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经典古诗文800句新解
7981800000009

第9章 心宽似海

35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晋·陶渊明《饮酒》

译文:在众人居住的地方,搭盖了一间简单的房子住了下来,此处听不到车马喧闹的声音。要问为什么能够这样?那是因为心境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喧扰,所以就如同住在偏远的地方一样。

解词:结庐:寄居的意思。结:简单的构成。庐:简单的住处。人境:人群居住的地方。喧:喧闹。可作“世俗来往的纷扰”解。君:作者自称。尔:如此。“问君”两句是自设问答之词。

解析:此诗句表现了诗人虽然身居尘世,但却怀着淡泊平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情。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所以著名,是因为他的诗作,写出了他不图名牟利,不慕荣华富贵,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和愤世嫉俗而又不消极遁世的高风亮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身居尘世之时,保持着清心寡欲,自得其乐的心境。这种环境和心境,本有极大的反差,而又能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即“心远地自偏”。这是十分难得的。

“心远地自偏”一句还能悟出一些哲理性。即一个人对自己的心境、情绪的调整和把握,十分重要。“地”本来是不偏的,但只要心去了远方,就会感觉到“地”远了。也就是说,困难、挫折、烦恼来了,自己因之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此时,只要理智地认识、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再找出解脱之法,困难烦恼就不存在了,接着,就会一身轻松了,就会别有洞天了。“心远地自偏”还可视为老年人健康长寿、安度晚年的养生箴言。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欢。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

35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译文:老天生下我这个有才干的人,必定有大的用场,成千上万的钱财散尽了,还会再回来。

解词: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为劝酒而唱的歌词。千金:大量的金钱。

解析:《将进酒》一诗是李白和朋友岑勋、元丹丘喝酒时,因感叹时光流逝,而自己却功业无成,悲愤压抑,在酒酣之后所写。诗中作者尽情地抒发了难展政治抱负,积郁很深,而又豪放自信的情怀。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是全诗的精髓。于感叹、悲怆之中,散发着激越、奋发的豪情。为此。可以说,此句是达观、豪迈之情的张扬;是自信、自尊的赞美。它表现了诗人将压抑、激愤释放出来,在狂饮高歌之后,化为继续奋斗的博大气魄。

身处逆境、屡受挫折而心中仍深怀着自信和希望的人,最难得、最可贵。

怀有大志,并决心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始终自信,必须永存希望。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5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我)定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众山尽收眼底,都显得十分矮小。

解词:会当:定要。凌:登上。览:看。

解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集中体现了全诗的气势和神韵。诗人以宏大的气魄和超然鸟瞰的视角,以及洞察自然的清醒和豁达,道出来一个朴素的道理和规律,即:站得高,看得远。站在高山的顶峰,居高临下地俯瞰众山,就会被眼前的神奇秀美的景色和磅礴大气所感染,顿感胸怀开阔,精神振奋,进而在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勇于攀登、腾凌绝顶的豪气。杜甫此时因洛阳落第而郁结于心的苦闷,也荡然无存。读此诗时,也应当有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如当事业不顺,或学业受挫,抑或感情波折时,就应该像站在高山上,小视众山一样,胸怀博大,藐视困难,坚定信心,奋发有为。

链接:2003年12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纽约美国银行家协会举行的午餐会上说:“中国有一句描写登泰山感受的古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对待中美贸易问题,要有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温总理在此处引用杜甫这句诗,是为了强调指出美国经济界人士和欧盟领导人,在经济贸易和国家关系上,应该站得高、望得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平等协商来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55.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唐·杜甫《木皮岭》

译文:现在才知道,五岳之外,还有别的高山峻岭。

解词:五岳:指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岳:高峻的大山。

解析:杜甫的《木皮岭》一诗,是在他行经甘肃同谷县附近的木皮岭后所写。同谷县一带群山连绵,山势高峻,而木皮岭在其中是最高、最险的一座。杜甫身在其间,除了感受到木皮岭的高大险峻的磅礴大气之外,还生发出另一种深长的感悟,即“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也就是说,他领悟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而他的视野更加扩大,胸怀更加宽广。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就是告诉我们,宇宙是浩渺无垠的,世界是缤纷博大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由此,攀越高峰和开拓新路是没有止境的。即使自己已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最新成就,从而扬名于世,也不应满足和自傲,更不能目光短浅,故步自封。

木皮岭(节选)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35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玄览

