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7975100000015

第15章 颜渊

颜渊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释义”

颜渊询问仁德。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语行为都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的人都会称你为仁人。实践仁德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做法。”

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事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迟钝,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故事”

不讲仁义的郭猗

汉中宫仆射郭猗跟太弟刘义不和。

一天,郭猗对相国刘粲说:“殿下您是光文帝刘渊的长孙,皇上的嫡子,四海之内莫不把国家的重任寄托于您,您为何偏把天下传给太弟呢?”

郭猗又说:“况且我听说太弟刘义与大将军刘骥密谋,准备发动叛乱,殿下如果不相信我,可以召来大将军从事中郎王皮、卫军司马刘淳,向他们示以恩德,允许他们自首,再向他们询问,就一定了解了。”

刘粲同意。

郭猗私下里对王皮、刘淳说:“谋反的情况,皇上与相国刘粲都知道了,你们参与了吗?”

二人惊骇地说:“没有。”

郭猗说:“这件事已决定了处置办法,我只是可怜你们亲戚朋友都要被灭族罢了!”

说完,郭猗就抽泣流泪不止。二人十分恐惧,连忙磕头哀求。

郭猗说:“我替你们考虑,你们能听从吗?相国如果问你们,你们只说‘有此事’,如果相国斥责你们不事先奏报,你们就说:‘我们的确身负死罪。但我们以前只是害怕说了也不会被相信,还会因为诬陷挑拨的罪名被处死,所以不敢说。’”

王皮、刘淳答应了。

刘粲召他们来询问,两人来的时间不同,但所说的话相同,刘粲就认为刘义是真的要谋反。

四月,刘义被废黜太弟身份,改封北部王。不久刘粲又让人谋杀了他。刘义清秀爽朗,为人宽厚仁爱又有气度,他的死真让人惋惜。

子贡问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释义”

子贡询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军备,百姓信任政府。”

子贡说:“迫不得已要放弃一项,先放弃三者中哪一项?”孔子说:“放弃军务。”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粮食和人民的信任中放弃哪一项?”

孔子说:“放弃粮食。自古以来都免不了死亡,如果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国家就不能保存了。”

“故事”

燕昭王以信招才

燕国是中原诸侯国中最北边的国家。燕昭王继任时,燕国衰弱。他决心使燕国强盛起来。燕昭王深知:要强盛没有各方面的人才是不行的。于是他就亲自到各地去访求贤才,对有专长的人都去登门求教,只要他们愿意,就聘请他们来朝廷做事。

有一位名叫郭隗的人,很有见识。他在子之作乱时,不肯与这个野心家合作,隐居深山。燕昭王听说,亲自到深山里去登门求教。

郭隗见燕王有复兴燕国之志,为人又谦虚宽和,礼贤下士,言辞又诚挚恳切,就说:“大王要使国家强盛起来,就要广招人才。要广招人才,就必须使举国上下都知道大王爱惜人才。这样,天下的贤才就会争着来为大王效力了。”

燕昭王说:“先生所言深合我的心意,可怎样才能使人们相信我是真正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呢?”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古代有个国王,一心想得到一匹千里马。有个人自我推荐说能买到千里马。国王就给他千两黄金,让他去买千里马。这人去了三个月后,一天返回朝廷,却背回一颗马头来。这个人说:“我买死马头是有道理的。大家若知道大王连一匹死的千里马都肯出千金购买,对活的千里马,自然会更重视的。要不了多久,千里马就会到大王这里来了。”果然,不到一年的工夫,国王就得到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就接着说道:“天下的事各不相同,但道理是相通的。大王如果真心实意地访求贤才,不妨从我郭隗开始,要是天下人都知道,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受到大王的器重,那些比我才能更高的人,自然就会来投奔大王了。”

燕昭王为了表示对郭隗的尊敬,燕王单独给郭隗筑起一座高台,在台上给他建筑了华丽的馆舍,还在这高台上放置许多黄金,任从郭隗花用。因此,人们都称这高台为“黄金台”。

这件事很快传遍四方。人们都知道燕昭王是真心实意地敬重人才,礼贤下士,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聚集到燕国来。经过几十年的共同努力,燕国果然强盛起来。

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释义”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故事”

服子慎续注《春秋传》

郑玄是东汉时著名的学者,他想要为《春秋传》作注,还没有完成。

有一次他有事外出,偶然与服子慎相遇,住在同一个旅店里。事先他们两人并不认识。服子慎在旅店外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释《春秋传》的一些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发现他的见解很多与自己有相同之处。

郑玄走近车子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给《春秋传》作注,还没有完成。听您刚才的谈话,多数看法和我相同,现在应该把我已经完成的注释全部送给您。希望你能把它完成。”

这样,服子慎写的《春秋左氏传解谊》也就是《服氏注》一书问世了。

以德报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释义”

有人问:“以恩德报答怨恨,怎样?”

孔子说:“这样怎么报答恩德?应该以正直报答怨恨,以恩德报答恩德。”

“故事”

齐桓公以德报怨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就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伟人。他在与公子纠争位时曾挨过政敌管仲的一箭,差点要了他的性命。应该说齐桓公与管仲之仇不共戴天,可是,当他登上国君之位后,却以政治家的敏锐宽恕了他的仇敌。

桓公意识到,齐国的发展需要管仲这样的人才,他听从师傅鲍叔牙的劝说,以博大的胸襟宽容并重用了管仲。

由于齐桓公以毫无芥蒂的重用回报当年的一箭之仇,深深地感动了管仲。从此,管仲便尽心效力国事,鞠躬尽瘁,最终助齐桓公实现富国强兵,成功进行了“尊王攘夷”,率先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成就了千秋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