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4年和1965年,我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办的《新建设》杂志和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哲学研究》杂志上,先后发表了五篇文章。在与编辑的多次交往过程中,主办单位的学术品位和编辑人员的优良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1980年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问世,立即引起我的关注,激发我的兴致。我将当时研究佛教的成果《论竺道生的佛学思想》投寄给该杂志编辑部,不久便在1980年第4期刊出。自此以后,直到2005年第4期发表的《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前后共发表了七篇论文,约十几万言,内容涉及佛教人物、佛教哲学、佛教伦理、禅宗流派与考辨、儒佛思想比较,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诸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的学术研究轨迹,也记录了我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殊胜文缘,弥足珍贵。
《中国社会科学》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发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新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该杂志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她的两大优长:一是提倡创新。杂志鼓励原创性,要求论文要有新资料、新见解、新观点,坚决排除重复旧说和陈词滥调;二是提倡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要求论文写作力求具有真知灼见,根据可靠,论证周密,文字准确鲜明,风格清新。杂志对作者论文的要求,成为我写作的动力和追求。使我在写作论文时,注意立言、意旨、谋篇、布局、逻辑、修辞,坚持严要求,力求高标准,以达到新境界。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社会科学》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学术品位最高、最具权威性、最富影响力的顶尖刊物,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耀眼的旗帜。《中国社会科学》的影响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有力地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通过刊发对重大问题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引领我国数以千计的哲学社会科学刊物向更高标准和水平不断迈进;培养、扶持作者,推动作者不断攀登学术高峰。
《中国社会科学》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我以为其原因有:科学的刊物定位和办刊宗旨;中国社会科学院强大的整体实力的支撑;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以及拥有充沛的作者群和广大的读者群。我认为,值此《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认真地、深入地总结刊物创办的成功经验,进而推广其成功经验,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在长达30年的漫长岁月里,也积累了我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一些同志学术交往、交流的美好记忆。他们对编辑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对作者的态度又十分亲切温暖。他们或约我去编辑部商谈稿件的修改事宜,或在我的稿件刊出后来寒舍回访,交流学术。对于在学术交流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诸益友给我的真情、友情、恩情,我将铭记在心,永不忘怀。
最后,我还要衷心祝愿而立之年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0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