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孝心:父母之爱比海深
7991400000001

第1章 孝,乃人伦之根本

孔夫子教诲学生,孝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行为要求,人们最高尚的行为就是孝。他又说:“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意思是说,孝亲就像天上的日月星辰那样有规律地运行,也像大地江河那样永不枯竭,是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在孔夫子的学生中,曾子就是一个尽孝的人,他不仅一生力行孝道,而且能够发扬孝道的思想。曾子之后,孟子秉承并进一步阐述孝道。此后有不少圣贤学者都继承了孝道思想,并很好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历经了千百年之后,孝仍然是做人的基础。

中国人为人处世,以忠孝仁义为准则,而孝则是忠、仁、义的基点,由此可见,孝是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一个人具有孝悌的真情至性,做事就会有分寸有原则,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更不会犯上作乱。他们会从根本上通过孝悌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内在的品格修养,于是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就自然产生了。就此而言,孝道,应当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底线,一个“孝”字,实在应该是人性的根基。

孝,这个古老而义现实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所推崇奉行的。因为一个人一出生,母亲就用甘甜的乳汁来哺乳他,用体温来温暖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长大后还要靠父母含辛茹苦地精心培育,直到完成学业。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可谓殚精竭虑、无私至极。可是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市场经济产生的巨大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人心在所谓的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金钱社会中,麻木了,淡漠了,变得极其冷硬。不少人便把孝道放在一边,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父母如何,真是让人寒心。

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做人的根本之道是什么。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经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法则。孝道是充实自己生命的立足点,引导着生命之旅的方向,涵养着无限人生境界的价值意义。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应该有饮水思源、挖树从根的思想品德,就应该像天地运行那样,把赡养老人、孝敬父母,作为自己的一项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去实行。或许有人会认为,孝道在当今之世有些过时,但实际上却是最合乎人性潜能发展的秘诀,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谢延信,是河南省焦作市焦煤集团一名普通的采煤工人。谢延信本姓刘,“谢”是他已故前妻的姓。1974年,新婚一年的妻子生下女儿后因产后风不幸去世,在妻子灵前,谢延信向妻子承诺要好好照顾妻子一家人。就是这句承诺,谢延信在妻子去世后一直信守了32年。谢延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丧失劳动能力的岳父岳母和呆傻妻弟的责任。为使两位老人放心,他改姓为谢,成了老人比亲儿子还亲的亲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普通矿工,挺直了腰杆,32载风雨中用坚韧的臂膀支撑着一个没有血缘关系,并且多灾多难的家庭,全身心地呵护亡妻的一家,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不知在32年前,他是否想过他做出的这个承诺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毕竟他要面对的不是自己的生身父母,而是和自己仅仅共度一年时光的妻子的父母和先天呆傻的弟弟,他要坚持的也不是一年半载或者十年八载,而是漫漫无期甚至自己整个的人生。不过,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追根了,谢延信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幸福和健康,践行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成全了自己为人一世的不虚此行。他用诚心、爱心、孝心和责任心谱写了一曲大孝至爱的华彩篇章。

在谢延信的事迹被全面报道之后,许多人都深受感动。如今的谢延信成了名人,但他依然跟以前一样,孝敬老人、帮助别人……当人们问起他成为名人后的变化时,谢延信回答说:“我没什么变化,以前怎么做,今后还会怎么做。最大的变化是,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下,我们的生活好了很多,我想尽力去帮帮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在谢延信的表率作用下,他的子女都非常孝顺和富有爱心,孝成了他们家的传家宝。可以说在做人上,谢延信是一个极为成功的人。

谢延信的行动令现在的许多人不解,有人认为:都自顾不暇了,还有闲心来管别人,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然而,正是在这种自顾不暇的情况下,谢延信的孝才显得更有力量,更具魅力,不是吗?

自古至今,人人皆道“做人以孝为本”、“百善孝为先”。《孝经》云:“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人来到这个世界,父母的恩德最大,知父母恩、感父母恩和报父母恩是自然的孝亲过程,是做人的大根大本,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孝亲为大”的道理。但凡有心的人,都会将“孝”当成一种责任,一份义务。

诗云:“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不管你的成就如何,不管你是莪菜还是蒿草,父母养育你的劬劳之恩,必不可忘,在他们有生之年,你必当及时报答养育之恩。这样,你才无愧于父母且有裕于后人。对父母孝敬,对兄弟亲爱,对他人才会自然生出敬爱之心,“君臣有义,朋友有信”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这也是古人所说“忠臣出孝子之门”的道理所在。

孝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举凡赡养老人,孝敬父母而可引为楷模者,代不乏人,史不绝书。古有黄襄为双亲暖席,有李密为祖母上表陈情,汉文帝刘恒为会其生母薄太后亲尝汤药,极尽人子之道。

历代君子有“忠、孝、廉、节”四大操守,顺理成章,“孝”在我们中国也便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中国人,立足做一个文明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人,都应该谨遵这一做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