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解读”
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
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
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出兵援助势单力薄和面临危亡的诸侯小国。
“诗句”
周武王在磻溪岸,姜尚钓鱼钩不弯。
尊为太公奉堂前,成就大业军凯旋。
伊尹辅佐商王汤,封为阿衡好荣光。
竭心尽力理国政,雄才伟略定八方。
能在曲阜安宅院,功劳该归周公旦;
不是周公智勇全,哪有鲁国一地盘。
桓公九次结诸候,救济弱国策英名;
周家王室得扶持,春秋一霸大业成。
“故事”
伊尹辅商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地位虽卑,而心忧天下。他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的贴身厨师。
国君发现伊尹的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的官。经过长期观察,伊尹终于发现,有莘氏与夏同姓,均为夏禹之后,血缘联系难以割断,况且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只有汤才是理想人选,决定投奔汤。
当时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
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去他的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伊尹成为右相后,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妹喜交上朋友,通过妹喜了解到夏桀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
为了测试九夷之师对夏桀王的态度,伊尹劝说商汤,决定停止对夏桀王的贡纳。结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伊尹看到九夷之师还听夏桀的指挥,就献计商汤暂时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同时积极准备攻夏。
大约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决定再次停止对夏王的贡纳,夏桀王虽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师不起”,夏王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伊尹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协助商汤立即下令伐夏。夏桀战败南逃,汤在灭掉夏王朝的三个属国后,挥师西进,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区伊洛流域的斟鄩,并进而定都西亳,夏朝灭亡。
斟鄩在洛阳附近的伊洛平原,即今偃师二里头村与四角楼村、圪挡头村之间。西亳在今洛阳市偃师尸乡沟。此战是伊尹教给商汤伐夏战略的胜利,也是伊尹助汤建立商王朝所建立的首功。
商朝建立后,商汤便封伊挚为尹。后来周公说伊尹是代天言事的,他的话就等于天意,所以,可以说伊尹是太上教师。伊尹也以先知先觉自居,把自己的话视为最高教义,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其谁的派头。可见伊尹是全国拥有最高师权的人物。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成汤墓葬之地桐宫,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
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深刻反省,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
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