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7942500000002

第2章 圆融做人圆满做事,做人的宽度决定做事的广度(1)

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贯穿悠悠数千年中华文明中做人做事的主线就是立身、立德、立言、立行,做事先做人,做人决定做事。一个人欲成就一番事业,必先修炼自己的品行,磨炼自己的心性,培育良好的举止风度和健全丰满的思想人格、深得人心的魅力个性,担当人生的责任和使命,心中常存感恩和善良之念,时时审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方能拥有圆融通畅的人生境界,建立卓尔不群的事业。

惜名如金,立起圆融人生的金品牌

成功者处世,所能达到的理想功效就是“不见其人,单闻其名”,从而有“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效果,如果你拥有如此非凡的人格魅力,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你就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在非洲的某个部落,有这样一个习俗,当一个人触犯了部落的规矩之后,他的名字就会被取消,这个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黑人”。

如果说在上述自然经济的社会中,名字更多体现的是社会道德含义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之下,名字则更多地表现出经济层面的含义。这是因为,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人也已经从自然人变成了经济人。就如同一个企业一样,人的名字本身就是“经济人”这个独立企业的品牌,同样具有无形资产的所有经济学含义,自然也具备货币价值。

古人曾云“惜名如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社会中,名声更是重要的社会资本。

通俗地讲,“克林顿”这个名字就是克林顿这个“企业”的品牌,克林顿通过出版自传、发表演讲、参加商业活动等经济行为来经营自己的时候,同时也在利用和打造“克林顿”这个品牌。他的LOGO就是他那灰白的头发和具有明星气质的红润脸庞。当然,他也可以进行委托生产,比如把“克林顿”这个品牌交给某个萨克斯生产商或者雪茄厂。

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即使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单凭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就可以在银行中拿到300亿美元的贷款。人的名字也是如此,比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女士凭借其名字即可在《哈利·波特》第4集尚未动笔之时就得到预付稿酬1000多万美元。

个人品牌所表示出的经济形式就是名字的经济价值及其社会体现。在这里,一个人的名字就不仅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代号,而是包含了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的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在经济活动甚至在非商业的人际交往中,每做出一个动作、每说出一句话都是在经营着自己。

俗话说,要像鸟儿爱惜自己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名誉。但是,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是鸟儿确实已经有美丽的羽毛,它怕它的羽毛被毁坏、被玷污,而如果一个鸟儿居然没有什么羽毛,那它也就没有什么爱惜的可能。

在目前那些以炒作、说谎、欺骗来博得名声的人,之所以作出许多让人大跌眼镜的荒唐事情来制造虚名,除了虚名的诱惑和回报太大之外,他们实在也没有什么值得爱惜的“羽毛”。

林肯说过:“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欺骗是不能持久的。我们必须知道好名声的积累,与财富的积累一样,同样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正当的手段。

当然,拥有个人产权的人在收获自己名声所带来的利润的时候,也要为经营自己所产生的风险负责。正如现代企业的另一个特征:盈亏自负。这一点,相信在名声浪头起伏跌宕的史玉柱、胡志标等人有更加深入骨髓的切身感受。

无论怎样,名字、名声对我们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时刻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在我们有限的圈子里珍惜自己的声誉,并且逐步扩大知名度。当你的美誉愈传愈广的时候,你自身的价值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升。

做事先做人,功德圆满事业才能圆满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某某人品不佳,令人鄙夷;某某人品高尚,令人佩服。其实,内心深处的观念是:某人如果品德高尚,造福人群,那他将永远被人们所纪念,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相反,如果某人品行恶劣,即使他生前也有一些功绩,甚至有较大的功绩,人们也不会推崇他。个人品德时刻在操纵着我们对他人整体形象的优劣评价。