译文:大海十分宽阔,任凭鱼类在其中上下跳跃;天空开阔无垠,鸟儿可任意飞翔。

解析:此诗原意是属佛门教义,即指佛门之人,胸中应容纳天上人间、万物生灵,超凡出世。今日读此诗,可理解为生活在无边无界的大千世界和广阔天地里,这给有志之人,提供了无比优越的客观条件去求知、奋斗、竞争、创新、纵横驰骋、大显身手。为此,应万般珍惜宝贵的时间,万般珍惜充满活力的青春年华,为自己的一生写下一部平实而辉煌的历史。

读此诗句,还可激励我们心胸开阔、坦荡、大度。

35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大意:不怕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遮住眼睛,这是因为自身站在最高的山峰上。

解词:缘:缘故。

解析:此诗句的意思,是表示出一个人们十分容易理解的现象,即站得高望得远。但却蕴涵着深邃的含义。读后可由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进一步深思,可以得到哲理性的感悟。人如果站在高山的顶峰上,眼界就会无比开阔,就会具有高瞻远瞩的精神境界和宽阔无比的胸怀,树雄心立大志;就会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并能随时化解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忧虑;就会在复杂纷纭的事物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坚持正确的观点和认识方法。这样的人必会成为优秀的人才和社会的中坚,必会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宋代诗人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链接:2005年12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首届东亚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开放包容,实现互利共赢”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有句古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坚信,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洞察世界大势,以战略的智慧谋划未来,以互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推进区域合作,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的新篇章。”温总理在讲话中引用了王安石的这句诗,十分形象地表述了希望各国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洞察世界形势,促进东亚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与通力合作的热切愿望。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58.气清更觉山川近,意远才知宇宙宽。——元·许谦《三月十五日夜登迎华观》

译文:精神清爽更感觉大山大河离得很近,意向远大才知道宇宙无比宽阔。

解析:此句主要是在于说明人的心境在感觉和认识外界事物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山与河的远近,宇宙是否开阔,是客观存在,但人的心境不同,感觉就会不同。诗人认为,一个人如果处于神清气爽的状态,就会感到山水十分亲近;一个人如果意向远大,就会感到宇宙十分开阔。一般来说,诗人所以会有这种体会,多数是因为或个人处境不顺,长期遭受压抑;或者目睹社会黑暗,为此憎恶愤慨所引起。诗人有这种认知和感慨,十分鲜明地表现出了其清心寡欲,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操,这是应该被充分肯定的。

今天读此诗句,除了深切感知诗人的情怀之外,还应从中吸收调整情绪、开阔胸怀的积极因素,以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境,并逐步练就战胜各种挫折、困难的勇气和魄力,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359.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君陈》

译文:必须能忍耐,这样就能把事情办好;胸怀宽阔,就能具有高尚的品德。

解词:济:成、有益。容:容纳、宽容。

解析:“忍”、“容”两者含义相同,其要义在于豁达和宽容。豁达表现出一种彻悟,一种超然;宽容显示着一种气度,一种胸襟。一个人如果能忍、有容,就不会计较非议,不会计较小事,就会对他人的过失予以理解和宽容,就会有勇气和信心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就会铁心地坚持做自己认为必须做成的事,就必然会成为一个杰出而成功的人。

豁达和宽容不是生来就具有的天然性格,而是在历经大风大浪,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后,练就出的一种功夫。练这种功夫很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就可获得。

360.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尚书·商书》

译文:任用官员只能选德才兼备的人,经常在身边的人也只应是这样的人。

解词:惟:只、只有。

解析:此句的核心是一个“贤”字。无论治理一个国家,抑或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兴与衰、优或劣的关键在于用人。贤则兴,庸则衰。从古至今,这个毋庸置疑的道理,被无数朝代更迭、历史演变所充分证明。所以,一个执政者必须具有如此高瞻远瞩的境界、胸怀和眼光,及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睿智和彻悟,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压力和诱惑,坚持选拔贤才、任人唯贤。

“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是经过了数千年历史验证的至理名言,望决策者们铭记于心。

36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解词:东山: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

解析:本句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比喻。鲁国和天下并不会因为孔子登山而真的变小了,但为何孔子会有此感觉呢?这是因为登上高山之巅,视野扩大了,胸怀开阔了。超然鸟瞰,顿感四周大气磅礴,高山无比雄伟,精神为之无比振奋。此时,居高临下,自然会感觉地上诸物比平视线缩小许多。这个比喻,启发和昭示我们,只要胸怀宽敞,眼界高远,具有腾凌绝顶的豪气,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不顺、挫折、困难,乃至苦难,都会觉得微不足道,都阻挡不住自己前进的脚步,都会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去克服、战胜,成为一个胜利者,成功者。

