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荀子原来这样说
7994300000011

第11章 切勿凭己好恶行事

“原典”

荀子曰:“《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古句新解”

荀子说:“《尚书·洪范》中说:‘不凭自己的爱好行事,要按君王制定的礼法去做;不凭自己的憎恶行事,要按君王制定的礼法去做。’”

荀子曰:“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君子能用公义战胜私欲。

君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能随遇而安,宠辱不惊。受到再大的礼遇,也不会受宠若惊;遭到再大的屈辱,也能处之泰然。不管有钱没钱,都能过,而且过得一样自得其乐。“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富贵的时候不会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反而会对他人更加恭敬;贫穷的时候也不会人穷志短,低三下四,失去自信和理想。君子处在上级的位子上,能宽宏厚道而公正地对待下属;处在下级的位子上,则能恪尽职守,恭敬而谨慎地听命于上司。

在与人相处方面,君子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既尊重贤人、能人,也能容纳普通群众,同情照顾才能比较低的人。与人交往没有架子,不盛气凌人,亲切随和;但如果你要跟他嬉皮笑脸玩下流,他就不跟你同流合污了。君子也不会跟少数人拉关系,笼络亲信,结成死党。君子对所有人都有敬畏之意,但却绝不是胆小怕事;你要是误以为可以用恐吓讹诈的办法来胁迫他,那你就找错人了。君子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乐于赞扬,表示欣赏,但却从来不拍马屁;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直言相告,善意批评,但却不是刻意诋毁挑刺儿。

君子是有道德原则的人,是恪守“道”“义”的人。这个“道”“义”不只是写在纸上的东西,或是挂在嘴上的东西,而是深入他的内心,并且在具体场合和情境下随时遵守和运用的。比如君子负责办理一件事情,涉及到一些人,假如这时他的上级领导打电话叫他通融通融,他的亲戚朋友写条子请他照顾照顾。那么,他是坚持按原则办呢,还是管它什么原则,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办?或是照顾亲戚朋友的人情?如果他能始终坚持原则,就是“义”,也是如荀子说的“君子之求利也略”,“欲利而不为所非”,“君子能无以利害义”。君子当然也要吃饭,也要生存,但他不会为此而不择手段,放弃道德理想和原则;如有必要,为了道德理想和原则他甚至可以“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更不用说舍弃其他个人物质利益了。而小人则是“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只要有利可图,小人什么都肯干,哪管什么原则不原则?

那么,君子是如何做的呢?

荀子借用《尚书·洪范》中的一句话说:“不凭自己的爱好行事,要按君王制定的礼法去做;不凭自己的憎恶行事,要按君王制定的礼法去做。”

1.不凭自己的爱好行事

古人云:“好酒好财好琴好笛好马好鹅好缎好屐,凡此众好,各有一失。”即嗜好酒、财、琴、笛、马、鹅、绸缎、鞋子等,爱好这些的人,都有所失。

人皆有爱好,爱好有低俗和高雅之分。低俗的爱好,如好酒、好财、好色等;高雅的爱好,如好琴、好笛、好棋等。低俗的爱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这很容易理解。而高雅的爱好为什么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呢?原因在于玩物丧志。

例如,鹤本是一种珍禽,它形态高洁,鸣声清越,一直是福寿的象征,也为历代名人雅士所喜爱。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懿公爱鹤,本不失为一种高雅的行为,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爱鹤甚于爱民,是非不分,人物两忘,乃至于政务废弛,民众离心,最后竟导致亡国丧身。可见,再高雅的爱好,若爱之过甚,也会招来灾祸。

爱好本身并不是坏事,坏就坏在爱好过了头,失去了分寸,甚至沉溺其中,走火入魔。不凭自己的爱好行事,即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爱好,做自己爱好的主人,而不被自己的爱好所奴役。

2.不凭自己的憎恶行事

憎恶,常常是指憎恶某人。

我们憎恶一个人,或因其品行不端,有违我们认可的道德规范;或是触犯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冒犯了我们。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对的。但是,道不同则冷眼相对或老死不相往来,就有失厚道了。

吴国大将吕蒙年少时未读过书,每陈大事,只有以口代笔。江夏太守蔡遗因此很看不起他,并经常在孙权面前说吕蒙的坏话。等到孙权要吕蒙推荐优秀官员时,吕蒙却推荐了蔡遗。

吕蒙便是不凭自己的憎恶行事的典范,孙权说吕蒙不是一个勇夫,而是一个国士。

以公正之心憎恶他人的人,定是仁者;出于私心而憎恶他人的人,就是小人。

再者,即使你出于公正之心憎恶他人,也得注意分寸,如果憎恶过度,使他无地自容,迫不得已,他就会酿成大祸。如此说来,与其憎恶他人,倒不如原谅他、尊敬他。你今天对他表示善意,也就有可能免去他对许多人的伤害,更可能因此而影响他和改变他。

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离不开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所以,在今天,我们追求个人利益是合乎道德的。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对利益追求的权利,即不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但是,从个人修养来说,淡漠的物质欲望仍是值得推崇的。一个脱离了庸俗趣味的人,一个有崇高理想和高雅志趣的人,对于物质享受都看得很淡。所谓欲望越大的人,越是得不到满足,越是感到不幸福。孔子对追求利益的鄙视固然有不可取之处,但他执著地追求仁,强调个人修养则无疑是正确的。

人性本恶。我们应懂得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不凭自己的好恶行事。否则,凭自己的爱好行事,容易玩物丧志,甚至沦丧道德;凭自己的憎恶行事,容易被人怨恨,甚至招致灾祸。