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普京八年
7981500000020

第20章 能源强国战略与经济增长

能源工业作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经济走势。研究显示,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与国际石油价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度。

一、油气资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一)油气资源的出口规模及收入

从2000年到2007年上半年,俄罗斯出口原油总量为16.17亿吨,获利4162.11亿美元,出口成品油6.16亿吨,获利1651.8亿美元,出口天然气1.46万亿立方米,获利1880.2亿美元,油气出口总收入高达7694亿美元。从原油出口数字看,2004年俄罗斯原油出口达到最高点,年出口原油2.6亿吨,此后出口量有所下降,价值量不断提高,因此,其原油出口收入暴增。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即使维持目前的出口量,哪怕有所下降,出口收入仍可维持相当高的水平。成品油出口则出现双增长的趋势,出口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势头,随着新建炼油厂的投入使用,成品油出口将持续增长。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增幅不大,这是因为天然气出口完全依赖管道,管道建设周期长,在新管道尚未建成投入使用前,天然气出口不会有明显增长。2005年以后天然气出口的价值量激增,这是天然气价格政策调整的结果。

(二)经济增长与国际油价的关联度分析

毋庸置疑,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与国际油价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国际经济组织和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学界及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均作过估算,基本情况是:世界银行对国际油价与俄罗斯经济增长关联度的评估。世界银行2004年发布的《从转型期经济到发展型经济报告》指出,俄罗斯的GDP增长率与国际油价的弹性比为0.07,即国际油价每增长1个百分点,俄罗斯的GDP增长0.07个百分点。国际油价每桶每增长1美元,俄联邦预算收入将增长0.35个百分点,联邦联合预算收入将增长0.45个百分点。但从2004年起,俄罗斯的GDP增长率与国际油价的关联度下降。俄罗斯国民经济预测研究所的结论是,石油价格增长对GDP的贡献度为1.5个百分点(2003年)。俄罗斯发展中心对建立稳定基金后GDP与石油价格的关联度进行了评估,他们认为,2005~2006年俄罗斯的GDP增速放缓,是由于石油出口收入的1/3以上退出流通,进入了稳定基金。稳定基金对金融形势的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按目前稳定基金征缴标准(27美元/桶),石油价格每超过这一标准10美元,GDP增长率提高0.2~0.3个百分点。如石油价格继续上涨,稳定基金规模将继续增加,但对GDP增长的影响不大。换言之,即使石油价格下降到一定水平(如不低于35美元/桶),对GDP的影响同样是有限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官员认为,2005年以后,能源出口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动力已经下降。2003~2005年,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增长速度年均为10%。从2006年起,油气资源出口增速下降,回落到3%的增长速度。石油出口增幅下降使GDP增幅减少了1.5~3个百分点。如果石油价格继续上涨,石油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仅能提高0.3~0.4个百分点。

二、资源型经济的局限性与政策选择

(一)资源型经济的利弊与风险

资源型经济一般定义为自然资源产出占GDP的10%以上、占出口40%以上的经济。资源型经济有明显优势:资源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出口增长,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出口收入的增长能够带动国内服务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也能够刺激进口,不仅可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也可通过更多地购买投资品,加快非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从而使资源开采和出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源型经济的弱点在于经济增长潜力相对较小,其原因有二:一是自然资源储量有限;二是自然资源开采的技术含量低,劳动生产力增长幅度有限。

资源型经济的主要风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价格风险,资源出口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价格涨落的可预测性差,如国际市场价格骤降,可能引起财政赤字,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二是汇率风险,资源出口创汇大量流入国内,导致本币升值,对制造业产品出口有抑制作用,刺激进口。三是“荷兰病”风险,能源行业对资金和劳动力产生“虹吸效应”,制约非能源类产业的发展。

(二)资源型经济的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

资源储量丰富对一国经济发展来说,既是“恩赐”也是“诅咒”,资源能否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关键在于制度安排与经济政策是否明智合理。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谨慎的财政政策,不宜盲目扩大预算开支。国家财政收支应建立在对资源出口价格保守预测的基础上,如对资源出口价格的预测过高,不利于维持国际收支和财政收支的平衡。

(2)保持浮动汇率,谨慎应对本币升值。一般来讲,更多地用本币进行结算,能够规避或降低资源型经济的美元化(或欧元化)。而对个人、企业或银行来说,用外币借款、存款、定价或结算可能是更合理有利的。但是,对转型经济而言,大量使用外币在汇率波动情况下将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资源型经济应限制或禁止大量使用外币。

(3)建立下一代基金(或称稳定基金)。设立稳定基金是石油输出国规避能源价格风险的通常做法。稳定基金一般应由独立机构管理,以保证其来源与使用透明合理,其用途有三个:第一,在价格变化情况下,保障政府收入,这种机制要保证价格长期波动情况下拥有足够资金。从理论上讲,当价格下降时,国家举借外债也是一种保障机制。但在实践上,当价格下降时,资源型经济的风险是其资产相对于国际信贷是受到限制的。因此,设立稳定基金是一种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手段。第二,有助于稳定经济。在价格高时,增加稳定基金,在价格低时,使用稳定基金。无论价格高低,对经济的稳定都有好处。第三,设立稳定基金有利于降低汇率波动。

(4)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非能源类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三、俄罗斯油气工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俄罗斯油气工业的发展面临着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类问题。从宏观上看,经过普京时代对油气企业的重组,俄罗斯油气工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油气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此密切相关,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油气工业的政策走向。目前,俄罗斯国内对油气工业的发展及影响存在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经济对国际能源市场依赖性过高,必须降低油气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国家应加大对油气开采工业的税收,对油气加工业提供税收优惠。这是所谓“自由派”学者和官员的主张。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对油气企业增加税收将抑制油气工业发展,油气产量下降将导致预算收入规模减少,损害经济发展和稳定。他们认为,油气企业不仅投资于主营业务,也投资于关联产业,有利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是石油公司的主张。第三种观点认为,不仅要对油气工业增加税收,在预算收入增长后,也要增加预算支出,使全社会均获得“油气红利”。这是主要政党和地方官员的主张。第四种观点认为,虽然目前油气工业格局已发生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变化,但仍要继续对油气企业所有权进行重新划分,进一步增加国家的控制力。这是普京上台以来既得利益集团的主张。上述观点的交锋博弈将对俄罗斯油气工业的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

在微观层面,俄罗斯油气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可采储量集中度过高。目前,约80%的可采储量集中在5大公司,而这些公司的石油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50%。这种局面不利于油气资源勘探,地质勘探规模不符合产量增长的需要。二是石油开采和加工的设备及管道老化严重。据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评估,俄罗斯石油加工企业设备的老化率已高达65%。在现有的27个炼油厂中,有12个是1950年建成投产的,其中6个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成的。设备老化导致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俄罗斯炼油厂每加工一吨原油,可获得汽油140升,是美国的50%。三是部分油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恶劣,利用现有技术进行开采的难度较大。俄罗斯现有石油储量的19%处在油气矿床的下气层区,14%属于污浊的高黏滞性石油,约80%的储量是在偏远的北部地区,开发难度大,开采和运输的成本高。四是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加工与出口等环节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国际油价高涨的情况下,石油运输能力受限,导致石油产量难以快速增长;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情况下,新建的铁路转运站和输油港将无法收回投资。储量、产能和运能之间的争论在“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论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度陷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逻辑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