362.居善地,心善渊。——《老子·道经》

译文: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如水一样宽阔、虚静、深远。

解词:渊:深水。文中形容内心深沉虚静。

解析:“心善渊”是老子所崇尚的一种美德。由“渊”所显示出来的宽阔、深远特点去体会,这种美德可理解为宽容待人。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需要宽容。宽容包含着理性和博爱、智慧和修养、谅解和相容。宽容中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宽慰自己。宽容不是放纵。是对他人的信任,是与人为善,是友爱和温暖;宽容不是软弱,是原谅他人非原则性错误的胸怀,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不懂宽容、不愿宽容、不善宽容的人,不是十分自私、狭隘,就是十分无知、愚昧。

心宽如海,恬静似水,何等境界啊!

36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德经》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于百谷之下。

解析:此句包含着深邃的比喻义,用以阐明老子的王者之道。江河之所以能汇集众多溪涧,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甘居下游,不受阻障。而执政者也应如江海一般,包容大度,务居下流,谦逊待人,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如此才可赢得人心。此句中的比喻义,深刻地表明了老子的只有“不为”,才可以“无不为”的观念,具有广泛的启发意义。

36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逍遥游》

译文: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的宇宙之中。

解词:御:驾驭、控制。六气:指阴、阳、晦、明、风、雨。辩:同“变”。

解析:庄子主张自由,认为人应当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使精神世界达到悠游自在的境地。此句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他的旷达和洒脱。凭着他的丰富想象,一个人以轻松而悠然自得的心态,去云游天上地下、穿云冒雨、搏击风浪,从而获得了自己最向往的精神享受。读此名句时,或许可由感受到庄子神游宇宙的浪漫情态,而联想到自己,可受到一些启迪,由此感觉到生活中也应当有所变化,富有色彩。即应使自己变得潇洒、灵通一些。多一些雅兴、自在和情趣;少一些呆板、沉闷和拘谨。力求使自己生活在轻松、快乐、愉悦之中。以潇洒、自如、超脱的心境去营造崭新的生活,是幸福的。

365.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亦。——《庄子·徐无鬼》

译文:海洋不停地接纳着东流的百川之水,所以广阔无边达到了极点。

解析:庄子这样形容大海的广阔无边,是为了极写海纳百川的博大气度和无限的包容性。人的形体无法和宽阔无际的海洋类比,但却可以有似海一般的胸怀,去包容事,包容人。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扛得住重压和困苦;要经得起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要能够不计较非议,不论别人的短长;要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人如果能修炼得心宽似海、从容淡定、坦荡豁达,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

附:庄子在《秋水》篇中,还有与此句意义相同的表述:“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

366.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能大立也。——《管子·小谨》

译文:一个没有博大胸怀,只知道谨小慎微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解词:弘量:博大的胸怀。但:只,仅。

解析:谨慎处世,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常见而应该的。但过于谨小慎微,拿不起,放不下,就会成为一种前进的障碍了。尤其是既谨小慎微又胸无大志,那就必将如管子所言,“不能大立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了。过于谨小慎微地处世,不是有志之士所为。

367.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上不要埋怨天,下不要归咎人。

解析:“怨天”、“尤人”表现出了一种自寻烦恼、忧虑的脆弱心态。和《列子·天瑞》中的杞人忧天相似。这种心态的产生,是由于心胸狭窄、缺乏自信所致。社会生活从来都是错综复杂、充满艰辛困难的。如果困难摆在了面前,那就要直面相对,心胸豁达,以坚忍不拔的勇气、豪气去克服、去战胜。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和意志。待到在长期而艰苦的锤炼中,逐渐成熟起来时,就不会人为地制造心理负担,无助无由地忧天忧人,徒增烦恼了。

在困难、挫折中练就自己开阔的胸襟、坚强的意志、增强自信。

链接:2003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表扬医护及各界成功克服“非典”聚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温总理借用《礼记·中庸》中的“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勉励广大香港民众在灾难来临时,不怨天尤人,要趋利避害、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此句现已演变成成语“怨天尤人”。

36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做大事情不要顾及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在意繁文缛节。

解词:细谨:细枝末节。小让:琐碎细小的礼节。

解析:此句的要点在于一个“大”字。即:胸中要装大事,不被小事所裹挟;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不要被细枝末节所左右。这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思路问题,更显示一个人的胸怀和抱负。如果身负重任,却处处留意的是小事和细节,就看不到大方向,就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就缺乏成功的信心,其结局必然归于失败。所以必须高屋建瓴、胸怀宽阔、头脑清醒、紧抓大事。如此才能取得成功。

