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计划”是“统一俄罗斯党”2007年为参加国家杜马选举提出的竞选纲领,同时也是普京治国理念的总概括,普京振兴经济的战略思想在“普京计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按照“统一俄罗斯党”的提法,“普京计划”的具体内容是普京历次国情咨文、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以及政府出台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普京在每一次国情咨文中都用相当大的篇幅阐述前一时期经济发展及经济政策的经验和教训,评估国内形势以及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并据此宣示下一阶段社会、经济、外交内政、安全和国防等领域的优先任务,因此,可以说,每一篇国情咨文都是具体的、有根据的、理性的俄罗斯发展计划。因此,我们研究普京执政时期的俄罗斯经济,研究普京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必须对“普京计划”中的经济振兴战略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这不仅能使我们看到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府经济政策的来龙去脉,也有利于分析、研究和判断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趋势。
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时曾引用俄罗斯历史名言,向俄罗斯民众作出了“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的承诺。建设强大的经济、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是普京实现重振大国梦想的重要基础。回望普京执政的8年,俄罗斯如涅槃重生,不仅实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逐步恢复了其在世界经济尤其是能源市场上的大国影响力,成为举世瞩目的“金砖四国”之一。世人在探询俄罗斯经济复苏、国力增强的根本原因时,都无法回避“普京因素”的重要影响。普京执政的8年既没有辜负当年叶利钦“好好照看俄罗斯”的托付,也没有辜负俄罗斯民众所寄予的复兴俄罗斯的厚望。有学者认为,正是普京这样“一个既能从历史中寻找资源,又敢于突破既成格局,既精明务实、注重实际利益,又具有长远战略抱负的人”,以其硬朗的领导手腕将经济衰败、社会混乱、国运式微、国际地位日趋下降的俄罗斯重新带回到了强国之列,使一个欧亚大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一、务实调整经济发展目标
手段与目标相混淆既是苏联败亡也是叶利钦时期经济危机的主要根源。计划经济体制曾经造就了苏联第二大世界强国的辉煌,但其固有的弊端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照搬教科书上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结果导致经济危机、财政货币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日益激化,相互交织,并最后演变成以金融危机为尖锐表现的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危机。可以说,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是苏联经济停滞乃至国家败亡的重要根源,而“为了改革而改革”、抱定货币主义政策为改革唯一模式则是叶利钦时代经济改革归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根源仍然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经济战略和政策缺乏灵活性和调整能力导致改革措施失当、经济秩序紊乱。普京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入俄罗斯政坛,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其调整经济战略提供了借镜。
普京对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经济体制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轻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损害了俄罗斯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使俄罗斯“将近七十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并且在他上任伊始仍然“在饱尝这几十年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苦果”。如果再企图“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必将“导致俄罗斯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普京同时指出,叶利钦时期的“休克疗法”所导致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已使俄罗斯精疲力竭”,俄罗斯及其人民的“忍耐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建设能力都已处于枯竭的边缘”,“国家和人民都经受不住再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否则俄罗斯很有可能“从经济上、政治上、心理上和精神上崩溃”。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普京认为“应该给人民制定出一个能使俄罗斯复兴和繁荣的战略”。普京看到,无论是叶利钦执政初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还是后期的政策回摆,都没有解决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实现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问题。普京在任职总理期间就意识到,“简单地照搬外国课本上的抽象模式和公式”想让俄罗斯的“改革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就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机械照抄别国的经验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每个国家都必须寻找自己的改革之路”。因此,普京认为他所要给俄罗斯人民制定的这个战略“应依据市场和民主改革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好的经验,并且只能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方法实施,实施时既要保证政治稳定,又不能使俄罗斯人民的各个阶层和群体生活水平下降”。“普京战略”由此形成并逐渐趋于明朗,这一战略就是“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其核心是“自由、公正”原则,目标是“富民、强国”,逻辑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其脉络是“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而其具体内容则涉及政府职能定位、比较优势的回归与超越、融入世界经济的姿态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等方方面面。