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对方心理是说服别人的重要途径。沟通之难不在于见多识广或表达之雅,而在于看透对方的心,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人的心理十分微妙,即使同样的一句话也会因为对方的情绪变化而得到不同的理解。读懂对方的内心才能控制其情绪的变化。
一位经理安排一名主管去管理一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这时候,经理就应该了解主管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精简人员,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人的心理捉摸不定,较难把握,但是,在有些场合,人内心的东西常常会通过某种方式而外露。善于观察听者的一举一动,并能据此加以分析和推测,那么,基本上可以掌握听者的心理和情感。譬如,在讲话时,听者发出唏嘘声,说明听者不喜欢那些话;如果听者两眼注视,说明说话的内容非常吸引人;如果听者左顾右盼,思想不集中,说明他心里可能很着急,但又出于尊敬而不愿离开……当然,有许多人善于抑制自己的感情,不让它外露,即使这样,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
战国时,魏文侯和一班士大夫在闲谈。文侯问他们:“你们看我是怎样的一位国君?”许多人都答道:“您是仁厚的国君。”可一位叫翟黄的人却回答说:“你不是仁厚的国君。”文侯追问:“何以见得?”翟黄有根有据地答道:“你攻下了中山之后,不拿来分封给兄弟,却封给了自己的长子,显然出于自私的目的,所以我说你并不仁厚。”一席话说得文侯恼羞成怒,立刻令翟黄滚出去,翟黄若无其事地昂然离去。文侯仍不甘心,他又接着问任痤:“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君?”任痤答道:“您的确是位仁厚之君。”文侯更加疑惑了,任痤说:“我听说过,凡是一位仁厚的国君,其臣子一定刚直,敢说真话,刚才翟黄的一番话说得很直,而不是阿谀奉承之词,因此,我知道他的君主是位宽厚的人。”文侯听了,觉得言之有理,连声说:“不错,不错。”立即让人把翟黄请了回来,而且拜他为上卿。
在这则故事中,我们不但能看出任痤的人品高尚,乐于救助同事;而且能看出他的机巧聪明,善于抓住魏文侯愿意被人尊为仁厚之君这种心理,从同一事件中巧妙地引出了有利的结论,化解了文侯和翟黄之间的矛盾。
人与人的沟通是最难的,对管理者来说,如何抓住员工的心理,这是沟通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人的心理是非常微妙的,不仅与他的性格和身份有关,还会随着工作或身体等状况经常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全面地了解员工,还要敏锐地捕捉员工心理的变化,适时地说出吻合当时状态的话或采取行动。
首先,管理者可以根据下属的不同性格特点来打开员工的“心门”。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员工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而且希望别人说话也讲究分寸和礼貌。因此,管理者在与这类人交谈的时候,必须注意说话的方式,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对他的尊重。如果对方是比较直率开朗的人,就没有必要过于计较说话的方式,最好的办法是开门见山。总之,对不同的员工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以便在心理上靠近员工。
对刚愎自用的下属,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爱好夸大的下属,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脾气急躁的下属,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性格沉默的下属,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云里雾中;头脑顽固的下属,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其次,管理者可以通过员工的不同身份了解他的心理。对具有不同身份的人,应该选取不同的话题,即要选择与其身份、职业相近的话题,否则很难和员工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的语言自然无法实现良好的沟通。如果对方来自农村,就不要谈论工资福利,如果来自城市,就不要谈收成。
再次,我们知道身体语言比口头语言能够表达更多的信息,因此,在沟通的时候,读懂下属的身体语言是理解下属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员工的目光、表情、身体运动与姿势,以及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中,我们都可以感知到对方的心理状态。了解下属的喜怒哀乐,管理者就能够有的放矢的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以实现与员工的愉快交谈。但是,在理解别人身体语言的时候,管理者应该注意,同样的身体语言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的意义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