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7954600000037

第37章 中国哲学范畴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评述

我国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著《中国哲学大纲》,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再版对原书做了三方面的修改,一是文字上的删改,二是体例上的局部调整,三是内容上增加了若干重要的“补录”和“附注”。

《中国哲学大纲》的基本格局是:从中国古代哲学实际出发,将中国哲学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探寻出来,加以分类与综合,然后用中国哲学的固有概念、范畴,叙述每一个问题的思想学说的演变过程,以显示中国哲学的条理系统。所以,此书既是一部中国哲学问题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哲学范畴史。中国哲学史专著,除少量按专题论述之外,绝大多数是按学派,尤其是按人物先后撰写的。在我国,比较系统全面地阐明中国固有哲学范畴的历史,《中国哲学大纲》可以说还是第一部。

哲学是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认识的理解,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网上纽结,哲学范畴是哲学理论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哲学范畴的发展阐述哲学史,就能揭示各个民族哲学发展的阶段性和所达到的理论高度,揭示各自的哲学特点和内在规律,从而也就能够科学地总结人类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更有效地提高人类理论思维水平。《中国哲学大纲》所反映出来的研究我国十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哲学范畴体系的丰硕成果,将直接推动中国哲学范畴史的研究进一步开展。

《中国哲学大纲》对于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有三条是很值得肯定的。

《中国哲学大纲》首先着力于准确地分析中国哲学的范畴的本来意义。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些(不是全部)范畴有其独特的含义,切忌望文生义地加以解释,否则就不能对于思想家的哲学学说有比较正确的了解。作者对我国古代一系列重要哲学范畴做出了比较准确的解释。如对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范畴“气”,作者指出,“气”作为有深刻意义的哲学范畴,是“由一般所谓气体之气而衍出的”,既和常识意义的气有别,也和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即指精神状态的气不同,而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是“一切有形之物之原始材料”,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这样分析和区别气的复杂的意义,就能真正把握作为哲学范畴“气”的实质。又如,《中庸》的最高范畴“诚”,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最难理解其含义的,作者咀嚼原文,发微阐幽,指出“诚”是真实无妄的意思。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然历程之前后一致”,即“天道之诚”;二是“现实与理想之一致”,即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后来孟子讲诚,也包含这两层含义。作者认为以道德范畴来说明自然界,是天人合一的观点,表现了唯心主义思想,但这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客观唯心主义。这样也就正确地揭示了《中庸》和《孟子》的思想实质。

同一个范畴,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常常具有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作者跟踪历史的发展,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深入探索哲学范畴的源流。例如,“道”,在老子究竟指规律还是别的?作者认为:“老子以为道先于天地,其所谓道,即超越事物的虚构观念。所以老子的宇宙论可谓一种客观唯心论。”“庄子,发挥老子的思想,亦主张道是宇宙之究竟本根。”后来,张载、程颐也都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名称,但立说不同,张氏以气言道,程氏则以理言道。张、程的观点又一直影响宋明哲学。《中国哲学大纲》通过对各个哲学范畴先后递进关系的阐述,从而使人们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作者还十分重视中外哲学范畴的同异对比。例如,“本体”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西方比较流行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本体和现象是相对的,现象是现而不实,本体是实而不现。《中国哲学大纲》指出:“这种观念,在中国本来的哲学中,实在没有。中国哲人讲本根与事物的区别,不在于实幻之不同,而在于本末、源流、根支之不同。万有众象同属实在,不惟本根为实而已。以本体为唯一实在的理论,中国哲人实不主持之。”中国古代也有“本体”两字,但和西方哲学的本体含义迥异,如果用西方哲学关于本体的流行观点来解释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本体,就大错而特错了。“如张横渠云:‘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正蒙·太和》)张子本以气为宇宙之本根,又以气之原始状态为太虚,所谓气之本体,等于谓气之本然。王阳明云:‘知是心之本体。’(《传习录》)又云:‘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答周道通》)所谓本体亦即本然、原来之意。”这样对比说明,有助于求得对中外传统哲学差异和发展水平的正确认识。

《中国哲学大纲》原是作者早期的著作,现在看来,难免存在某些缺陷。但是,瑕不掩瑜,作为开拓中国哲学范畴史研究的专著,它的学术价值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原载《人民日报》,1983 0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