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孝心:父母之爱比海深
7991400000032

第32章 孝字当头,诚尊为上

子游向孔子请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日:衣与!缪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孝”字在字典里一般解释为“孝敬”,“孝顺”。所谓孝敬,是指对父母长辈的孝顺、尊敬,即尽心侍奉父母或尊长并顺从他们的意志。行孝的关键语只在一个“敬”字。换句话说,子女对待父母的先决条件就是心中怀有“敬”意。孝顺不但要奉养,还要尊敬。如果对父母的行为不恭敬,言语不和逊,面色不柔顺,即使早起晚睡,耕耘栽种,十分辛苦劳累地奉养父母,也不能称之为孝子。

武刚是一名中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在家里备受宠爱,但凡他的要求,父母都尽量满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床铺都要由母亲来整理。某日,母亲生病卧床,要他独自去楼下的快餐店解决吃饭问题,且自己铺床。一听说家务得由自己动手,武刚竟对着病床上的母亲大发脾气。母亲被气得眼泪直流:“为什么对他这么好,他还是不知道尊敬父母呢?”

“喂,老妈,你给我把语文书送来,l点钟前必须送到。”在学校的公话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命令声,用命令的口吻与家长说话,连最起码的讲文明有礼貌都没做到,怎么谈孝敬父母呢?

孝道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然而在当今社会里,倒孝成为了主流,许多年轻人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不是冷言相向,就是不搭不理,“顺从”的意思已经很弱了。孟子讲了这样一件事。曾子侍奉父亲曾皙吃饭,每餐都有酒肉,饭后曾子一定要请示剩下的给谁。曾子的儿子就不同了,他侍奉曾子吃饭,虽然也一样有酒有肉,但饭后不问吃剩下的给谁。虽然这样的一句问话无足轻重,但其中包含的意义却有天壤之别,曾子的请示包含的是敬重,一切听从父亲吩咐,而曾子的儿子对父亲的话已经无所谓了,所以根本不问,这就是赡养和尊敬的区别。儒家倡导对父母首先要“敬”。何谓“事之以礼”,“礼者,敬也。”礼的核心是“敬”。尊敬父母是孝的一个重要内容。

《吕氏春秋》说: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对父母恭敬就难做到了;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使父母安宁就难做到了;使父母安宁是可以做到的,能始终如一就难做到了。尊敬父母和所有长辈,不仅是古代社会提倡的,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它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也是一个年轻人成为有用之才的根本。所谓尊敬父母,指的是恪守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礼,也就是俗话说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执意违背父母的意愿,不增加麻烦。“敬”和“爱”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尊敬父母,最重要的是要爱父母,发自内心真诚地爱。在思想感情上,不能认为父母对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更不能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唠叨,就是对自己的不满与责难。

《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对待父母时时都应该以和颜悦色的态度,不能以生硬的方式对父母说话,更不能大声地训斥父母。经常使他们保持精神上的愉快,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这才是对父母的尊敬。

父母之爱大于天。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不能忘,特别是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父母工作上有困难的时候,此时的他们正需要儿女们的爱,正需要孩子的关心与理解。因此,儿女们要时常关心自己的父母。随着人的年龄增长,性格也就变得古怪,常唠唠叨叨,甚至常常生气,因此,做儿女的一定要体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