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7942500000071

第71章 拿捏分寸掌控火候,把事做得天衣无缝(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聪明人办事,在注意其利益的同时,也不忽视与之相伴的害处。他们往往能兼顾利害得失。在这点上,我们不妨吸取古人的经验和教训。

汉魏时,朝廷对羌中鲜卑人归降的多安置在塞内各州郡。后来鲜卑人势力日益膨胀,经常在关内寻衅闹事,挑起民族矛盾。杀害地方官员,侵扰附近村落,渐渐成为祸害。晋代时,侍御史郭钦给出了正确办理这件事的方案,他请求朝廷乘平吴的余威,把鲜卑人分散到内地或边疆,加强交通要塞,真诚地对待少数民族。朝廷对这个处理方案没有采纳,后来终究出现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

通常只有乘开国的势头才可扬威边疆,错过机会去办就很难有所作为。宋初不能立威于契,终使金、元外族之祸持续不断;明太祖朱元璋向北驱逐金、元,威风行于沙漠戈壁;明成祖朱棣定都燕京,多次征服胡人,并重修万里长城以御之,这样办事可谓深谋远虑。

北宋时,西夏主李继迁骚扰西部边疆,保安军擒获了李母。宋太宗想把她杀掉,犹豫不决,请枢密使寇准商议此事。商议定后,寇准回家路过相府,将结果告诉宰相吕端。吕端问:“这件事准备怎样处理?”寇准告之:“准备斩首,以惩戒凶逆。”吕端说:“如此未必合适。”他于是进见皇帝说:“从前项羽欲烹高祖父太公以示威于高祖,而高祖却说愿分得一杯羹。举大事者是不顾父母的,何况李继迁是个孝之子呢。陛下今天杀其母,明日能抓住李继迁本人吗?如若不然,只能增添其对宋的仇恨。臣以为,应将李母安置于延州,好好服侍,以招来李继迁。他即使不降,也可用此事拴住他的心。”太宗听罢称赞,以此为理。后来继迁母死于延州,继迁死后,其子投诚。

《韩诗外传》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楚庄王欲动员大军攻打晋国,并武断地决定:“此事我已决定了,敢再谏者死!”此时,孙叔敖挺身而出,冒死劝道:“我院里有一榆林,前天,我在林中偶见一只蝉,正欲去饮露水。这时其身后却有一只螳螂,正做捕食之势。然而螳螂也没有发现有一只黄雀早已瞄上了它。同时,树下一孩童却正张着弹弓向黄雀瞄准。而那孩童忽略了脚边的一个大洞。他们都只为眼前的利益所惑而不顾身后的危险呀!现在晋国未衰,而大王欲讨之,情形不也是一样吗?”听了这段话,楚庄王终于收回了成命。

当人被某事某物所惑时,往往会不权衡利弊匆匆行动,从而不免受挫。相反,权衡利弊者,无论办什么事都不会陷入困境。

明智抉择,办事要得失有度

有的人在办事时,无端生出许多烦恼,这都源于成败得失间的矛盾。如果单纯就事论事来讲,得就是得,失就是失,两者泾渭分明,一清二楚,但是从人的生活整体而言,成败得失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同一件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贱,名不齐,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火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宓子贱正担任单父邑宰。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了,不久就能够收割入库,可是战争一来,这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当地一些百姓向宓子贱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人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些人也认为:“是啊,这样把粮食打下来,可以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做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宓子贱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过了一些日子,齐军一来,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

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贱,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宓子贱说:“今天没有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示,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吗?其实单父1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的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为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为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存了这种借敌国入侵能获取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是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难以整治,那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宓子贱自有他的得失观,他之所以在这件事上拒绝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是认为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那一点点粮食,而让民众存有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才是无形的、无限的、长久的损失。利害得失应该如何取舍,宓子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摆正位置,办事要谨防错位

有的人在工作中喜欢自作主张,越权办事,做事不与领导商量,结果造成与领导的紧张,工作中陷入被动局面。这是行走职场的一大忌讳。

赵蕾在一家国有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财务部只有主任、出纳和她三人。主任不管业务,出纳去年才凭关系进来,于是全部门所有的工作几乎都压在了赵蕾身上。出纳只做现金一块的活计,连最基本的报销都不做,但主任从来不说出纳半个“不”字,因为出纳有靠山。在领导的纵容下,出纳工作极其马虎。相反,赵蕾做事努力尽心,可到最后总是费力不讨好。主任有时还会暗示赵蕾,她对工作太认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于把他架空了吗?

赵蕾心底里直呼冤枉。主任连电脑都不懂,动不动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她一个人身上,把她累得几乎趴下。到头来,却埋怨她太过能干,赵蕾感到自己简直里外不是人。

现在,主任和出纳都明显地表现出不喜欢赵蕾,平时两人总是有说有笑、有商有量,单单把赵蕾排除在外,赵蕾为此郁闷不已。

上例中的赵蕾对工作兢兢业业,为什么不被主任肯定?很可能是她平时有些越级的举动,令主任不满。她说,自己很想把财务部工作搞好,可是,在三个人中,就只有她有这个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错了。把部门搞好是主任的事情,作为下属,应当配合上级完成这一目标,而不是干脆代替上级去思考。她在言谈中,对主任颇为鄙视,主任对此怎么会没有察觉呢?看来,赵蕾还是应该先摆正自己的位置。

有的下属可能认为,帮助领导作决定是在替领导分担工作,会得到领导加倍的赞赏。事实却相反,你的这种“大包大揽”的行为并不会赢得领导的好感,因为你的私自决定等于是在与领导的权威进行挑战。职场中的分工是明确的,下属应该尽职尽责地做好分内的事,一些关系到整体利益的大事还是由领导亲自掌权,作为下属的你还是不要随便乱“插手”。

在工作中,工作越位对上下级关系有很大影响。下属的热情过高,表现过于积极,会导致领导偏离“帅位”,大权旁落,无法实施领导的职责。领导往往会把这视为对自己权力的侵犯。如果你是下属,又时不时犯这样的毛病,领导就会视你为“危险角色”,对你保持一定的警戒,甚至设法来“制裁”你。这时,即使你有意同领导配合,也为时已晚。

要搞好和领导的关系,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要越位;否则,所有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与领导共处,主动多做一点,多承担一些分外的事,会赢得更多的信赖和好感,但要喧宾夺主、自作主张,就不受欢迎了。

古时在官场上君臣之间、臣臣之间进行着权力游戏,企图相互制衡。在职场上人性同样不会改变。做事时,要为自己定好位。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应该心中有数。有的人觉得别人的事给他来做才能做好,才能表现一番,便抢别人的路。这样不仅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反而会显示出自己的花花肠子,事事不能专心去做,一事无成。

踢球把球踢到自己的球门里面去,吃饭把饭往鼻子里面送,穿鞋把右脚套到左脚的鞋子里去。做事越位了,就和这些看起来傻乎乎的小事一样可笑。

有一个记者本来是来做采访的,说着说着他突然开始帮采访对象讲话,全然忘却自己的身份,让人哭笑不得。这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沉浸于另外一种状态,以致忘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这就是人们在迷失自己的时候会做出的事:跑道上站错了位子,餐桌上坐错了位子,报告报错了领导……

办事的时候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处于哪种状态和位置,周围的人处于哪种角色。越位做事是不明智之举,往往出力不讨好。越位一方面会使被越位的同事感到愤怒和嫉妒,另一方面很容易使自己做不好本职工作,遭到上司的批评。做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对方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到出力而不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