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7942500000041

第41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藏器于身适时而动(1)

在一个机遇无处不在的年代,很多人心中都存有一份美好的梦想,热情洋溢,渴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不凡的业绩,以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光有梦想和热情是不够的,胸无谋略、两手空空无法冲锋陷阵,驰骋事业的疆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闯荡社会、建功立业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历练过硬的技能,储备丰富的知识,博集众家长,术业有专攻,以最锐利的人生武器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舞台。“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最纯朴的生存智慧。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一个人只要用心专精在一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无论做任何行业,都要以做该行业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在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

对于“专精”的巨大能量和功用,我们早有耳闻,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中,或者人们的茶余饭后都不乏相关的话题;不仅如此,甚至也有不少人常常将之挂在嘴边,反复吟唱,成为名副其实的口头禅。《三字经》里便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经典名句和谆谆教诲。其实岂止是“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做之道,说之道,还有诸如此类的其他各门各道都“贵以专”。

许振超曾是青岛的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他凭借苦学、苦练、苦钻,成就了一身绝活儿,在数万人的港口里成了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进而跻身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人物。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是一门“绝活”,偌大的集装箱放在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其实他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方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这是科学的也是合理的。

“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开吊车的司机,无人不知“四稳”的口诀:在舱内起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这四个方面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

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撒出来?许振超开始练习,刻苦练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一抓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来的10吨粮食装入长12.5米,宽2.7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头伸张开有3.4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出了恰当尽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高出车厢80公分,码头工人叫起“龙骨”。起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面要平滑,盖上篷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

环顾我们周围的人,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专精”呢?大多数人都成天只想着早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之士,于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做那个,目标天天变,无法持之以恒,常常半途而废,最后导致既不博也不精,成为十足的“半桶水”。

大凡功成名就的人才,都首先在“专精”处下工夫。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百家诸子,他们都博学多才,但他们首先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专家和代表人物,才成就了他们崇高的历史地位;如果他们博而不专,则不可能有如此的成就,更不可能扬名后世;现实中的许多人,如音乐家、哲学家、文学家、革命家,他们并不博学,但都因“专精”而仍然功得圆满,令人敬佩。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而淳朴的生存智慧。

培养一技之长,至少有一样拿出手

曾经有一家德国的电视台提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

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台的强档栏目中播出。

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机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噙满泪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靠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是抢救儿子,还是扳道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系于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在轰鸣着驶过,孩子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没误工过1秒钟。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

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诉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1秒钟,他却“卧倒”了——这就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踏实的人懂得在自己的工作中至少要有一项技艺是优秀的,也许就是凭借这优秀的一项,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术业有专攻,一生只做一件事

从2000年诞生至今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互联网世界沧海桑田,“网络游戏”、“短信平台”纷纷强势登场,不少人捷足先登,赚得盆满钵满;不少人跟风而动,也摔得头破血流。而李彦宏只在做一件事:搜索。他说不少人曾鼓动他向网络游戏、短信等领域涉足,但李彦宏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眼里,自己的公司,自己的领域还有很深的潜力可以挖掘,自己目前要做的只是将搜索这一个领域不断探索与完善。

专注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身上的一种个性。1987年,李彦宏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大三时,他开始思索自己将来的路。毕业进入机关单位,这并不是李彦宏愿意走的路,于是他决定出国。“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从大三开始,李彦宏心无旁骛,买来托福、GRE等书狂啃一番,过着“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目标是留学美国,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那年,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李彦宏专注的个性在创业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创立百度起,就一直将创业的目标紧紧锁定在中文搜索引擎上。之所以有这个选择,与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情报学专业求学的背景,以及与他后来在美国读的计算机检索专业和为一家报纸做信息搜索的经历有关。专业知识的素养和相关工作的经验,都让李彦宏坚信互联网搜索将是非常有前景的商业模式。

直到百度在美国的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李彦宏在回忆创业的艰难历程时,仍用“专注”一词来解释为何没有放弃中文搜索。“诱惑太多,转型做短信、网络游戏、广告的,都马上盈利了,我们选择了一条长征的路线,而且5年来一直没有变。”

人的发展有时候往往与专业水平无关,而是与你能不能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十分专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关。专业给了你一块敲门砖,但并不能让你永远处于一个确定的方向和成功的状态;而当你认定一个目标并始终为此而付出努力,就有可能很好地、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奋斗方向,保持一种走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专业者才会赢,只有专注者才会专业,这样你就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认识到“专精”的重要性是可贵的,但最主要的是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专精”。在当今相对日益自由,自主抉择广泛的时代,竞争日益残酷和激烈,而人偏偏又有七情和六欲,最要命的是贪欲。在生活中,人们总想处处与他人比个高低,却又不脱离自己的现实主客观条件,盲目攀比,盲目学习,盲目追求,天天忙得像个无头苍蝇,却始终找不到归宿,短暂的人生便在这无比公平的时间前最终望而却步,慨叹人生的苦短和无奈。

要做到“专精”,首先必须意识到并相信自己一定是某方面的“专才”。苏格拉底曾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又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准确地认识自己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步。闻道虽然有先后,但只有准确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发现并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才能做到全力以赴,奔向目标,做到“术业有专攻”。要知道,立志没有所谓过迟,只要真正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坚持不懈,终将有所成就,即便最后仍未做到“专精”,也不致一事无成,空留遗恨。

熟能生巧,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

《庄子·养生主》中一则“庖丁解牛”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屠夫如何把他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庖丁进刀剖解,举手投足之间,劈啪作响,牛的骨肉就哗啦一声分离了,牛的分裂声和刀的割切声形成音乐的节拍,他的一举一动合着节拍,整个过程就像一场韵律优美的舞蹈。梁惠王看了不禁赞叹着:“啊!好极了!技术怎能精巧到这般地步?”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乎技术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满眼只见一条浑牛。3年以后,就未尝看见整头牛了,所见乃是牛骸筋骨的结合处。到了现在,我停止耳目器官的作用,不用眼看只用心神来体会,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用刀劈开筋骨的间隙。那些筋骨盘结的地方对我一点儿妨碍都没有,更不要说那些大骨头了。好的厨子1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砍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所杀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口还像是新磨的一样锋利。因为牛骨节是有间隙的,而刀刃是没有厚度的,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间隙的骨节,当然是游刃恢恢,宽大有余了,所以这把刀用了19年还是像新磨的一样。虽然这样,可是每遇到筋骨交错盘结的地方,我知道不容易下手,就小心谨慎,眼神专注,手脚缓慢,刀子微微一动,牛就哗啦一下子解体了,如同泥土溃散落地一般。”

这就是流芳百世的成语故事“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庖丁专精于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对象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够得心应手,达到完成该工作的完美境界。

陈康肃善于射箭,像他这么高水平的,当代没有第二个人。他也因此感到骄傲自负。

一天,他在自家的花园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汉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一旁,歪着头,很有兴趣地观看着。他看陈康肃发射的箭,十枝中有八九枝射中了靶子,便微微地点着头。

陈康肃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是不是很精到?”

老汉说:“也没有什么别的技术,只不过是熟手罢了!”

陈康肃一听很气愤,大声呵斥道:“你怎么敢贬低我的本领?”

老汉说:“我是从我倒油的技巧中知道这个道理的。”说罢,他拿出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摸出一枚有孔的铜钱放在葫芦嘴上,然后慢慢地用勺子舀出油来往葫芦里倒,只见油像一条细线一样从钱孔中流入葫芦里,而那枚铜钱却没有沾上一点儿油痕。

倒完,老汉直起身子说:我这点技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熟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