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致富之路的第十二步)
作者曾与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博士和埃尔默.R.盖茨博士一起进行过一项研究。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得出结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思想震波的广播站和接收站。
每个人的大脑通过大气这种媒介,在一种与收音机和其他无线电通信所采取的相似的基本原理作用下,能够辨别出其他大脑发射出的思想震波。
将上述内容与介绍“想象力”的第六章中描述的创造性想象做一对比,并一并考虑这两部分内容。创造性想象力是大脑的“接收机”,能够接收别人的大脑发散出的想法。它是一个人显意识思维(或叫推理思维)与接收思想刺激的四大渠道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中介。
在受到刺激或者震波“加快”到较高频率时,思维更容易接收那些从外部渠道通过大气到达头脑中的思想震动。这个“加快”过程是通过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来实现的。在情感的作用下,思想震动可以得到加速。
大气只能辨认出频率极高的震动,并将它们从一个人的大脑带给另一个人的大脑。思想是一种能量,以极高的震动频率穿行。受到某种主要情感(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调整或“加速”的思想,会以比原有思想更高的频率震动。
从一个人的大脑传递给另一个人的大脑的正是这种思想,运用的原理即人脑的“广播机理”。
就强度和驱动力大小而言,性激情要排在人的所有情感之首。受到性激情刺激的大脑震动的频率,要比情绪稳定或无情绪时震动的频率快得多。
性转换的结果会导致思想震动频率的提高,其提高幅度之大,足以使创造性想象力很容易接收从大气中得到的思想观点。大脑以较高的频率震动时,不仅能吸引其他大脑释放出的想法和观点,而且也会给自己的思想带来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对于那些将要被潜意识思维辨别并付诸行动的想法至关重要。
因此你会看到,广播原理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它,你可以在自己的想法中掺进感情或情绪,并将它们传递给潜意识思维。
潜意识思维是大脑的“发射站”,思想震动可通过它向外传播。创造性想象力是“接收机”,大脑可通过它从大气中辨别并接收思想震动。
除潜意识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的这些重要因素之外,现在还要考虑自我暗示原则。它是你使“广播”站正常运转的工具。
通过第四章中提出的要求,我们已经明确告知你将欲望转化成金钱对等物的方法。
操作思维“广播”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当你想运用自己的广播站时,只用牢记并运用三条原则,那就是:潜意识思维、创造性想象力和自我暗示。前面已经描述过现实运用这三条原则的刺激源——这一过程始于欲望。
最伟大的力量是“无形”的力量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将整个世界推上了认识无形的、不可见的力量的前沿。在过去的几个年代中,人们过于依赖自己的物理感官,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仅局限于所能看见、触摸、称重和测量的客观物质范围内。
现在,我们进入了最为神奇的时代,这个世界将教我们了解一些与自己有关的无形力量。随着这个时代的终结,我们应当懂得:“他我”要比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本我”更加强大。
有时候,我们对无形的东西谈论得很少(因为我们无法通过五官感知它们),但是千万不应忘记,我们所有人都受到不可见的无形力量的控制。
全人类都无力应对或控制滚滚海浪中蕴含的无形力量,全人类都无法认识重力这种无形的力量(它使这个小小的地球悬在半空中,使我们不会从上面掉下来),更不用说有能力控制这种力量了。所有人对于雷阵雨挟裹的力量只能完全屈从,在电的无形力量面前也只能同样无助和可怜。实际上,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电、电来自哪里或者电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对看不见的无形事物的无知绝不仅仅于此。我们不了解土壤中蕴含的无形力量及智慧,而正是这种力量为我们提供所吃的每一口饭、所穿的每一件衣和兜里揣着的每一分钱。
大脑的神奇故事
最后一点,但绝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无论我们对于文化和教育多么自豪,但对(这是所有无形力量中最伟大的一种)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对于客观大脑以及通过复杂机制将思想力转化成物质对等物的庞大网络也知之甚少。然而,我们如今正在进入一个对人脑这个话题逐渐开悟的新时代。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到对大脑这个惊人事物的研究上来。尽管他们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获得的认识足以知晓:人脑中央总机中将每个脑细胞彼此连接的线路数目,等于员后面再加上1500万个0。
“这个数字太惊人了,”芝加哥大学的C.贾德森.赫里克博士说,“处理数亿光年的天文数字相比之下显得小巫见大巫。我们已经查明,人的大脑皮层中神经细胞的数量为10亿~14亿个,而且我们知道,这些细胞是以很有序的方式排列在一起的。这样的排列方式并非偶然,而是井然有序。最近创造的电生理学方法将动作电流从精确定位的细胞或者或者带有微电极的纤维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放大,记录的潜在差异达百万分之一伏特。”机制如此复杂的网络存在的唯一目的,在于使身体保持正常功能,以实现肉体的成长并保持这种成长,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既然这种系统能为数十亿个脑细胞提供彼此沟通的媒介,那么同一种系统为什么不会为其他无形力量提供沟通的手段呢?
