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谈古喻今
7917800000001

第1章 左传(1)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故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传”,即解释的意思。《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书中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书中表现的主要是儒家思想。例如它反对迷信天道,而重视民众意愿。对统治者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冲突的纪录描写,也是忠于史实,同时又很有文采。尤其是它对当时的谋臣和外交官等人的辞令写得十分委婉,表现出很高的说话艺术,又很善于描写战争,它不是简单在叙述战争的过程,而是分析展示影响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人心等诸多因素,把战事写得深刻、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它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原文

济河焚舟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崤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

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①人之周也,与人之壹②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③,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注释

①举:使用。

②壹:音yī,怀疑。

③蘩:音fán,古书上指白蒿,一种草本植物。

④匪解:不松懈。

译文

文公三年夏,秦穆公攻打晋国,孟明率军渡过黄河后就叫士兵烧掉渡船。他们急攻猛打占取了王宫和郊地。晋人不出来应战,秦军就从茅津渡黄河,在崤山为战中死亡秦军的遗骨封筑大坟,然后返国。从此秦穆公在西戎中争雄称霸,这一切,都是任用了孟明的原因。

君子由此知道,秦穆公身为一国之君,使用人才考虑周全,且用人不疑;孟明身为臣子,忠于国君,努力不懈,并且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子桑作为忠臣,能了解他人,积极为国君推荐孟明这样的好人。《诗经》里说:“在哪儿去采野菜,在沼塘里,在小洲上。在哪里用得上它?在公侯的祭祀上。”秦穆公就是这样不忽视小善之举的人。《诗经》里说:“早晚努力不懈,来事奉国君一人。”孟明就是这样的臣子。《诗经》里说:“把谋略留给子孙,选用贤才辅佐他们得到安全。”子桑就是这样的人。

绝妙佳句

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

原文

蹇叔哭师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①。出绛②,柩有声如牛③。卜偃使大夫拜④,曰:“君命大事⑤将有西师过轶我⑥,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⑦:“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⑧,若潜师以来⑨,国可得也⑩。”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

①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②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③柩(jiù):装有尸体的棺材。

④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⑤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⑥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⑦杞子:秦国大夫。

⑧掌:掌管。管:钥匙。

⑨潜:秘密地。

⑩国:国都。

访:询问,征求意见。蹇叔:秦国老臣。

远主:指郑君。

勤:劳苦。所:处所。无所:一无所得。

悖(bèi)心:违逆之心,反感。

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中(zhōnɡ)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拱:两手合抱。

崤(xiá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

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

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

尔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

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

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的军队就向东出发了。

绝妙佳句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原文

子产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①:“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②,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③。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④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⑤,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⑥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銶⑦,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⑧。’和之至也。”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注释

①子大叔:即游吉,郑国大夫。大,同“太”。

②玩:相习而不经意。

③萑苻:水泽名,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北。

④汔:其。

⑤从:同“纵”。诡随:小恶。欺诈叫诡,善变叫随。

⑥惨:又作“僭”,竟。

⑦銶:急。

⑧遒:聚。

译文

郑国执政大夫子产有病,对子大叔说:“我死之后,你必然执政。只有有道德的人能够以宽大来使百姓服从,那德行次一等的人会采取严厉的政策。火很猛烈,百姓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很柔弱,人们因亲近喜欢而轻视它,所以,很多人死在水里。因此宽柔很难。子产病了几个月就死了。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施行宽柔。结果,郑国强盗很多,他们聚集在萑苻之泽。大叔很懊悔,说:“我早听从先生教诲,就不至于到这一步。”于是调动步兵去攻打水泽的强盗,将他们全部杀死。强盗稍稍有些收敛。孔子说:“好啊!政策宽柔,百姓就轻慢。轻慢,就要用严厉的政策来纠正。但是,太严厉了,百姓就要受到摧残,受到摧残就必须以宽柔的政策来调和。用宽大来调和严厉,又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事因此而调和,《诗经》上说:‘百姓辛劳,可使安康,加惠中原,安抚四方。’这是说实施宽柔。这首诗又说:‘不可轻易放纵小恶;以此约束不良之人,遏制盗贼暴虐,他们从不怕法律严明。’这是说用严厉来纠正。这首诗又说:‘安抚远方,怀柔近处,安定我王室。’这是说用和协的手段来使国家安定。又有一首诗说:‘不急不缓,不刚不柔,施政从容不迫,各种福禄聚头。’这是和谐的最高境界!”等到子产死了,孔子听到这消息,流着眼泪说:“他的仁爱是古代贤明政治的遗风啊!”

绝妙佳句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原文

晏婴论季世

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①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②,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③,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④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瑾相望⑤,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⑥。栾、卻、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⑦,以乐慆忧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亏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肿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注释

①季世:指走向衰退,末世。

②弗加于山:并不比山里的贵。加:比……更。

③蠹:音dù,被虫子蛀。

④燠:音欲,热的意思,本文引申为关切。

⑤道瑾相望: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能看到。

⑥寇雠:音chóu,这里是仇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