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7954600000012

第12章 《中国传统孝道的历史考察》序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孝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规范,被认为是百善之先、诸德之本、百行之始、万化之源,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中国人的重视。

孝的含义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由尊祖敬宗、崇拜祖先到善事父母、敬爱双亲;由厚葬久丧、祭祀先人到鼓励多子、延续宗族;由道德规范而与政治、法律、宗教相融通,内涵不断拓展,不断丰厚。孝是人类血亲关系的反映,个体家庭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古代宗法等级关系的反映,带有父系家长制的深刻烙印。孝作为建立在人类血缘关系上的爱,是最真诚、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表现,同时也具有绝对顺从、人格依附,乃至重男轻女、安下顺上等流弊。所以,对孝进行客观的理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朱岚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刻苦勤奋,好学深思,撰写的研究中国传统孝道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参加论文评议和答辩的专家的一致好评。毕业后,她又精益求精,对论文进行了修改加工。如今论文即将正式出版,可喜可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本书的写作颇有特色,这主要体现在思路与内容两个方面:

在思路方面,本书立足于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以孝道理论的历史演进为主线,辅之以孝道对中国社会政治、法律、宗教以及道德等方面的影响,纵横交织,点面结合,凸显了各个历史时期孝道的不同特点,梳理了传统孝道发展演变的思想脉络和历史轨迹。

在内容方面,一是深入追溯、探寻了传统孝道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生态根源。既着力于总体的探究,揭示了孝道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深层根源和内在必然性;又注意紧密联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社会环境,解析了孝道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动因。

二是客观、理性地考察了传统孝道的发展演进过程。全书论述了商周时代孝观念的确立、春秋战国时代儒道墨法诸家的孝道思想、汉代封建孝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途径、魏晋至隋唐五代道教的孝道论证,宋明理学对孝道的哲学论证以及佛教的孝道建构等,使人对传统孝道发展的历史轨迹有一个全面、系统、清晰的认识。

三是拓展了传统孝道的研究领域。本书没有拘泥于儒家学说,而是把对传统孝道的研究置于一个更为深广的背景和视域,纵论古代法律中的孝道、道教的孝道伦理、佛教的孝道观,以及孝与仁、孝与礼、孝与忠等关系,剖析孝道与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展现了孝道在中国古代社会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开掘了现代化境遇中孝道的道德资源意义。

总之,本书对中国传统孝道的产生、形成及演进的历史,做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论述,立论精当,见解独到,论述严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朱岚本人天资聪颖,为人和善,是个很讲孝道的年轻人。她在人大读博期间的言行举止,给我留下了良好印象。论文出版之际,我乐为之序,并想借此机会,祝愿她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

2002年6月18日于中国人民大学

[原载朱岚:《中国传统孝道的历史考察》,台北,兰台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