369.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译文: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可以明达事理;只片面听取一方面的意见,就会情况不明,判断错误。

解析:这原是魏徵对唐太宗的忠告。此忠告对于决策者含着深刻的劝诫意义。各种事物无不包含着多种因素且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观察、认识、分析、判断事物,以至于做出决策,都必须深入实际、全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看法和意见。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全貌,做出正确决策。相反,如果一味地偏听偏信,势必由于掌握不了真实而全面的情况,产生错误,而贻误大事。

一定要“兼”,而不能“偏”。而要能“兼”,必须具有远见卓识和宽阔的胸怀和不凡的气度。

370.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情,将何适而非快。——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译文:读书人活在世上,假如他的心中不愉快,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快乐;假如他的心中很坦然,不因世俗名利等伤害他的情绪,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不快乐。

解析:此句的要点是提示人要经常保持一种快乐心境。“不以物伤情”,不论在何时何地,始终坦然自得,轻松愉快,这样的生活,大大有益于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但是,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是十分不易的,需得长期磨炼修养。因为,生活道路从来都不可能一路平坦,风调雨顺,其中充满着困难、艰辛、曲折,但只要坚信有路可走,有法可想,以积极、乐观态度应对,以坚强的毅力与之抗争,必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而在此过程之中,自己的情绪,也就由自发而升华为自为,从而保持一种恒定的坦然自得的心境了。

为了能经常保持快乐心境,磨炼自己吧。

37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文:无论受宠受辱,都像在庭院前悠闲轻松地观赏花开花落一样,不为所动;无论是去是留,都像是漫不经意地去看天上云彩忽卷忽舒一样从容自得。

解析:此句用诗一般的抒情语言,提示世人要练就从容自若、恬静淡定、宠辱不惊的修养和风范。这属于高层次的思想修养,难度很大,但不论如何困难,也要下苦功夫修炼。一个人只要具有高瞻远瞩、胸怀宽阔的气魄,就能冷静地从纷纭万状(包含个人的得失取舍)的事态中摆脱出来,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站在客观的角度,不夹杂任何主观感情的好恶,统观全局、全面分析认识。这样,就能得出清醒、正确的结论,从而宠辱不惊、从容淡定。

如果能进入这样的境界,就到了精神的自由世界了。

37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林则徐

译文:大海可以容纳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

解析:这是林则徐所写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已被人们所熟知。其特点是气魄宏大。读此名句的时候,你不妨到大海边上走走,面对那天水相连、缥缈无垠的大海;听听那汹涌澎湃、海浪拍岸的涛声;看看那搏水前进的渔船和穿插飞翔的海鸥,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顿时豁然开朗,你会觉得无边的海,都包容在你的胸怀之中了。这样,那烦恼、那忧伤、那困难、那负担,还有容身之处吗?

你的心就是大海,你就要像“海纳百川”一样,心胸无比宽阔,包容一切。

此对联的下联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意是:万丈山石能够耸然直立,是因为它没有私欲,所以十分刚强。

373.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流云。——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译文:度量要像大海一般包容万物,像春天般孕育一切,交结处世要像流水流云一般自如。

解析:此句用诗一般的语言,期望人们提升精神境界。“度量如海涵春育”是指要有宽广、豁达、坦荡的胸怀;要有春天般的暖心。这样,在社会生活中,就能抵御各种困难和干扰;就能有勇气去改变能够改变的事;就能对他人的过失予以理解和宽容。“应接如流水流云”是指要有行云流水一般的洒脱、恬静和自如。在纷纭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就要保持住这样的心态。如此,就能待人安详平和,体察入微;就能处世从容淡定、静观思辨。水是静的,云是静的,心也是静的。

这很难,但只要努力,是会做到的。

374.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清·金缨《格言联璧·处事类》

解析:此句通俗易懂,用6个相同的句式,从不同角度强调人要胸襟开阔,练就一种成熟、果敢的性格。“提得起,放得下”是强调在处于复杂事态的情况下,不要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要根据自己的准确判断,快刀斩乱麻,迅速作出决断,该“提”就提,该“放”就放。“算得到,做得完”是强调做事之前,要有预见,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设想出周密的应对方法。即使困难很多,也充满信心,把事做到底,并坚信自己能够做好。“看得破,撇得开”是强调对待利和害,要认识透辟,要高瞻远瞩,不计较一事一时的得失。

练就这种成熟、果敢的性格十分不易,但只要不懈地刻苦努力,久而久之,势必会有成效。要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