普京也因此为俄罗斯争取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普京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思想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调整的,其形成和发展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正如观察家们所评论的,普京上台初期经济政策重在继承和完善,只是被动地面对和处理各类问题,进入第二任期,其治国理念和经济思想趋于成熟,眼光越来越长远,审视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全面,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既有宏观层面的总体目标,也有具体细致的实施步骤。正如俄罗斯著名自由派学者、卡内基基金会研究人员舍夫佐娃所调侃的那样:“在21世纪初的俄罗斯,当人们思考普京将会带俄罗斯走什么样的道路时,答案经常是朝鲜,不过,到底是南朝鲜,还是北朝鲜,当时人们还搞不清楚。直到现在答案才明了:普京走的既是北朝鲜路线,也是南朝鲜路线:政治上加强中央权力,是北朝鲜式的;而经济上推行自由主义,是南朝鲜式的。事实已经证明,普京的实用路线不仅收获了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还成功地为他巩固了权力与地位。”
对各种经济思想兼收并蓄,以俄罗斯现实为坐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务实主义是普京治国理念及经济发展战略的最大特点。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普京的基本逻辑和一贯作风。普京就任俄罗斯最高领导人之初就认识到,“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如果将俄罗斯比作一个家庭的话,俄罗斯的日子很不好过,社会中的许多人在艰难度日、勉强糊口。普京认为,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进入21世纪的俄罗斯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正在进入“第三世界的行列”;“国家调控机制日渐衰弱、法律基础不健全和缺乏强有力的国家社会政策”,导致犯罪现象、恐怖活动、贪污腐化和政治极端主义蔓延;政府软弱、行政能力低下,无力应对各种挑战,“除了声明和空谈”,俄罗斯“什么也没有做”。为稳定局面,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普京在1999年12月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将治国目标定位为弘扬俄罗斯思想(即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建立强有力的国家和创造有效的经济,并且明确指出了摆在俄罗斯面前的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后怎么办?怎样才能使新的市场机制全速运转起来?怎样才能消除社会上日益严重的思想和政治分裂?在21世纪,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再过十年、十五年,我们希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我们今天到底拥有什么样的物质和精神资源?”解决和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就是普京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的形成过程。
普京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以“强国战略”重振俄罗斯的主张,他认为,“我们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让俄罗斯在世界上经济发达、力量强大且富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的全部决策,我们的全部举措都要服从于此”。普京通过各种方式要求国民“把俄罗斯建设得繁荣而富裕,让生活在俄罗斯变得舒适而安全,让人们能够自由地劳作,不受限制、没有恐惧地为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们创造财富,让人们想回到俄罗斯养育自己的子女,建设自己的家园”。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国家财力的壮大,普京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社会领域,关注人力资本,重视社会个体的发展,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并为此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因此,我们可将普京经济思想的核心简练地概括为“富民强国”:追求民富是因为“俄罗斯首先意味着的是那些视它为家园的子民,他们的繁荣与生活富足是任何一届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追求国强是因为“俄罗斯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这个国家只能是强国,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衰退都将危及他的统一”,“成为强大而自信的国家,成为与强国为伍而不是为敌的国家是俄罗斯唯一的选择”,并且“俄罗斯只有在经济上强大起来,不再依赖国际金融组织的施舍、不再受瞬息万变的外贸行情影响的时候,才能够重返强国行列,”“只有当俄罗斯成为世界楷模时”,“才真正成为富有而强大的国家”。
二、追求经济高速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是普京经济战略的重要目标。普京认为,只有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只有经济增长才是长期解决社会问题(包括消除贫困)真正可靠的基础。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普京就表现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偏好,强调经济“必须快速发展,因为俄罗斯已经没有时间晃来晃去了”,“达到应有的增长速度,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意识形态问题,也是一个思想问题、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对团结俄罗斯社会来说,在现阶段意义尤其重大”;2002年,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又特别指出,“要想确保老百姓应有的生活水准,要想使俄罗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分量的世界经济成员,要想使俄罗斯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我们的经济发展必须提高速度,否则我们将永远落败,我们在世界政治与经济中影响力将不断减弱”;2003年,普京进一步将经济增长指标细化为“10年内将GDP至少翻一番”,并且认为俄罗斯已具备一切条件提出和实现这个任务,俄罗斯有能力建设现代的、强大的经济,并最终建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国家;2004年,普京在总统国情咨文中再次强调,“如今为了在全球竞争的困难条件下占据主要位置,我们应当比世界其他国家增长得更快。