湖,形成了山环水抱的形势,组成一幅湖外有湖、山外有山、重峦叠翠、碧波银浪的天然风景画。
“平湖万顷碧,峰影水面浮”。湖中最美丽也最大的岛是洞庭西山,全山面积62.5平方公里,位于湖的南部,和洞庭东山隔水遥对。西山山峦起伏,太湖72峰,西山占其41座。耸峙于岛中央的主峰缥缈峰,又叫做杳眇峰,海拔336米。山中除寺院和避暑建筑外,主要以自然美取胜,最有特色的如秋月、晚烟、积雪、梅雪之类的四时景物。古人说西山是“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确非溢美之辞。岛上透剔玲珑的太湖石,把全岛点缀得很是别致。
洞庭东山的得名由来是因为它在太湖东面。东山的主峰大尖顶是七十二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迹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罗汉像、元代轩辕宫、明代砖刻门楼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楼等。宋塑罗汉像比例适度,容貌各异,造型正确,姿态生动,相传是南宋雕塑名家雷潮夫妇所作,制塑技艺精湛,令人赞赏。轩辕宫面阔三间,进深九檩,雄踞山垣,面临太湖,气势磅礴。
太湖北部的三山岛,由东鸭、西鸭和三峰三小岛联合而成,远望状若神龟,风景优美。主峰高出水面50多米,十分幽静。山上松竹枫花遍地,令人陶醉。远观三山之妙,真难以描绘。随着气候的变化,晴明晦暗,若即若离,似断似连,忽隐忽现,恰似一只大龟嬉游于万顷金涛之间。太湖北岸水复山环,层峦叠嶂,是名胜古迹的集中所。
比较著名的有蠡湖、鼋头渚。鼋头诸是沿岸充山向西伸入湖中的半岛,形如鼋头,故名。登上鼋头,便见太湖岸边巨石卧波,雪涛飞溅,远里一碧千顷,水天相接,气势豪放。“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岸边崖上,镌刻着清代无锡知事廖纶书写的“包孕吴越”和“横云”两组醒目的大字。“包孕吴越”说明了太湖的襟怀广阔,气魄雄伟;“横云”是形容鼋头渚一带石壁如横在天际的一抹云彩,深化了风景的意境。蠡湖又名五里湖,湖西边经犊山门和外太湖相通。300多米长的宝界桥,犹如长龙卧波,将蠡湖拦腰分为两半。蠡湖旷逸不羁,山水之间拥有天然风韵。
蠡园位于湖的北岸之滨,以水饰景,园林幽雅古典,非常精巧。假山亭台、水廊画肪,令人流连忘返。它以自然天成与人工修饰相结合,将北方园林的雄伟与江南园林的雅朴融为一体,独具风格。真称得上是江南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
广阔无边的太湖,俊秀又辽阔,美丽又富饶,物产丰富、众多胜迹,在五大淡水湖中被称之为五湖之冠。现今,锦绣太湖,已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保护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