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竞争力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依据。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各类企业发展两极化趋势更加突出,从产业类型的角度看,能源原材料类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其他产业的发展落后于能源原材料行业,但同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电信业和食品工业等发展较快,其他一些产业仍未走出危机;从企业规模的角度看,大型企业比较活跃,出现了企业并购和公开上市招股的浪潮,一些中小型企业仍面临着生存危机。当前,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促进非能源原材料类行业和企业快速发展,提高其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已成为俄罗斯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面。
大企业是俄罗斯经济的中坚力量。普京执政时期,随着宏观经济状况的好转,俄罗斯的各类大型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技术和生产实力,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继续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本章侧重对非能源类企业的发展趋势及特点进行分析。
一、大企业的总体状况及发展趋势
俄罗斯的大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将那些对全国经济、部门或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年销售额不低于5亿美元的企业称为大型企业。在油气工业中,年销售额不低于10亿美元的企业称为大型企业。俄罗斯大型企业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一体化企业集团,是不同领域的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其形成不是出于技术和产业链的关联度,而是出于企业之间经济利益或企业领导人的个人关系。这种类型的大企业一般均为金融工业集团。第二种是由具有产业关联度的企业组成的一体化股份公司,其中既包括横向一体化公司,也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成的垂直一体化公司。石油公司是典型代表。第三种是独立的集团公司。俄罗斯约有50个大型企业。
大企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涵盖所有经济部门和产业。大型企业广泛分布在开采工业、原材料生产行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们在规模上不相上下。在能源工业和冶金行业中大企业集中度高。第二,股权结构趋于复杂化,“寡头”地位下降。俄罗斯大型企业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私有化过程中形成的,“寡头”作为企业创办人,对企业发展发挥绝对突出的作用。近年来,大企业通过股权交易互相持股,企业股权结构日趋复杂。第三,职业经理人成为企业管理者。他们按照西方企业通行的公司治理原则与股东进行合作,规范企业管理,重视企业透明度,并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组成更加规范化。第四,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很多企业引入了国外投资。是否引入外资参股成为企业声誉的重要标志。同时,大型企业积极向境外开拓,争夺新市场,引进新技术。第五,国际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成为企业对外融资的主渠道。大型企业均倾向于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辛迪加贷款,或通过发行债券、首次公开上市招股等方式募集资金。第六,国家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有经济成分不仅在自然垄断行业和战略性行业中不断扩大,并且正在向其他行业延伸。
二、企业并购重组浪潮及跨国并购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及分类
1.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从而影响、控制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其他企业保留或者消灭法人资格。细分可分为兼并、收购和合并三种类型。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的法人资格丧失,并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股票或者债券等支付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的行为。收购有两种形式: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资产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的资产以达到控制该企业的行为。股权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达到控制该企业的行为。收购与兼并的主要区别是,兼并使目标企业和并购企业融为一体,目标企业的法人主体资格消灭,而收购常常保留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合并(Consolid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互相合并成为一个新的企业。合并包括两种法定形式: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兼并”、“收购”和“合并”三个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使用方便,人们一般习惯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M&A)。并购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从而影响、控制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其他企业保留或者注销法人资格。
