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们总是忘了,知足才能常乐
7993800000057

第57章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

在美国,《独立宣言》是一份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其地位也许仅仅次于《联邦宪法》。其原件珍藏于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可就是这样一份神圣的国宝级文件,其中竟有两处人为留下的缺憾。

原来,当年这份文件成稿以后,大家发现其中遗漏了两个字母。但是当时人们并没有重新抄写一遍,只是在行间打上脱字符号,把这两个字母加了上去。在上面签字的有56名美国精英。

《独立宣言》文字简约,篇幅也不长,重新抄写一遍并不难做到。但是56名精英务实而又不拘小节的人,并没有因此认为这样做有辱这份赋予国家自由的文件的圣洁,他们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就迅速地为了内容而奋斗去了。在他们眼里。这种细枝末节的不完美不会影响问题的实质,也不值得为此浪费宝贵的精力。

世界上在细节上完美的文件不计其数,可是成为国宝的又有几份呢?

一般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那些成功的事或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许多成功与快乐不仅不十全十美,甚至连这方面的想法都没有。

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是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他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离社会活动和政治舞台,从不喜欢抛头露面,而是整天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就在诺贝尔奖桂冠加冕的当天,他还像平常一样在实验室里忙碌。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不要说工作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就是用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普通知识分子的标准来衡量,崔琦也不能说是完美的,因为他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画完成。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他都请秘书代劳。崔琦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

让我们再来看一些世界级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表现吧,会发现我们比他们更有理由快乐,也更有理由成功。

有一个人出生于一个殖民地国家,成长在一个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3岁的时候,依父母之命与一个不识字的女孩子结了婚。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而第一个孩子不满一岁也夭折了。

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平庸无奇,少年时代曾经尝试打破素食习惯改善健康状况,但终于半途而废。19岁的时候,他到伦敦求学,但宗教准则的约束使他在新的环境里无所适从。

他在学校里取得了律师资格以后,回国开始从事律师业务,但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为临阵怯场而砸了锅。半年后,他回到家乡,在父兄的资助下维持生活,但仍然毫无起色。他就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我们可以说,成功者都曾经有不完美的一面,哪怕是在他们后来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域里也是如此。他们的成功不过是将完美化作了追求的过程。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化学成绩曾经在22人的班级中排第15名;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数学更曾经不及格;《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文学课成绩太差而被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意愿;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华盛顿大学选读英文时,写了一个剧本参加各个班之间的比赛,结果连参赛资格都没得到。

迈克尔·福布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发行刊物之《福布斯》杂志的总编辑,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却被校报的编辑部拒之门外。

亚伯拉罕·林肯加入南北战争时是上尉,战争结束时,却被降级为普通士兵,因为上司认为他指挥不了一个排。

心灵悟语

完美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追求完美是人的一种天性,我们都在心中塑造一个完美形象作为外界事物的参照,虽然每个人对完美的定义不同,但那是一种探索,是一种梦想,而美梦成真不是总能实现的。

生活中有不少人要求自己只能第一,不能第二;只能金榜题名,不能名落孙山;只能出类拔萃,不能甘拜下风。这就是完美主义的苛求,它看上去会像一朵花,但却是不结果实的花朵,而且十分耗费生命的资源。再甜美的瓜果,它的瓜蒂也是苦的。少点遗憾,多点满足,完美不应是对现实和自我的苛求,而应是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