20世纪30年代末,《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社论。社论显示,有一所知名大学和一名研究精神现象的得力人员在实施一项有组织的研究,并通过这项研究得出与本章及下一章的内容大体类似的结论。社论还简要分析了莱因博士和他杜克大学的同事进行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何谓“通”
一个月之前,我们在本版同样的位置引用了莱因教授和他杜克大学的同事得到的部分非凡的研究成果。他们为这项研究进行了10万多次测试,目的在于证实‘通灵’和‘神视’是否存在。《哈珀》杂志在头两篇文章中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小结。在现在刚刚发表的第二篇文章中,作者E.H.怀特试图对已经掌握的(或者说似乎能顺理成章地推断出的)知识进行概括。这些知识讲述的是这些鸳超感官鸳感知模式的真实本质。
鉴于莱因的实验结果,如今有些科学家认为,通灵和神视极有可能真的存在。实验人员要求许多具有超感知能力的人,在不看纸牌也不装备其他传感装置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将一幅特殊纸牌中的每张牌说出来。结果发现,大约有20个人能够正确地说出纸牌内容,其数量之多让实验人员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凭运气或巧合完成这一壮举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但是,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些力量就算真的存在,也仿佛是我们无法感知到的。已知的人体器官感知不到。无论让实验的参与者呆在同一间屋子里,还是让他们彼此相隔数百英里之。,实验结果都如出一辙。在怀特先生看来,这些事实还显示,通过任何物理放射理论来解释通灵和神视都是不现实的。任何已知形式的放射能都与距离成反比,距离越大,能量越弱,而通灵和神视不是这样。不过,像我们的其他精神力量一样,它们的确也会根据实际目标的不同而不同。与人们普遍看法不同的是,当具有超感知能力的人处于睡眠或半睡半醒状态时,这两种能力不会提高,恰恰相反,只有当他处在最清醒、最警觉的状态时,通灵和神视能力才会增强。莱因发现,具有超感知能力的人服用毒品之后,表现总是会有所下降,而兴奋剂的服用则总是使他们的表现有所提高。即便是表现最可靠的实验参与者,如果不在实验中全力以赴,也无法有好的表现。
怀特先生较有把握地得出一个结论,即通灵和神视其实不过是同一种天赋。也就是说,“看到”反扣在桌上的纸牌的能力似乎和‘解读’另一个人心中所思所想的能力完全一样。有好几个理由使我们不由得不相信这一观点。例如,任何人只要有幸具备这两种天赋中的某一种,就能在身上发现另一种。到目前为止,无论在哪个具有上述能力的人身上,这两种能力都同样活跃。屏障、墙壁、距离对所有这两种能力都没有影响。怀特进一步发展这个结论,提出,其他超感知实验、先兆式梦境、对灾难及类似不幸的预感等等,也都应该是同一种能力的一部分,而用他的话说,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纯粹的“预感”。
如果读者觉得没必要接受这些结论,我们不会强迫他们接受其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莱因积累的证据必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莱因宣布人脑对他所称的“超感官”感知模式做出回应需要具备的条件之后,我现在有幸进一步证明他的观点。我和我的同事发现,在我们认为理想的条件下,思维可以受到刺激,使前一章描述的第六感能够以一种实际的方式发挥作用。
我这里所指的条件包括我与两个同事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实验和练习,我们知道怎样刺激思维(通过运用下一章中提出的“隐身顾问”原则)。通过将三个人的思维加以合并的过程,我们在刺激思维时,能找到客户提出的一大堆个人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过程非常简单。我们坐在一张会议桌旁,清晰阐述正在讨论的问题的实质,然后展开讨论。每个人想起什么都可以畅所欲言。这种思维刺激法有一点很奇怪,就是它能使每个与会者都能与超出自身经验的未知知识来源相联系。
如果你理解了介绍“智囊团”的第十章提出的原则,肯定就会发现,此处描述的圆桌讨论法其实就是对“智囊团”原则的实际运用。
这种通过在三个人之间就某个明确主题开展坦诚讨论的思维刺激法,就是对“智囊团”原则进行最简单、最实际的运用的范例。
通过采纳并遵循某个类似的计划,每个学习该原理的人都能拥有“原版序言”中简单介绍的著名的卡内基成功公式。如果这个公式现在对你还毫无意义,那么你就应当把这一页作上记号,等到读完最后一章之后,回头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