2.企业并购的类型
企业并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按并购双方的行业关系,并购可以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即水平并购)指并购双方处于相同或横向相关行业,生产经营相同或相关的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纵向并购(即垂直并购)指生产和销售过程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指即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的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企业的同意与合作,并购可以划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善意并购(即友好并购)指目标企业接受并购企业的并购条件并承诺给予协助。恶意并购(即敌意并购)指并购企业在目标企业管理层对其并购意图不清楚或对其并购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对目标企业强行进行的并购。
此外,按并购双方是否直接进行并购活动,并购可以划分为直接并购和间接并购;按并购完成后目标企业的法律状态,并购可以划分为新设型并购、吸收型并购和控股型并购;按并购方的出资方式,并购可以划分为现金购买资产式并购、现金购买股票式并购、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和股票互换式并购。按并购企业是否负有并购目标企业股权的强制性义务,并购可以划分为强制并购和自由并购;按并购企业是否利用自己的资金,并购可以划分为杠杆收购和非杠杆收购。
(二)俄罗斯企业并购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企业并购在本质上是以兼并和收购方式改变企业产权,而产权制度变革一直是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以私有化形式变更企业产权,世纪之交更多采用引入破产机制的方式,近四五年来,企业并购和重组成为企业产权转移的主要方式。
1.企业并购的总体情况
俄罗斯近年来企业并购的交易额不断扩大,且大多为巨额并购。2005年,企业并购交易额同比增长64%,达到405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企业并购总额的2.45%,2006年的交易额为42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相当于全球企业并购总额的1.4%。2007年仍处于较高水平。按并购案数量,2004年为456起,2005年为505起。2006年,有64.6%为境内并购,跨国并购占35.4%。
近年来,油气行业的巨额并购引人注目,2003年秋明石油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合并,交易额为63.5亿美元。2004年,“贝加尔金融集团”以93.5亿美元收购了尤甘斯克油气公司77%的股份。2005年,天然气工业公司出资130.9亿美元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73%的股份。同时,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出资71.2亿美元收购了天然气工业公司11%的股份。2005年的10项巨额并购交易占当年并购交易额的70%左右。
2.企业并购浪潮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企业并购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高涨,大型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倾向于以并购方式,减少外部效应,扩大企业规模,从而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二是随着俄罗斯投资环境的好转以及信用评级的提高,外国投资开始涌入俄罗斯的能源、金融、销售连锁和不动产等各个行业,刺激了跨国并购的发展。三是俄罗斯大型企业的经营日益规范,企业财务状况、透明度、公司治理水平明显改善,境外融资能力得到提高。
近年来,企业并购浪潮覆盖了各行各业,以2006年企业并购的产业结构为例,冶金和矿产资源开采行业的并购金额占41.5%,油气行业占19.8%,消费品零售业占6.4%,金融业占6%,电信业占4.8%,服务行业占3.7%,媒体业占3.1%,食品工业占3%,交通运输业占2.2%,森林工业占1.7%,机械制造业占1.2%。
企业并购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以横向并购为主。油气工业、电信业和冶金行业高速发展,大型企业获得了扩大规模的资金实力,它们希望进一步集中生产能力,将企业做大、做强。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并购同类企业成为大型企业扩大规模的首选方式。以移动电话市场为例,大型公司希望凭借自身实力,吞并地方小型公司。突出事例是“欧洲网络公司”收购了西北联邦区的“乌利特拉电讯公司”。第二,资产集中化主要出现在正在进行产业重组的一些行业,从油气工业到零售业的情况都是如此。比如,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了萨拉托夫油气公司和奥尔克石油化工企业,使石油业资产进一步集中。而在电力、保险业、银行业、住房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企业并购,并未导致资产的过分集中。第三,国家在企业并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05年,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并购私营企业的交易额占40%,1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并购占并购交易总额的80%。国有公司通过并购活动控制了一些大企业的资金流。第四,恶意并购案例较少。俄罗斯的恶意并购一般分为“黑色并购”和“灰色并购”两类。所谓“黑色并购”,是指用暴力或讹诈手段并购企业;“灰色并购”是指动用行政资源实施企业并购。尤甘斯克油气公司被俄罗斯石油公司并购,属于“灰色并购”案例。第五,企业并购逐渐法制化。2006年7月1日,俄罗斯修改了《股份公司法》,对企业并购作出了法律规范,这部法律是企业并购的法律依据。根据这部法律,收购企业30%、50%或75%以上股份的股东,必须建议其他小股东将其所持股份按市场价格转让给新股东;持有95%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收购小股东所持有的其余股份,不必征得小股东的同意。俄罗斯铝业公司首次利用这一法律条款,从小股东手里收购了零散股份。
