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部分年轻人都认为:对父母孝顺就是要养活父母。父母要吃,给他吃;要穿,给他穿;要居住,给他居住。父母需要什么样的物质要求,就给他们什么物质需求,但是我现在什么都没有,等到我有的时候再来孝顺他们。孔子认为真正的孝不是这样的,对于自己家养的狗、养的马,你也得养活它们,满足它们的物质需求啊,那这样的孝和养狗、马有什么差别呢?孝和养狗、马,最大的区别就是:孝顺父母要从内心真正的尊重父母,对父母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情感。孝不仅仅是养亲,而通过礼敬来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才是更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人们眼里只要哪个儿女能做到让父母吃好、喝好、穿好、用好,多给老人一些物质上的回报,让父母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就是孝敬父母了,就算是孝子。可是如此的方式就真的算是孝敬父母吗?答案是“不一定”!只注重物质的孝,不是真的孝。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儿女回到家,能给他们的精神上带来一丝安慰。一句温馨的问候,一次轻轻的揉背,一杯暖暖的糖茶,一块甜甜的西瓜……这就是孝的种种体现,父母的感受是最美最甜的。真正的孝,应该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社会里,要对父母尽孝,不在于物质的满足,最关键的是子女是否能从心底顺从父母的心意,这才是真正的孝。
孝敬父母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子女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孝无贵贱之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子女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能看到父母高兴的样子,子女也一定会很幸福的。
陈毅元帅一直惦念着留在四川老家的老母亲。但是,因为工作繁忙,他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探望老人。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时,便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当时,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全靠他人照顾。陈毅刚进家门,就径直向母亲的卧室走去。母亲见到儿子来探望她,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怕儿子看见,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了床下。
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坐在床前拉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细心地询问病情。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好像看见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是什么东西呀?”母亲支支吾吾地说:“什么也没有,是你看花眼了。”陈毅说:“你就别骗我了娘,我刚才都看到了。”陈毅说着,便在床下找。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陈毅说完,就从他人的手里接过尿湿了的裤子和一些其他的脏衣服,放在洗衣盆里,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母亲叙谈起来。洗完之后,陈毅又拿出去晾上,看着儿子晾衣服的背景,陈毅的母亲欣慰地笑了,两眼也浸满了泪水。
无论陈毅工作有多么繁忙,他时刻都没有忘记家中的老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中可以看出他对母亲浓厚的爱,看出他对母亲的真情。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来学习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