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一篇,意思是说,当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应该在身边,不可远去他乡;当子女守候在父母身边时,可尽其孝道,让年迈的父母晚年能够含饴弄孙,其乐融融。若要远游,必先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曾有一则街头公益广告意味深长并触动人心:一对双亲坐在沙发的一角,“孩子,我们什么都不缺,你只要常回家看看就行了”,父母一句令人心酸的话语让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都低头不语。想想自己是否这样对待过自己的双亲。现代社会日渐发展,提供物质赡养父母已不再成为孝道的主题,在物质充裕但内心孤独的老人心中,精神上的安慰重于一切物质的供给。他们企盼的是儿女们在外能平安生活,能天天听到儿女们回家的脚步声,听到他们叫一声“妈,我回来了”!
“国庆节回家不?”
“不了,和同学一起出去玩!”
老人家一愣,便不再说话。
“开玩笑的,放假一定回家!”儿子似乎察觉到了老人家的失落。
“这孩子,还有心思开玩笑!”老人家这才雨过天晴。
在我们眼里,父母像超人一样,勤勤恳恳地工作,他们无所不能,无论自己遇到什么难题,他们都能包容一切。可猛然之间,父母双鬓斑白,我们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超人也会变老的,那时心里才会充满不安和羞愧!不安是因为一直是我们坚固避风港的双亲已经老了,羞愧是因为我们竟没有察觉这个过程!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一个孩子,可当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为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也就要离开他们了。是呀,学不能不上、同学不能不一起玩,很多事不能不去干,可在节假日,也不能把仅有的时间留给父母吗?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坐下来陪他们说说话,讲一讲你今天的见闻而已。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少年时就不得不离开了家乡,或是外出打工,要么在外求学,在他乡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有时候遇上逢年过节,远在他乡的游子们也难得回家一次,与双亲共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物质的供给,充裕的金钱,难得的美味佳肴,风光无限的场面,这是儿女们送给双亲的孝礼,用此来表达自己的孝意,但子女们确定这些是父母亲所想要的吗?
所谓孝顺,就是为人子女应该在双亲健在时能陪伴其左右,应该明白父母已渐渐年老,身体也在慢慢地衰退,应多抽出点儿时间来陪伴他们。但是,现实的生活中总有许多的无奈,于是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痛了许多游子的心。
事实上,孝更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满足,而并非物质上的满足,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情日益淡薄的情形下,精神关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对父母来说,他们希望的只不过是子女能常陪伴其左右以安心,他们唯恐子女在外与人有所纷争,唯恐子女在外生活时遇到难题,甚至时刻都在担心子女会有不测发生。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承欢膝下,帮老人们做点小事,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或是常打个电话,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若是在家,哪怕是相视沉默,只要子女能守在他们身旁,老人的嘴边都会挂着微笑……这些看起来微乎甚微的小事,时刻都慰藉着双亲那时刻关切子女的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心无价,在“孝”的天平上,怕是没有什么能抵得上这默默守候中的绵远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