3.企业并购的经济影响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主行为,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通过并购同类企业或具有产业关联度的企业,壮大了自身实力,小企业也通过变更产权主体获得了新的资金流、原材料或市场,焕发了新的生机,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另外,大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利有弊,其弊端在于企业规模扩大,经济集中程度加深,不利于形成公正的竞争环境,可能会对同类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损害。
(三)跨国并购的新发展
俄罗斯大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卢克石油公司、秋明石油公司和鞑靼斯坦石油公司开始收购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的石油企业。2003年以后,冶金企业的跨国投资趋于活跃。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俄罗斯铝业公司、北方钢铁公司、欧亚控股公司等大型企业均走出国门,进行巨额跨国收购。电信类企业移动电话系统公司和信号旗电信公司也在独联体地区并购了大量资产。制造类企业跨国投资规模低于上述三类企业,但亦有斩获。2004年,“联合机械制造厂”收购了捷克斯科达公司的两家子公司。卡丽娜化妆品公司于2004年12月收购了德国Dr。Scheller公司30%的股份,2005年增加到60%。
随着俄罗斯大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总部设在俄罗斯、股东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跨国公司开始出现,最突出的是北方钢铁公司。该公司2004年收购了美国鲁日工业公司(Rouge Industries),2005年收购了意大利鲁齐尼钢铁公司(Lucchini)。2006年试图收购欧洲的阿赛洛钢铁集团,搅动了全球钢铁行业和市场,最终铩羽而归。在2007年“世界级钢铁公司”最新排序中,该公司钢铁生产用原料成本、劳务成本和并购这三项指标名列世界前茅,成为世界级钢铁巨头。
三、企业境外融资及IPO浪潮
俄罗斯大企业境外融资始于1995年,1998年金融危机后,经历了两年的沉寂。从2000年起重新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至今,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1年,为恢复性时期。2002~2003年是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为第三阶段,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债市融资,主要手段是辛迪加贷款和发行欧洲债券;二是通过首次公开上市(IPO)募集资金。
(一)辛迪加贷款是近年来俄罗斯企业在境外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
辛迪加贷款又称银团贷款,是指获准经营信贷业务的多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组成银团,按照相同的贷款条件,采取同一贷款协议,向同一贷款人提供的贷款。
2005年通过辛迪加贷款获得资金规模已超过债券融资(以欧洲债券为主)。参与债券融资的企业较多,行业分布广,从汽车制造、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到博彩业。各个行业对境外融资的偏好不同。大银行倾向于选择发行债券方式融资,石油企业倾向于通过辛迪加贷款。最大的借款企业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对外贸易银行和储蓄银行。
俄罗斯公司获得的几笔规模较大的辛迪加贷款是:卢克石油公司7.65亿美元(2003年11月11日),天然气工业公司11亿美元(2004年4月27日),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8亿美元(2004年4月27日),秋明—BP石油公司10亿美元(2004年9月2日),俄罗斯铝业公司8亿美元(2004年9月10日),俄罗斯石油公司8亿美元(2004年9月17日),天然气工业公司3194亿卢布(2004年9月24日),天然气工业公司9.72亿美元(2005年5月27日),俄罗斯石油公司20亿美元(2005年7月29日)。上述辛迪加贷款的牵头银行大多为花旗银行和荷兰银行(ABN Amro)。
(二)首次公开上市招股(IPO)的浪潮
IPO是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是指一家企业首次向公众出售其股份。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向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的挂牌交易。
近年来,俄罗斯大型企业对首次公开招股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俄罗斯企业首次公开上市招股尤其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动机:一是为企业长远发展募集巨额资金,二是通过上市和上市前的宣传,扩大企业的国际知名度。俄罗斯企业首次上市是在1996年,“信号旗股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了30%的股份,募集资金1.11亿美元。但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企业对上市公开招股的兴趣下降,直到2004年才重新恢复。2004年有5家,2005年有15家大企业上市,2002~2006年有29家大企业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通过首次公开上市招股共募集资金85亿美元。