三国时期,人们最崇拜的人物首推诸葛亮。如果单纯比较事业,诸葛亮是个失败人物。他的克复中原、匡扶汉室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可以说他的事业最终是失败的。但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志趣,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千百年来深深地打动着中国人,至今人们仍然在怀念他。和诸葛亮相比较,曹操的事业无疑要成功得多。而且我们客观地说,曹操统一北方,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功绩,为晋朝的最终一统打下了基础。但中国人历来并不推崇曹操,因其有“篡汉”的野心。虽然他自己说“愿为周公”,但他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并非甘居臣下。果然,他一死,他的儿子就代汉自立。曹家父子的狼子野心,尽人皆知,所以魏晋以后的中国人历来对曹操的评价不高,因其未尽臣道,于个人的品行有愧,不足以成为后世楷模。

再如,我们中国人最崇拜的圣人,文圣即孔子,武圣即关公和岳武穆。孔子一生穷困潦倒,虽然一度担任过鲁国司寇,但终因政见不合,很快就挂冠而去。可以说孔子在政治上并不成功,没有同时代的管仲、子产那样的功绩。但历代的中国人推崇孔子远超于管仲、子产,尊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就是因为孔子一生的行迹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使之能够滋养千秋万代的中国人及普天下之人。虽然他生前没有煊赫的事业成就,但他的品德修养、学问价值、人生哲学足以成为所有人的楷模,称为文圣,恰如其分。

再来看武圣关公。关公虽然武艺高强,战功显赫,但他一生败绩也不少,犹以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为最。但中国人历来不以成败论英雄,换句话说,中国人历来不以一时事业的成败作为评价人的标准,而以其千秋万代的历史影响为准。人们尊敬关公,因为他是“义”字的代表。人们津津乐道的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等关公的故事,正是其义薄云天的表现。

岳飞(谥号武穆)在朱仙镇接到十二道金牌勒令回兵。但他并没有一怒之下率兵回师去“清君侧”,而是接受了朝廷的旨意,回去后即冤死于风波亭。岳飞当时并不是不知道他回去后可能的结局,但他恪尽臣道,谨遵圣旨。这并不是近代人所诟病的“愚忠”,而是为人臣者应尽之道。岳飞永被后人追慕尊崇,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岂是秦桧、宋高宗之流所能仰望!中国人心目中卓越的军事将领,并不是要攻城略地、开疆拓土、杀人无数,而是要讲究“武德”,懂得“止戈为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哲学,而不是简单的一介武夫。中国人尊崇关公、岳武穆为“武圣”,同样是恰如其分的,两人当之无愧。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直至今天,品德仍然操纵着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很多人评价一个人依据的首要标准仍是一个“德”字。我们都很熟悉一句成语:德才兼备。

其实要特别注意:是德才兼备,不是才德兼备。德第一,才第二,千万不可将顺序颠倒。

西方评价人一直强调“能力第一”,认为一个人只要有能力、有业绩,就是好的,是对的。而中国人则执拗地坚守着道德的标准。

虽说受西方观念的影响,现在已有不少人在替曹操翻案,但不可否认,“德”在中国人心目中仍然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它时刻影响并操纵着我们。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切不可忽略品德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它操纵着别人对你整体形象的评价。

赢取好口碑,由内而外修炼全新自我

个人魅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对魅力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的作者,著名形象设计师英格丽·张认为,个人魅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穿衣、外表、长相、发型、化妆的组合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素质,一个外表与内在结合的,在流动中留下的印象。可见个人魅力并不是简单的有漂亮的脸蛋儿、窈窕的身材、迷人的微笑或潇洒的举止,而是包括在自我思想、追求抱负、个人价值和人生观等方面,与社会进行沟通并为之接受的方法等。

在与他人的初次交往中,个人魅力的表现形式往往体现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上。

形象通常分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种。外在形象是相貌、衣着等这样一些外在特征。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职业和地位等社会特征来进行开发、定位,然后展现给别人看的。

