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博士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原因是因为他的学历太高,用人单位不敢聘用,后来他的一个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叫他把学历改成大学,他照办了,结果不久便找到了工作,而且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相当出色,没几年便被提任为公司的先进领导,成为公司的骨干;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人生有时候须要退一步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在出现这么一种婚姻现象,而且已经成为现时期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就是现在有很多的大龄高知识分子找不到对象,姑且分析了一下,原因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学识到了一定的高度,故而对伴侣的要求随然就有了一个高度的定位,犹为严重的是女性,许多的女研究生,女博士,四十好岁了,还都是保持单身,就是因为她们对对方要求过高。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她们把婚姻爱情和学历事业挂钩,这点就完全符合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哲学概念,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自古到今,没有多少事可以完美,有道是鱼翅熊掌不可兼得,上帝给了你一个睿智的大脑,成就你的事业学业,但是他未必会赐予你一份相匹配的婚姻,大家可以仔细看看我们的身边,有多少的婚姻里,双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并非是郎才女貌,又有多少所谓的郎才女貌的夫妻最终却只能落得个劳燕分飞。
在这点上来讲,男性们就比女性聪明和实在的多,曾经跟许多高学历的男士聊过这个问题,他们是将事业学历跟爱情婚姻分开去理解,分开来定义的。所以反倒是游刃有余,事随人愿,事业爱情双丰收者据多。所以人世间有许多事情,并不需要去追捧尖端,非要达求颠峰才能领略极限美。
然而有许多的人并不能真正去解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的真实哲意,凡事胡乱套用,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极端,认为世间的事都应该是最高度的东西最完美,人们都想要每时每刻去追求理想中的事物,那么也就会出现以上故事中的结果。这不得不是一个值得我们忧郁的问题。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希望成功连续不断,从一次小小的成功,到更大成功。仿佛人天生就是追求成功的,而不允许自己有所失败。当然,这种心思可以理解,毕竟人总是有追求的,人都想进步,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超过别人的愿望,但事实上,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超过别人,一味追求成功,一味闷在一条死胡同里,必然会导致无为的失败甚至牺牲浪费。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没有理由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为什么非要去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呢?为什么非要为一点利益争得头破血流呢?为什么不向后看看?退一步海阔天空。聪明的人总是有远见卓识,他们不会一味地走进死胡同,相反,他们善于在广阔的人生海洋中发现机会。
退本身并不能说明我们胆怯、弱小、是逃兵。相反,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是我们智慧的象征。古人形容大丈夫就说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可见大丈夫行事,理应是有进有退。退的目的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战斗打起来,非需要战士有韧性不可,没有韧性的战士终究会失败。那么退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当然是退到我们不能再退为止,也即退到我们反攻为止,这时的反攻,其势绝对不可挡,强大的势能加上有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下面一个事实也许会令你感叹不已。森林中,唯老虎为百兽之王,谁见谁怕,无不撒腿而逃跑。虎者,可谓威风凛凛的权威和王者象征也。可是,你仔细观察,这样一种虎王,在捕食时却总是先后退几步,然后狂奔而上,紧紧地抓住猎物。老虎尚知道在进攻时后退几步,以便产生更大的势能,而我们又何苦于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呢?
几个月前,一位同事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他的小孩最近数学成绩大滑坡,气得他一连数顿都没吃好饭。他问我该如何办。我问他是何种原因导致这种局面。他说也并非孩子不刻苦用功,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使孩子累得连自己心爱的足球赛也无法看,体育锻炼的时间就更无法保证。可这孩子对戏剧艺术挺感兴趣,无论什么时候一谈起京剧便能脱口而出,而且其嗓音也是极其出色的。但孩子的父亲认为,在目前社会学京剧是没有出息的。于是对这孩子的兴趣横加指责而不鼓励他自由发展。听他这么一说,我颇感兴趣。好一个急于求成的父亲!
后来,我建议他必须退让,不能强逼孩子去干自己不愿干的事,也不能强逼他放弃自己的兴趣和业余爱好,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欢乐、痛苦、失败,当然,最终他肯定会找到自己的成功!
果不出所料,过了几周,同事跑来告诉我说他孩子参加了业余京剧班,进步很快。同时,学习也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去掉了,似乎前边的路很宽,走起来也很轻松。
大禹治水的故事不照样给我们启示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传说尧在位时年年大水泛滥。尧让鲧治水,鲧采用的方法是筑堤防水,可是今天刚筑好的堤坝,明天就被大水冲垮了。这样鲧足足用了9年时间却仍没将大水治服,结果被舜杀掉了。舜利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在治水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善于做退步思考,不钻死胡同。他凭着自身的智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利用疏导的办法,开凿了许多条河流渠道,终于把洪水引入大河,又由大河流入大海,最终取得治黄的成功。
其实,疏导对于筑堤来说是一种后退,但面对汹涌而来的河水,我们不后退怎么能行呢?后退并非意味着河水强大不可战胜,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时机和手段来控制它、牵引它、疏导它,使它按渠道流入大海。这种方法不是让人耳目一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