俄罗斯企业首次上市公开招股的特点是:第一,企业多倾向于在境外尤其是欧洲证券市场上市。2004年在俄罗斯国内交易市场上市的股份占招股总额的46.3%,到2006年上半年,仅有28.3%在境内市场上市。其原因在于,欧洲和境外证券市场流动性大,对上市企业和投资者均更具吸引力,上市企业也希望借此提高其在西方市场的知名度。2005年,俄罗斯企业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46亿美元,占当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招股的60%,有三家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国内资本市场也渐趋活跃。俄罗斯金融市场局为促使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对本国企业在境内交易所上市的程序进行了修改,简化了手续,并对境外上市作出了一些限制。根据新的规则,俄罗斯的企业在境外出售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70%。这一规定将使俄罗斯企业在国内募集50亿~80亿美元的资金,大大超过此前的水平。第二,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是电信类企业。“信号旗电讯公司”199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黄金电信公司”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MTC公司2000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РБК公司2002年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和“俄罗斯交易系统”同时上市。2005年和2006年,又有很多电信类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除互联网公司以外的俄罗斯高科技公司倾向于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2000年以前主要选择美国的交易所,2000年以后倾向于选择伦敦证券交易所。排第二位的是冶金类企业。近年来,全球黑色金属价格持续攀升,冶金企业状况持续改善,对首次上市公开招股表现出较大兴趣。在过去3年,俄罗斯冶金类企业大多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首次上市的。排第三位的是零售贸易类企业。随着经济持续好转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俄罗斯零售贸易额大幅增长,连锁店营销额激增,投资者普遍看好零售贸易类企业的股票。另外,零售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吸引很多西方企业在俄罗斯设厂,以收购企业的方式就地进行本地化生产。同时,俄罗斯国内食品工业企业缺乏资本,不得不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004~2005年也有一些食品加工类企业和机械制造类企业首次上市招股。
从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企业首次公开上市招股的特点不会改变,它们首先倾向于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吸引力下降,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数量不会明显增加。
四、大企业与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企业大型化和巨型化是俄罗斯经济的突出现象。据世界银行评估,俄罗斯22个大企业集团(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高于7亿美元,企业员工人数超过两万人)占工业品销售总额的39%,占工业企业总就业人口的20%左右。近年来,企业横向兼并成为企业重组的主要推动力量。大企业集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19%。俄罗斯专家认为,如果将生产环节和交通及销售环节都考虑在内,私营大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22%,如加上国有垄断企业(天然气工业公司、石油运输公司、统一电力系统公司),大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高达27%~28%。另外,除储蓄银行和对外贸易银行以外的15家大银行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20%,其收益约占GDP的8%。大企业借款占实体经济借款总额的25%~30%,如将国有企业计算在内,则高达40%~50%。大企业在俄罗斯经济中所占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俄罗斯企业的大型化发展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经济原因;既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也是企业为保护自身利益所采取的步骤。首先,追求规模效应是企业不断壮大的根本动因。俄罗斯大企业中有很多大型工厂,这些工厂是计划经济时代建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之与经济环境相适应,必须进行重组。另外,在法制不健全和官僚主义仍然非常严重的环境下,企业只有深入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自身利益。
大企业的横向兼并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向主营业务以外的制造业增加了投资。如“基础元素集团公司”和“强力机械集团公司”中的制造业产值占公司总产值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另外,在国家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大企业对科技研发和技术更新开始增加投入。
但是,俄罗斯的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相比,仍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如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年周转额约为20亿美元,但仅相当于通用汽车公司的1/100,“强力机械公司”年周转额为3.5亿美元,仅相当于通用电气公司的1/290.与世界大公司相比,俄罗斯的大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只能算是中型企业,俄罗斯仍然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企业还需进一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