出席一个重要会议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配哪种衬衣和领带?还有裤子和鞋子的搭配是否协调?喷洒哪个牌子的香水?你是否对上面的这些生活细节不屑一顾?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应该意识到,内在形象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内在形象是不能仅靠看一眼外表就能让人认识到的,它是一种精神表现。我们来想象一下从未见过面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譬如,一提到天才音乐家,你马上就想到贝多芬,而贝多芬的相貌特征、衣着打扮你并不知道。内在形象就是那些天才的或超群的特征部分会转变成记忆留在别人的脑海中,这些特征是与拥有它们的人紧密联系的,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美国一位高级礼仪顾问威廉·索尔比说:“当你走进一个房间,即使房间里没人认识你,或者只是跟你有一面之缘,他们却可以从你的外表对你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推断: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可信任程度、社会地位、个人品行、成熟度、家庭教养情况、是否是成功人士。”其实,这里既涵盖了外在形象的概念,也包括了对内在形象的判断。

良好的形象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品牌价值,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形象的影响无所不在,对于面试的人,它影响着你是否能面试成功,赢得职位;对于同事,它影响着你们是否合作愉快;对于客户,它影响着你的财路是否畅通。正因为如此,你才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

良好的形象绝不仅仅在于外包装,它是每个人言谈、表情、动作、语音、气质、风度、品位等综合因素的体现,只有平时注重自身知识积累、能力积蓄、修养提高、着装得体、谈吐文雅,才能做到卓尔不群。

你是否以为你所欣赏的男人或者女人的魅力是与生俱来的?你是否正在为自己没有好的形象而闷闷不乐?事实上,那些有魅力的男人或者魅力女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才逐渐完善自己形象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潜在魅力,每个人都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魅力宝库,每个人都可以塑造出光彩照人的形象。

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比如,有的人尽管穿着高级的名牌衣服,但他的内在涵养不高,所以他并不能给人带来美感;而有的人礼仪语言的表达很动听,即使他着装很俭朴,给人的感觉也依然是美好的。因此,我们在学习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勤奋求知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

内在美的衡量,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个人气质、品德情操和生活习惯,它是在长期的陶冶中形成的。如果能够做到活泼但不轻佻,谦虚但不自卑,自信但不自傲,忍让但不软弱,诚实但不愚蠢,就是比较完美地具有内在美了。

人不仅要有天生的外表美,还要具有内在的心灵美。这样,才能产生美的魅力。内在美似无形而实有形,往往从一个人的外部特征中表现出来。人们常说的这个人的气质和品性都很好,说的就是这个人的内在美。内在美表现在生活上,谦和恭敬、柔情似水;社交上,善良、有同情心、体贴他人、帮助弱者;工作上,宽容默契、通情达理、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妒忌他人、损人利己,是内在美的大敌。同时,也直接影响外在美的形象。

风度美是高层次的美。它指的是工作和生活中的言谈、行为、姿态、作风和表情。优雅的风度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它来自言行、姿态。言行、姿态与风度固然密不可分,但它们毕竟是风度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源头。仅仅在风度的外在形式上下工夫,盲目效仿别人的谈吐、举止及表情,只能给人留下浅薄的印象。例如,在言谈上,想学习别人的幽默感,然而由于内涵不够,也未弄清楚何谓幽默,何时、何地、何种对象面前才适宜幽默,在这种不明所以情况下的所谓幽默,会使别人啼笑皆非,甚至闹出误会。也有人说,风度美就是心灵美。这话并不全对。心灵美指人的思想品质高尚,属于内在美;而风度美受内在美制约,但毕竟是通过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神韵,属于外在美。应当承认,有的人心灵十分美好,但他们不都具有良好的风度。这是因为,外在美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它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规律,想用心灵美取代风度美是错误的。

一念善意,使自己的生命绚烂多姿

有位在日本税务署服务的小林先生,为人忠厚、质朴。有一天,他去紫菜店收税,主人不在,大概是到江湾去采紫菜了。他沿着堤岸走到江湾,果然,他瞧见木村一家人在忙着。年老的木村夫妇赤足泡在冬天的海水里,三个念小学的孩子,还有念中学的木村长女儿也都卷起衣袖,不惜裸露两只嫩白的手臂在海水里帮忙采摘紫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