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7975100000161

第161章 凡出言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释义”

凡是说过的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骗或花言巧语,怎么可以呢?

“故事”

商鞅变法

战国初年,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

地处西陲的秦国,因经济文化落后,国力衰微,常遭魏国等中原大国的歧视和欺负。这种形势逼得秦国不得不进行改革。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现状。

当时卫国人公孙鞅,也就是商鞅,他欲展才学,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想到秦国试一试。

公孙鞅见到秦孝公,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论,认为秦国要想强盛,唯有变法图新。

秦孝公听后非常高兴,与公孙鞅秉烛达旦畅谈三日。秦孝公变法决心既定,就封公孙鞅为左庶长,统令变法事宜。

公孙鞅的变法措施很快获得秦孝公的肯定,就要正式出台。

公孙鞅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把新法当回事,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叫人在南门立了一根木桩,并贴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他10两金子。”

到了那天,前来观看的人很多。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去,其实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但大家都怕其中有诈。所以大家都议论纷纷,却没人敢走近前去扛这根木头。

看着围观者越来越多,公孙鞅又下令将赏金加到50两。话音刚落,一个红脸汉子推开人群,走到木头跟前说:“我来试试,最多不过是白扛一趟。”

他一哈腰,一使劲,就把木头扛到肩上,大步流星直向北门走去。左庶长公孙鞅连声夸赞这汉子是个好百姓,并当众兑现了赏金。

这件事一下在全城轰动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言而有信,对他下的命令一定要认真执行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