应当在增长速度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在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上超过其他国家。这是我们在经济上得以生存的问题,是俄罗斯在变化的国际条件下占有自己应有位置的问题”,普京重申到2010年使GDP翻番的战略目标,并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经济需要从中速增长转为快速增长,2004~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需要达到7.9%,而且要调整和改进经济增长方式”;2007年11月21日,普京在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俄罗斯已重返世界十大经济强国之列”,而且“这远不是顶点,如果国家继续奉行当前的发展方针,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十年内俄罗斯就可进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之列”。此前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公布了《国家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构想(草案)》,确定了2020年俄罗斯进入世界前五强、人均收入达到3万美元的战略目标。
三、勾画强国蓝图
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启动新一轮结构调整进程,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事实证明,普京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成效,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资料,普京的民意支持率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水平,2006年民意支持率达到56%。居高不下的民意支持率证明,在普京总统任满之后,谁能成为普京战略思想的继承者,谁就将得到民众的拥护。“统一俄罗斯党”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坚持普京道路的主张,并将普京的治国理政思想概括为“普京计划”,主张在普京总统任期届满后,将继续按照“普京计划”建设国家。“统一俄罗斯党”以实现“普京计划”为口号,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在2007年议会大选中继续保持了国家杜马中第一大党的地位。梅德韦杰夫在普京和“统一俄罗斯党”的支持下,也以高票当选俄罗斯新一任总统。落实“普京计划”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俄罗斯新领导人的主要任务。
“普京计划”实际上是对普京过去八年治国思想的概括,是普京关于未来俄罗斯社会、国防、外交、经济发展等的中长期计划,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保证国家的统一。为未来的子孙保护和保存统一的文化空间、宝贵的俄罗斯语言财富以及俄罗斯的传统和精神。第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发达的经济是国家的根本。对俄罗斯来说,摆脱对能源的依赖很重要。俄罗斯的未来与其是否能走上发展的创新道路密切相关。为此,需要支持科学发展,首先要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发展基础设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这一计划将借助“国家计划”来实现。目前,首先要确定的2008~2010年的联邦预算,其中包含了对“国家计划”的资金支持。其主要内容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设立国民福利基金,到2009年将养老金再提高65%,用预算资金来维修危房,实施道路建设等。第四,建设公民社会,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力,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第五,保障国家主权。俄罗斯支持多极世界,并希望能获取公正的地位。这就要求俄罗斯能够保障自己国民的安全,保护他们不受任何威胁。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防力量的建设,实施军队现代化,为其配备最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国家和国民都不能放松对“反恐”的关注。
2007年7月26日,普京签署了《关于2008年度及2009~2010年计划年度俄罗斯联邦预算》的法案。这是俄罗斯首次制定的中期预算,意味着普京已经规划好了未来三年的经济账。普京认为他已经找到适合俄罗斯发展的政治经济模式,在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的最高政权继任者只要坚持已有的发展模式,继续保持俄罗斯政治经济的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走普京计划,就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俄罗斯的全面复兴。
2008年2月8日,普京在国务委员会扩大会上正式提出了《俄罗斯2020年前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在今后12年内使俄罗斯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世界最重要的力量中心之一。具体内容包括: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人力资源,以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使人口死亡率减少1/3,人均寿命从目前的60岁左右提高到75岁。提升综合国力和国民的生活质量。国内总产值从目前的1.3万多亿美元增加到5万多亿美元,人均3万~4万美元,为当时美国人均水平的50%,欧洲人均水平的70%。国民的收入也大大提高,资产阶级人数从目前的15%~20%提高到60%~70%,贫富收入差距从目前的15倍缩小到适当水平,但不搞平均主义。主要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4倍。形成国家创新体制,巩固和扩大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能源、交通、农业等基础经济部门,同时实现现有产业的大规模现代化。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部门,首先是发展航空航天业、船舶制造业、能源业、信息业等高新技术部门。发展金融基础设施,把俄罗斯建成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解决社会领域的“三个关键问题”:为人们创造平等的机会,激发创新精神,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税收负担。利用最新技术装备军队。进行行政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不必要的干预,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