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孝心:父母之爱比海深
7991400000079

第79章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训言。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诲又何止是滴水之恩,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心血,我们当以行动来报之,更要用心去回应。尊师乃报答的基础,也是作为学子的第一修养,对父母孝,对老师更要孝。

宋朝之时,有一位名叫杨时的学者,对其老师甚为尊重,他虚心好学的品性、尊师重道的品德一直被广为流传。

少年时期的杨时学习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但他不愿为官,只是对做学问如痴如醉。当时程颢和程颐两兄弟是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就拜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几年后,程颢因病过世,于是,杨时为了学习,就又拜程颐为师,当时,杨时已年近40岁,但在老师面前还是相当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气不太好,眼看一场大雪就要来临。午饭后杨时和同学游酢去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但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午睡的老师,于是便一声不吭地在门外等着老师醒来。

不一会儿,天上就飘起了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冻得两人浑身打颤,但他们仍旧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老师醒来发现两位学子在门外雪地里已等了好些时间,便赶快让他们进来。而这时,门外的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杨时这种尊敬师长的优良品德,一直广受人们的称赞。也正由于他的虚心求教,才有了学业上的非凡成绩。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存。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一代人才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师者的劳动成果。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只一次地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要发生变化,但是并不是所有观念的变化都是对的、合理的。像“尊师重道”等很多传统的观念体现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它们的生命是超越时空的,今天仍然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能丢弃。但是有不少年轻人,竟然对老师口出脏语,这种行为令人心寒。“程门立雪”的品德到哪儿去了?尊师重道不仅是在课堂上对老师尊敬起立而已,最重要的是能实践师长之训,用自己所学来对国家社会有所回报、有所贡献,以弘扬老师之志愿,而非作奸犯科,令老师蒙羞。这才是尊师重道的最高意境,才是对老师最大的孝心。

教育乃国家之百年大计,除了“育人品德”外,主要的还是延续民族文化和生命,促成国家复兴。正所谓“良师兴国”,此话一点都不错。从一个人踏入校园,老师们就时时尊奉着“青年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的准则,日日孜孜不倦地教诲着学子们。

即便是棵朽木,也会耐心有加地灌溉其知识,直至朽木化腐朽为神奇为止!让学子们在知识的沐浴下,深切体味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之真理所在。良师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了数代英才,维护师长的尊严,是每个为人学子责无旁贷的责任。

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自己的思想进步、精神上的升华,你会感受到,这些无不来自于师长的尽心教诲。而作为老师,学生学业的进步、素质的提高,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足以让老师感到欣慰。

芸芸学子,谁能无师自通?无不是由师长循循善诱,方才知书达理。老师所传授的不仅是学业上的技能,更是在灌输民族文化、道德传统的精髓。老师最痛心的莫过于“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只有在生活中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在学习中坚韧上进,建功立业,才是回报社会、孝敬老师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